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不”“弗”研究

2020-06-04 12:24闫灿
现代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助动词及物动词宾语

闫灿

摘  要:郭店楚简是出土于湖北荆门的战国文献,对郭店楚简进行探讨,对于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否定词“不”“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就郭店楚简中的否定词“不”“弗”進行分析,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考察战国时期否定词系统的发展变化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郭店楚简》;“不”;“弗”

郭店楚简是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竹简,对郭店楚简进行探讨,对于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郭店楚简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张钰的《〈郭店楚墓竹简〉虚词研究》(2004)、李峰的《郭店楚简动词初步研究》(2009)、张亚茹的《〈郭店楚简〉连词考察》(2011)等。不过,对其中否定词“弗”“不”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见。有鉴于此,本文对郭店楚简中的“弗”“不”进行探讨,并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了解整个战国时期否定词系统的发展变化是大有裨益的。

一、郭店楚简中的“不”

在郭店楚简中,“不”字共出现470次,其中1次修饰词语不明,无法判断其用法,故将其排除。因此,郭店楚简中“不”的实际用例共有469例。下面,我们就“不”的用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不”的语法功能

1.“不”与各种词类的结合

1)“不”与动词的结合

“不”可以修饰动词与动词性结构,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这种用法在郭店楚简中共出现了306例,约占“不”字实际用例的65%。其中,“不”修饰及物动词188例,约占其修饰动词与动词性结构总数的61%;修饰不及物动词35例,约占11%。因此,郭店楚简中的“不”多用于修饰及物动词。例如:

(1)礼不同,不害不妨。(《郭店楚简·语丛一》)

(2)察所知,察所不知。(《郭店楚简·语丛一》)

(3)政不达度,生乎不达其然也。(《郭店楚简·语丛一》)

(4)不可为也,而不可不为也。(《郭店楚简·语丛一》)

(5)禅而不传义恒【绝,夏】始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不”也可以与助动词结合,组成多种格式,如“不可”有45例、“不能”有15例、“不欲”有5例、“不得”有4例等,这种用法共出现69例,约占“不”修饰动词总数的23%。这些词组用在动词谓语前,能够更加确切地表达句意。例如:

(6)是以民可敬导也,而不可掩也;可御也,而不可牵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7)不仁,思不能精。(《郭店楚简·五行》)

(8)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弗美也。(《郭店楚简·老子丙本》)

(9)保此道者不欲尚盈。(《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例(6)~例(8)中的“不”都是表示对客观条件的否定,例(9)中的“不欲”则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此外,通过考察得知,“不可”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三个词组。

“不”还可以与存现动词“有”结合,构成“不有”,表示对存在的否定,此时的“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没”,这样的用法共有5例。例如:

(10)有其为人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之心则釆。有其为人之柬柬如也,不有夫恒始之志则缦。(《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不”可以与副词一起修饰动词,共6例,分别是:“不相”2例、“不必”1例、“不唯”1例、“不强”1例、“不啻”1例,约占“不”修饰动词总数的2%。例如:

(11)善【事其君】者,若两轮之相转,而终不相败。(《郭店楚简·语丛四》)

(12)君上享成不唯本,功【弗就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3)君子不啻明乎民微而已,又以知其一矣。(《郭店楚简·六德》)

“不”也可以与介词一起修饰动词,共8例,其中,“不为”4例,“不以”4例,约占“不”修饰动词总数的3%。例如:

(14)治民非还生而已也,不以嗜欲害其义。(《郭店楚简·尊德义》)

(15)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宗族疾朋友,不为朋友疾宗族。(《郭店楚简·六德》)

需要指出的是,“不”可以与助动词(也包括副词、无定代词等)结合,构成双重否定句式,用以表示肯定意义,如“莫不”“无不”“不可不”“莫敢不……”“靡……不……”“弗……不……”“非……不……”等,这种用法共出现18例。例如:

(16)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浅。(《郭店楚简·五行》)

(17)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郭店楚简·缁衣》)

