中医耳穴贴压与针灸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观察

2020-06-02 08:57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耳穴原发性针灸

金 川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动脉压升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并伴随肾脏、血管及心脑损伤,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缓慢[1]。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无根治方法,多选择西药控制血压,但长时间服药会增强耐药性,且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加之老年患者身体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会影响其预后康复[2]。在中医角度上,原发性高血压范畴是“肝阳、眩晕”,耳穴贴压、针灸技术等中医疗法疗效显著[3]。故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择社区内12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旨在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耳穴贴压与针灸技术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选择社区内12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一般组:共有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为(71.36±5.92)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85±2.16)年。试验组:共有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为(73.24±5.57)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48±2.33)年。2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一般组:常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试验组:增加耳穴贴压及针灸技术治疗,耳穴贴压操作如下:贴压材料选择王不留行籽,使用乙醇棉球(浓度为75%)对耳廓贴穴处行常规消毒,基本穴位选择降压沟,若患者肾精、气血亏虚,可在膀胱、肾部加贴;若患者肝阳上亢,可在肝胆部位加贴。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各耳穴消毒后贴压,并定时按压,一天按压3次,当耳廓出现轻微潮红发热、胀麻感即可。针灸技术治疗操作如下:选择三阴交、百会、足三里、曲池、风池、太冲、神门、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针灸师均为社区卫生院统一调配。治疗频率为3次/周,一疗程共10次,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血压控制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或下降幅度超过20 mmHg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下降幅度为10~20 mmHg,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消失,血压未下降为无效。治疗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问卷,其中满意维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治疗前,2组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压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高于一般组(83.87%),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治疗满意率(96.77%)高于一般组(87.10%),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表3 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学角度属“肝阳、眩晕”范畴,其发病机制是内生瘀血、风痰,导致肝肾处于阴阳失调状态,肾为本、肝为标,并累及心、脑等器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临床尚无根治方法,多是口服降压药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疾病,进展缓慢,患者预后恢复期多在家庭中,此时社区内治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发现,降压药虽能将患者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但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例如夜尿增多、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更甚者会出现高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5]。

中医认为耳朵内连脏腑、外连躯体,是宗脉的聚集之地,与脏腑、经络存在密切的关系,若经络脏腑失调会直接在耳朵上反应出来,故刺激相应耳穴,可达到脏器功能调节的效果[6]。有学者指出,刺激耳部神经区域,可对迷走神经进行激活,对呼吸、神经及心血管等系统进行调节,继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此外耳穴贴压还存在心理暗示作用,降压沟按摩可间接刺激到脊神经,加以肝肾等穴位按摩,能实现更为显著的降压效果[7]。

针灸是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内病外治,依据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及专业的操作手法,可用于全身疾病的治疗。在针灸前应诊断出患者病因、性质及类别,选择相对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达到调气血、通经脉的效果,继而调和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疾病症状。针灸技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作为无不良反应的非药物疗法,可减少对患者身体各器官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中三阴交穴位可调和诸阴、补肾益阴;足三里穴位则能平胃降逆;曲池穴与合谷可实现较强的泻火效果,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血压[8];风池穴则能镇痛安脑、清利头目;神门穴针灸则可降肝火、清心凝神,避免肝阳引起的烦躁失眠。通过对诸多穴位的针灸,能针对性治疗患者各种临床症状,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呈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9]。

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为(126.39±7.51) mmHg,舒张压为(81.25±6.22) mmHg;一般组收缩压为(141.25±7.38) mmHg,舒张压为(88.43±6.09) mmHg,2组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59例),治疗满意度为96.77%(60例);一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52例),治疗满意度为87.10%(54例),2组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针灸及时与耳穴贴压能让患者血压保持在稳定状态,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明显更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耳穴贴压及针灸技术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满意率,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耳穴原发性针灸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