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2020-06-03 17:20张瑞芳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改革

张瑞芳

摘 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与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也更加青睐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势在必行。通过英语课程设置改革,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本文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进行阐述,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全面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

一、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与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了很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培养复合型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建设必须进行改革,高职院校通过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使高职英语教学能够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但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而且也能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置需要课程决策分权

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英语课程设置需要行业的积极参与,确保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研室、用人单位、教育部门、科研部门等多方面的参与,需要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进行共同开发与设置。由此能够使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3]。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与针对性。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不但要从行业角度出发,对整体目标进行制定,同时要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具体化。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目标要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等得到体现。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要求结构模块化

英语课程设置的结构模块化指对教育内容进行编排,使其组合为不同单元。高职英语的知识单元、情境模拟单元等都可以是一个模块。模块化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解,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根据专业实际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科学

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置的英语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须课和实践。尽管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涵盖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内容,然而基础英语所占的比例过高,重视学习英语理论知识,但对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重视不够,导致高职学生缺乏应用英语的能力。当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很难胜任相关的工作岗位。

(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理论脱离教学实践

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中,将基础英语作为主要内容,然而实践应用教学不足。传统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由于过度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导致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多,而没有重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使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另外,高职英语实践教学脱离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不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英语教学缺乏灵活的教学体系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当前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讲解语法、解释词汇和分析句型等,也就是英语教学被限制在语言知识的范畴中,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融合缺乏重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在学生评价中占主要地位,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基于职业能力角度优化英语课程设置

新课标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培养凸显学生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需要学生深入企业、社会。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因此,在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在英语基础课与英语职业能力课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延伸课程。这样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就能体现学生的能力、职业需求以及行业定位。在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遵循“英语能力+专业能力”的原则。一是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要凸显学生的职业方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二是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要细化。基础英语课程设置要涵盖听、读、写、说、译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要从职业需求出发,凸显实用性的要求,通过对市场、企业等的调研,对英语课程体系模块进行优化,确保英语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这样可以有效协调基础知识、英语技能、职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完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更新英语课程结构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学生需求、行业需求,认真听取专家建议,基于英语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和和实践课等不同角度合理分配英语课时,从整体上更新英语教学课程结构,确保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基于“重组”“增添”“精简”等方法对英语课程结构进行改革,确保英语课程结构更加系统与完整,一方面有助于教学,使英语教学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和时代相结合,方便学生接受。高职院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在对高职学生英语技能进行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创建实际的情境,使高职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解决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问题,不但实现了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从专业特征出发,进行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训练。一是利用英语课堂的教学讨论、演讲等形式,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二是通过扮演真实工作岗位中的角色,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三是基于对本专业工作活動的模拟,使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四是充分利用电影、视频、音频等教学手段,将具有价值的资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英语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开发精品英语教材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缺乏合适的教材,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单独编写的方式编写凸显自身办学特色的精品英语教材。实力条件不允许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联合编写、聘请专家等方式,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不但要重视编写英语教材,而且要重视编写英语辅导教材。这就要求在编写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过程中,选择的教材资源、材料应满足时代性、实用性与综合性的要求,由此使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存在的部分内容不能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相匹配的问题得到解决。高职院校在编写教材时要重视“专业性”的特征,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给予同样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要规范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高职英语的实践课程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规范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方式,通过语言情境实训基地等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与考核。与此同时,要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企业性质、工作岗位、专业等影响着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由于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应用英语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基于此,为了使学生英语水平得到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企业共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慧聪.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J].职业,2019(16):42-43.

[2]张茜.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究[J].教书育人,2018(6):78-80.

[3]李春萍.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J].现代交际,2016(18):164-165.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