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2020-06-04 01:39
海峡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研究生阶段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计量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课程[1]。我国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计量经济学,随后计量经济学经历了飞速发展,1998年教育部将计量经济学设为财经类高等院校八大核心课程之一,现如今计量经济学已成为开设面最广、应用最高的课程之一。李子奈教授对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三大任务[2]。当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已进入第三阶段——发展和创新阶段,举办过高水平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议,但仍存在连贯性较差、缺乏前沿性引领和应用训练不足等问题,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创新。大多数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主要针对本科生,随着研究生群体日渐庞大,探究现阶段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包括“双一流”高校、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情况开展调查,借鉴周闯、叶阿忠、汪霞等人的教改方案[3-5],结合笔者多年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发现当前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1.1 课程缺乏连贯性

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本-硕-博三个阶段,实行分层教学培养,计量经济学是大多数学校三个阶段的共有课程,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更是本硕博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本、硕、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断层和隔阂问题,重复教学和衔接性差问题较为突出。本科阶段通常以李子奈教授的《计量经济学》为教材,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应用;硕士阶段一般教授中高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本科计量经济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中高级计量经济学与本科所学计量经济学存在重复教学问题,而高级计量经济学对许多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缺乏与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衔接,导致学生存在无法理解,不会应用等问题;博士阶段以教授高级计量经济学为主,许多博士存在基础不牢、应用不当问题。现如今硕士博士研究生群体日渐庞大,重视计量经济学教学,打通本科、硕士、博士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隔阂,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缺乏前沿性引领

计量经济学自诞生以来,从过去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到现代计量经济学,经历了大跨步的发展,近年兴起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结合的应用深受众多期刊青睐,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空间计量经济学为例,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对系数的影响,可以克服传统计量模型涉及空间问题时系数的有偏与不一致问题,还能研究空间溢出效应。又如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的结合,过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据量较小,随着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将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模型适当结合值得考量。

研究生已具有本科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基础,具备接受前沿计量经济学的能力,但无论是中高级计量经济学或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授课内容都围绕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讲解,并未涉及前沿计量经济学知识的讲解。即使少数学校开设了前沿计量经济学课程,但是多为选修课,选课学生多局限于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

1.3 普遍存在的应用不当

从 1978年研究生招生开始,我国研究生数量从1.07万人增至2018年的770.8万人,增加了约720倍。仅中国知网(CNKI)2018年硕士论文就高达33.04万篇,硕士学位论文可能成为最杰出的科学贡献之一[6],而实证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7]。以《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实证文章数为例,1984年的实证文章为 0,之后经历了井喷式发展阶段,2004年占40%,2006年占53%,2018年占比已超过90%。实证论文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但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不当,随意篡改估计结果等问题也导致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饱受诟疾。以应用经典多元回归模型为例,回归方程是否具有经济意义?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都是建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大多数硕士文章往往对模型直接估计,解释变量随意选取,对多重共线性视而不见,导致其研究结果可能没有意义或者估计系数有误。同时,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仍以卷面成绩为主,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唯分数论,忽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改革建议

2.1 借鉴国外经验,优化课程衔接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机械工程专业是排名世界一流的专业,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本-硕-博一体为导向,形成层层递进,贯通式教学结构。本科阶段注重通用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的培养,为硕博教育打基础;进入硕博阶段,以学生兴趣和未来专业领域为导向,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既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教学,又有利于日后的选择与发展。借鉴普渡大学的教学经验,国内各高校在研究生课程安排上,建议分班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开授中高级计量经济学,形成对本科计量经济学知识的衔接,注重对基础模型的理解与应用;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或有意愿攻读博士的学生,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是过渡阶段,而不是课程的终结,可开设高级计量经济学Ⅰ课程,深入学习计量经济学,实现贯通式培养,为推进日后博士高级计量经济学Ⅱ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2.2 关注学科前沿,开阔教学视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计量经济学自19世纪20年代末诞生以来,有些知识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有些知识已经过时,有些新知识正蓬勃发展。对研究生而言,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也要适度接触计量经济学前沿知识,加强理论创新的训练,承担原始创新的责任,争取融入世界计量经济学主流。一方面,鼓励学生接触前沿理念,推进计量经济学前沿教学,让学生有课可学,有师可问。另一方面可以邀请计量经济学专家开设计量经济学讲座,介绍相关前沿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最后推进高校慕课平台建设,通过慕课发展线上计量经济学,让无法到课堂听课的同学也可以学习计量经济学知识。

2.3 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应用训练

对绝大多数研究生而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各高校要重视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训练,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带电脑上课,适当安排应用时间,课上及时解决学生所遇问题。

图1显示了计量经济学在应用过程中如何构建模型,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经济问题,其次是处理数据,如季度数据季节性处理等,然后选择研究该问题恰当的模型,并设定模型,最后得出参数估计。在研究生授课过程,既要帮助学生理清图中思路,也要学会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学会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图1 模型构建过程

3 结论

计量经济学在研究生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加强本-硕-博计量经济学课程连贯性,通过开设前沿计量经济学课程、邀请专家讲座和慕课形式加强前沿知识引领,提高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能力,并提出现阶段我国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为提高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做出创新性尝试。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研究生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误区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我与计量经济学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