2)“不”与形容词的结合

“不”可以修饰形容词,表示对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否定,这种用法共出现110例,约占“不”字实际用法总数的23%。其分布状况为:不足(22)、不安(8)、不悦(5)、不智(5)、不慎(4)、不远(4)、不骄(4)、不果(3)、不明(3)、不简(3)、不善(3)、不信(2)、不著(2)、不疾(2)、不和(2)、不顺(2)、不聪(2)、不严(2)、不恭(2)、不强(2)、不同(2);其他如“不同”“不义”“不弱”“不厚”“不多”“不楛”“不肖”“不芳”“不忠”“不平”“不精”“不长”“不直”“不絿”“不刚”“不柔”“不深”“不浅”“不宁”“不坚”“不嗄”“不敝”“不穷”“不异”“不贵”等,均是出现1例。例如:

(18)士有谋友,则言谈不弱。(《郭店楚简·语丛四》)

(19)公不悦,揖而退之。(《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

(20)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浅。(《郭店楚简·五行》)

(21)均不足以平政,埒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蔑众,博不足以知善,决不足以知伦,杀不足以胜民。(《郭店楚简·尊德义》)

(22)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郭店楚简·老子丙本》)

3)“不”与名词的结合

“不”可以修饰名词,这种用法共出现42例,约占“不”字实际用例的9%。例如:

(23)无物不物,皆至焉,而无非己取之者。(《郭店楚简·语丛一》)

(24)攻□往者复,依惠则民材足,不时则无劝也。(《郭店楚简·尊德义》)

(25)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郭店楚简·五行》)

(26)其反,夫不夫,妇不妇,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昏所由作也。(《郭店楚简·六德》)

(2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一般不和名词结合,因此,当它直接修饰名词时,该名词已拥有了动词的性质和特征。例(23)中的“不物”意为“不成万物”,例(24)中的“不时”意为“不按时节”,例(25)中的“不形”意为“不成形”,例(26)中的“不夫”“不妇”“不父”“不子”“不君”“不臣”意为“没有作为夫君的样子”“没有作为妻子的样子”“没有作为父亲的样子”“没有作为儿子的样子”“没有作为君主的样子”“没有作为臣子的样子”,例(27)中的“不道”意为“不符合道”。

4)“不”与其他词类的结合

“不”可以修饰代词,共出现7例,约占“不”字实际用例的1%。例如:

(28)□□者义,然不然。(《郭店楚简·语丛一》)

(29)尊仁、亲忠、敬庄、归礼,行矣而无违,养心于子谅,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郭店楚簡·尊德义》)

(30)《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郭店楚简·缁衣》)

(31)子曰:私惠不怀德,君子不自留焉。(《郭店楚简·缁衣》)

(32)《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郭店楚简·缁衣》)

“不”也可以修饰数词,仅出现1例,约占“不”字实际用例的0.2%。用例如下:

(33)幽明不再,故君子敦于反己。(《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例(33)中的“再”为数词,意为“两次”,“幽明不再”即“幽明不两次出现”。

“不”还可以修饰感叹词,共出现2例,约占“不”字实际用例的0.4%。例如:

(34)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浅。(《郭店楚简·五行》)

例中(34)中的“唯”“诺”均是感叹词,意为“答应的声音”。

2.“不”字动词谓语句

1)“不”与动词谓语的结合

“不”可以与多种形式的动词谓语结合,如:“不”+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不”+副词+动词等,其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不”+不及物动词,例如:

(35)君子之于教也,其导民也不浸,则其淳也弗深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36)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来。(《郭店楚简·老子乙本》)

(37)此以迩者不惑,而远者疑。(《郭店楚简·缁衣》)

(38)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不”+及物动词,例如:

(39)察所知,察所不知。(《郭店楚简·语丛一》)

(40)有德者不移。(《郭店楚简·语丛二》)

(41)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42)上苟倡之,则民鲜不从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不”+及物动词+宾语,例如:

(43)匹妇愚夫,不知其乡之小人君子,食非恶知终其世。(《郭店楚简·语丛四》)

(44)利木阴者,不折其枝。利其渚者,不塞其溪。(《郭店楚简·语丛四》)

(45)君子如此,故不诳生,不负死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46)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念德者,未之有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不”+介(宾)+动(宾),例如:

(47)无茖菫,逾宝山,石不为【开,非以其】善负己也。(《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48)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49)不以小道害大道,简也。(《郭店楚简·五行》)

