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推动高校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2020-06-03 17:20李若云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十九大学科竞赛创新型

李若云

摘 要: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教育功能。目前,学科平台问题凸显。结合这些问题以及十九大精神,本文对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提出了三点建议,以期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十九大;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少年强则国强,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需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学科竞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目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我国在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培養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一)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科竞赛活动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科竞赛通过自主选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构思选定设计项目。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理念,探索社会需求,了解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敢于思考新的科学理念,不断突破新的科学思路,把冒险变成一次成功的探险。在竞赛过程中,设计过程一丝不苟,制作过程精益求精,调试过程耐心细致,不仅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更能够锻炼自己献身科学的意志品质。

(二)学科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首先是思想上的飞跃,其次它的过程必须动手实践,而最后的成果是否“新”,是否有社会价值也还得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从本质上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在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没有实践,便不可能有创新。学科竞赛不仅需要构思,还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将创新构思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科竞赛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团队成员之间的设计思想交流与工作协调,到作品调试,最后的竞赛答辩,学生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学科竞赛无论是工科还是文科,在竞赛的过程中,都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现在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现状,同时也能让他们发现自我价值。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感受新时代、新使命的社会氛围。参赛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调研、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大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过程。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生会将目光投向社会,他们不仅在这里寻找到创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肩上的责任,从而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激发出自身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三、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现状

(一)师资队伍人员配备失衡

目前,大学生参加竞赛多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实践动手能力都相对薄弱。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竞赛答辩,很容易对指导老师产生依赖的心理。现在网络上学术文章泛滥,怎么样从这些文章中去粗取精,再进行思考创新,也是现在大学生团队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指导老师由于科研任务繁重,无法细致指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中心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及研究生其实能够很好地分担指导老师的压力,但是现今大部分团队都没有融入学科竞赛的团队当中,师资队伍人员配备失衡,导致学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没有真正学到科研知识。

(二)创新团队意识薄弱

高校科研团队其实质就是学习创新型团队。团队挑战复杂科研任务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不断学习与创新。团队学习创新理念的强弱制约着一个团队能否成为真正的高绩效团队。

安德森·哈迪和韦斯特研究确定了工作团队成为具有创新动力的学习创新型团队的四个重要因素:宗旨、参与安全性、追求卓越的气氛、对创新的支持。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理念薄弱主要表现为:首先,团队没有对共同目标进行很好的规划,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共同目标认识不清和理解不透,学习创新的动力不足,或者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不一致,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有着较大差距,团队成员在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动力不同程度地减弱。其次,团队内部鼓励知识共享、创新的氛围不够浓厚。团队成员在一起学习和讨论时,都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习惯性三缄其口,这样往往导致成员的想法和观点不能相互共享,致使团队集体智慧的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结合十九大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四个重点举措

(一)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构筑学科竞赛的基础平台

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我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我国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难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

基于上述要求,目前高校应该在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上下功夫。由创新实践基地、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由中心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及研究生队伍构成开放式的师生创新团队,弥补目前师资队伍人员配备失衡的问题,做到每一块都有人协作,每一个问题都能升华成一个思考。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学分评定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基地应当配置许多常用仪器和少量的专用测试仪器,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用,元器件需要登记领用。创新实践基地的规范、全开放的管理机制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也为有学科兴趣专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挥平台。

(二)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构筑校企联合的培训平台

十九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体系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样的国家实验室要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

基于上述要求,现代高校更应该实施第二课堂培训计划,设立创新学分,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学科竞赛等活动,逐步形成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徑。为了使分散、无序的课外培训规范化、有序化和制度化,学校可以通过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创新学分,解决了多年来阻碍课外创新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如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薪酬的发放、培训场地等。

学校还可以和企业联合,利用寒暑假进行基地实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在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能力,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能力,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打好基础。

(三)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构筑学科竞赛的科研平台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加强校级科技立项的指导和支持,重点强化项目的跟踪与管理,加大中期检查力度,促进科技立项出成果、上水平。每年度科技立项结题后,举办科技立项成果展,并从科技立项项目中培植若干项目作为“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储备项目;根据校团委统一部署,做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等活动的组织工作。

学校也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相应的社团组织,如数学建模、计算机、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英语、力学、结构设计、绿色环保、交通运输协会等。社团成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其实施的第二课堂培训,协助教师从事科研开发等工作,这样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构筑学科竞赛成果的展示平台

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学科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机电创意设计竞赛”“机器人方案设计竞赛”“数控技能竞赛”“轨道交通技术应用竞赛”“力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网页设计竞赛”“证券模拟竞赛”“简历制作竞赛”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程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五、结语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能够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形成。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十九大学科竞赛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