(50)治民非还生而已也,不以嗜欲害其义。(《郭店楚简·尊德义》)

在上述用例中,例(47)、例(48)中介词的宾语都省略了,“不为开”本为“不为之开”,“不以取”本为“不以之取”。

“不”+副词+动词,例如:

(51)农夫务食,不强耕,粮弗足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不”+助动词,例如:

(52)及之而不可,必度以过,毋令知我。(《郭店楚简·语丛四》)

(53)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辞其所能,则不劳。(《郭店楚简·缁衣》)

“不”+助动词+动(宾)/形容词,例如:

(54)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郭店楚简·尊德义》)

(55)可教也而不可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郭店楚简·尊德义》)

(56)不仁,思不能精。不智,思不能长。(《郭店楚简·五行》)

主语+之+“不”+谓语+(也),例如:

(57)子曰:大臣之不亲也,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邦家之不宁也,则大臣不治,而亵臣托也。(《郭店楚简·缁衣》)

(58)行之不过,知道者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不”+代词宾语+动词,例如:

(59)《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郭店楚简·缁衣》)

例(59)中的“不我得”“不我力”是宾语前置句式,其正常语序应为“不得我”“不力我”。由此可知,在郭店楚简中,“不”字宾语前置句式的宾语仅限于代词“我”。

2)“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主语

“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主语,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例如:

(60)刑不逮于君子,礼不逮于小人。(《郭店楚简·尊德义》)

(61)夫古者舜处于草茅之中而不忧,登为天子而不骄。(《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62)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郭店楚简·语丛四》)

例(60)中的主语为“刑”和“礼”;例(61)中的主语为“舜”;例(62)中的主语为“贤人”。

“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主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例如:

(63)小不忍败大势。(《郭店楚简·语丛二》)

(64)不举智谋,是谓自欺。(《郭店楚简·语丛四》)

(65)虽勇力闻于邦,不如材。金玉盈室,不如谋。众强甚多,不如时。(《郭店楚简·语丛四》)

例(65)中的主语分别为主谓结构“勇力闻于邦”“金玉盈室”“众强甚多”。

3)“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宾语

“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宾语,绝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例如:

(66)物不备,不成仁。(《郭店楚简·语丛三》)

(67)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郭店楚简·语丛四》)

(68)利木阴者,不折其枝。(《郭店楚简·语丛四》)

(69)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念德者,未之有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70)君子如此,故不诳生,不负死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在例(66)、例(67)、例(70)中,“不”字动词谓语句的宾语分别为名词“仁”“侧”“生(者)”“死(者)”;在例(68)、例(69)中,其宾语分别是定中结构“其枝”“上之命”“其言”。

在少数情况下,“不”字动词谓语句中的宾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例如:

(71)政不达度,生乎不达其然也。(《郭店楚简·语丛一》)

(72)与不好学者游,损。(《郭店楚简·语丛三》)

(73)不善择,不为智。(《郭店楚简·语丛三》)

(74)持而盈之,不若已。(《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75)罪莫厚乎贪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在例(71)~例(75)中,“不”字动词谓语句的宾语分别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达度”“学”“择”“已(停止)”“足(使满足)”。

4)“不”字句的宾语前置

在郭店楚简中,“不”字句的宾语前置共出现3例,除了例(59)中的两处用例外,还有一例,如下:

(76)《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郭店楚简·缁衣》)

与例(59)一样,此处的宾语也是代词“我”。由此可知,当“不”字句的宾语由代词“我”充当时,宾语通常要前置。

(二)“不”的语义功能

当“不”用在表示行为的动词之前时,它表示的是对某一对象动作行为的否定。例如:

(77)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78)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侮。(《郭店楚简·老子乙本》)

(79)往而不害,安平大。(《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80)肆而不畏强御,果也。(《郭店楚简·五行》)

(81)邦家之不宁也,则大臣不治,而亵臣托也。(《郭店楚简·缁衣》)

当“不”用在助动词之前时,它表示的是对主观意愿的否定或表示客观情况的不可能性。例如:

(82)此以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慕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83)得其人则举焉,不得其人则止也。(《郭店楚简·六德》)

(84)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例(82)、例(83)中的“不可”“不得”都是表示对客观条件的否定;例(84)中的“不欲”则是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

当“不”用在形容词之前时,它表示的是对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的否定。例如:

(85)所宅不远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86)公不悦,揖而退之。(《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

(87)治之至,养不肖。(《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88)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乐。(《郭店楚简·尊德义》)

(89)人不慎,斯有过,信矣。(《郭店楚简·老子丙本》)

(三)“不”的语用功能

“不”可以与疑问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反问。例如:

(90)反此道也,民必因此厚也以复之,可不慎乎?(《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不”也可以用于雙重否定格式,表示强调。例如:

(91)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浅。(《郭店楚简·五行》)

(92)《诗》云:“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敛。”(《郭店楚简·缁衣》)

(93)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郭店楚简·缁衣》)

(94)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郭店楚简·尊德义》)

(95)虽有性,心弗取不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二、郭店楚简中的“弗”

“弗”在郭店楚简中共出现85例,其中1例通“费”,不属于否定词的范畴。因此,“弗”作否定词的实际用例为84例。

(一)“弗”的语法功能

1.“弗”与各种词类的结合

1)“弗”与动词的结合

“弗”可以修饰动词,在郭店楚简中,这种用法共出现64例,约占“弗”字用法总数的76%。其中,“弗”修饰及物动词(包括带宾语的情况)有49例,约占“弗”修饰动词总数的77%;修饰不及物动词2例,约占3%;修饰助动词13例,约占20%。例如:

(96)是故亡乎其身而存乎其辞,虽厚其命,民弗从之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97)《君陈》云:“未见圣,如其弗克见。我既见,我弗迪圣。”(《郭店楚简·缁衣》)

(98)三者,忠人弗作,信人弗为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99)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00)士盛言不行,名弗得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例(96)~例(98)中的“弗”,分别修饰及物动词“从”“迪”“为”;例(99)中的“弗”,修饰不及物动词“往”;例(100)中的“弗”,修饰助动词“得”。

2)“弗”与名词的结合

“弗”可以修饰名词,共9例,约占“弗”字用法总数的11%。例如:

(101)是故威服刑罚之屡行也,由上之弗身也。(《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02)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103)教以乐,则民弗德争将。(《郭店楚简·尊德义》)

(104)善弗为无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郭店楚简·五行》)

需要指出的是,当“弗”直接修饰名词时,该名词具有动词的性质和特征。例(101)中的“身”意为“体验”;例(102)中的“利”意为“争利”;例(103)中的“德”意为“立德”;例(104)中的“志”意为“立志”。

3)“弗”与形容词的结合

“弗”可以修饰形容词,共11例,约占“弗”字用法总数的13%。例如:

(105)君子之于教也,其导民也不浸,则其淳也弗深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06)虽然,其存也不厚,其重也弗多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07)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108)不爱则不亲,不□则弗怀,不赖则无威,不忠则不信,弗勇则无复。(《郭店楚简·尊德义》)

(109)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2.“弗”字动词谓语句

“弗”字动词谓语句句式主要有四种:“弗”+及物动词,“弗”+及物动词+宾语,“弗”+不及物动词,“弗”+助动词+(宾语),其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弗”+及物动词,共出现42例。例如:

(110)善使其民者若四时,一逝一来,而民弗害也。(《郭店楚简·语丛四》)

(111)不欺弗知,信之至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112)三者,忠人弗作,信人弗为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113)有小罪而弗赦也,不察于道也。(《郭店楚简·五行》)

“弗”+及物动词+宾语,共出现7例。例如:

(114)能与之齐,终身弗改之矣。(《郭店楚简·六德》)

(115)人虽曰不利,吾弗信之矣。(《郭店楚简·缁衣》)

(116)求其心有伪也,弗得之矣。(《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117)《君陈》云:“未见圣,如其弗克见。我既见,我弗迪圣。”(《郭店楚简·缁衣》)

(118)忠信积而民弗亲信者,未之有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弗”+不及物动词,共出现2例。例如:

(119)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20)【夫唯】顺乎肌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政,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伤,知【天下】之政者,能以天下禅矣。(《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例(119)中的“弗”修饰不及物动词“往”;例(120)中的“弗”修饰不及物动词“夭”。

“弗”+助动词+(宾语),共出现13例。例如:

(121)不求诸其本而攻诸其末,弗得矣。(《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122)有天下弗能益,无天下弗能损。(《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123)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也,各止于其里。(《郭店楚简·五行》)

(124)道恒无名,朴虽细,天地弗敢臣。(《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125)《君陈》云:“未见圣,如其弗克见。我既见,我弗迪圣。”(《郭店楚简·缁衣》)

在例(121)~例(125)中,“弗”分别修饰助动词“得”“能”“敢”“克”。其中,“弗敢”表示對主观意愿的否定,其他用例均是对客观条件的否定。

(二)“弗”的语义功能

“弗”常常出现在复句或语段中的后续部分,表示对某一对象动作行为的否定。例如:

(126)不欺弗知,信之至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127)三者,忠人弗作,信人弗为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弗”也可以用于助动词之前,表示对主观意愿或客观条件的否定。例如:

(128)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郭店楚简·老子丙本》)

(129)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

(三)“弗”的语用功能

通过对郭店楚简“弗”字句的主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主语是“圣人”“君子”“德厚者”“主者”“尧”“舜”等德高望重者,共有62例;其他如“民”“糧”“兵器”“金石”等,也可以作主语,但用例较少。例如:

(130)君犹父也,其弗恶也,犹三军之旌也,正也,所以异于父者,君臣不相戴也,则可已;不悦,可去也;不义而加诸己,弗受也。(《郭店楚简·语丛三》)

(131)子曰:可言不可行,君子弗言;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郭店楚简·缁衣》)

何乐士认为,“弗句”的主语多为在上者[1](P18)。我们的考察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

三、郭店楚简中的“不”“弗”比较

如前所述,郭店楚简中共出现“不”作为否定词的用法469例,“弗”作为否定词的用法84例。可以看出,“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弗”。同时,两者的用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

(一)语法、语义、语用功能比较

在语法功能上,“不”与“弗”都可以修饰动词、名词、形容词。不过,“不”的组合能力更强,也更为灵活,如:“不”可以与存现动词“有”结合,与副词、介词一起修饰动词,还可以修饰代词、数词等,这些都是“弗”所不具备的。同时,“不”字有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弗”也不具备这一功能。

在语义功能上,“不”与“弗”都可以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在修饰助动词时,都可以表示对主观愿望或客观条件的否定。两者的不同是,“弗”常用于后续句中,而且主语多为“在上者”;“弗”字句中的及物动词所带宾语多为代词“之”,而“不”字句中的及物动词所带宾语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

在语用功能上,“不”与“弗”都可以用双重否定形式表示强调。两者的不同是,“不”还可以与其他词语呼应而构成反问形式。

(二)动词谓语句比较

“不”与“弗”在其动词谓语句中,都可以修饰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助动词,而且在语义上差别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弗”修饰不及物动词的情况只占其修饰动词总数的3%,明显低于“不”修饰不及物动词所占的比例。具体如表1所示:

我们对“不”与“弗”修饰及物动词的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不”与“弗”均可修饰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不过,“弗”带宾语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不”带宾语的比例。也就是说,“弗”极少修饰不及物动词,在修饰及物动词时也很少带宾语。吕叔湘先生曾指出,“秦汉以前,‘弗字的用法和‘不字有区别:‘弗字专用于应有止词(宾语)或补语而未标出的句子,作用等于‘不之。”[2](P235)根据本文对郭店楚简中“不”“弗”的考察,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参考文献:

[1]何乐士.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

[4]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杨树达.词诠[M].北京:中华书局,1978.

Abstract:GuodianChuSlips is a literature which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be unearthed in Jingmen Hubei.The research of GuodianChuSlip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relationship of negative word “bu(不)”and “fu(弗)”always the topic that scholars like to study.To research the  negative word “bu(不)”and “fu(不)” in GuodianChuSlips is important for uncove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negative word “bu(不)” and “fu(不)”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ats more,its also important for researching the whole system of negative word.

Key words:GuodianChuSlips;“bu(不)”;fu(弗)”

猜你喜欢
助动词及物动词宾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助动词的用法
宾语从句及练习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小议宾语补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