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韵辙考

2020-06-04 12:24刘芹
现代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

刘芹

摘  要: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韵脚字系联,将《红楼梦》诗词押韵韵辙分为十三类。《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辙押韵,偶见出辙押韵现象。其诗词出辙押韵,多是受时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响。从《红楼梦》诗词押韵中,透露出语音的时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迹以及作者对古音的实践认知。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韵辙

一、前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学、艺术、建筑、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的内容,这也正是它成为众多目光聚焦的原因所在。学者们从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其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来说,则相对滞后。李蓓指出,“1996年之前的《红楼梦》语言学研究一直没有在学术界引起足够重视”,“1996年,吴竞存编的《〈红楼梦〉的语言》,突破了《红楼梦》语言研究专注于艺术语言的传统,转而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剖析《红楼梦》,语言学视角下的《紅楼梦》研究逐渐兴盛起来”[1](P314)。近些年来,对《红楼梦》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红楼梦》的语言性质、《红楼梦》的词汇、《红楼梦》的句法、《红楼梦》的语言翻译四个方面。与此同时,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红楼梦》的成果分布并不均衡,词汇、语法两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多,而语音方面除了讨论《红楼梦》语言性质时偶有涉及外,很少有专门系统的论著。本文以《红楼梦》[2]前八十回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以展现《红楼梦》诗词与时代、方言、古音等相关的语音信息。

二、《红楼梦》诗词韵辙分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诗词,共计113首。主要包括:1.《红楼梦》十二支曲14首;2.金陵十二钗及其他判词14首;3.大观园题咏10首;4.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6首;5.菊花诗12首;6.咏柳诗4首;7.即事诗4首;8.食螃蟹诗3首;9.联诗6首;10.散作27首;11.其他13首。其中,联诗6首包括芦雪庵争联即景诗1首,三五中秋夕联句1首,妙玉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1首,咏红梅花3首也归入此处。散作27首包括宝琴怀古绝句10首,西施1首,黛玉五美吟5首,宝琴桃花行1首,黛玉秋窗风雨夕1首,黛玉葬花词1首,黛玉抚琴1首,黛玉题旧帕3首,宝玉紫菱洲伤怀1首,宝玉读《南华经》偈1首,宝玉寄生草1首,宝玉芙蓉女儿诔1首;芙蓉女儿诔有少数几处入韵,故计入此处。其他13首包括作者缘起1首,青埂峰偈1首,作者题绝1首,癞头僧疯话1首,癞头和尚弄玉1首,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1首,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五律1首,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一绝1首,好了歌1首,好了歌解注1首,西江月二词批宝玉2首,护官符1首。有部分诗词不入韵,一并计入。本文通过对这些诗词用韵韵脚字的系联,对《红楼梦》十三辙的押韵情况进行梳理;同时,还与元代北方曲韵标准《中原音韵》[3]及后世普通话韵母标准进行比较,以考察其语音演变历程。

1.发花辙

发花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a、ia、ua。《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5次,分别是《秋夜即事》“哗、纱、鸦、花、茶”,薛宝琴《三人咏红梅花》“花、华、霞、槎、差”,黛玉《五美吟·西施》“花、家、纱”,《枉凝眉》“葩、瑕、他、化、挂、花、夏”,《护官符》“假、马”。

发花辙对应《中原音韵》的家麻韵,杨耐思为其拟三个韵母形式:a、a、ua①。上述各入韵字韵腹相同,自由押韵,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2.梭波辙

梭波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o、uo、e。《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2次,分别是《广陵怀古其五》“过、何、多”,《虚花悟》“破、何、和、多、过、哦、磨、躲、娑、果”。

梭波辙对应《中原音韵》的歌戈韵,杨耐思为其拟两个韵母形式:o、uo。现代汉语韵母为e的韵脚字“何”“和”系后来舌根音后的音变变读,早期形式为o、uo。因此,上述各入韵字韵腹相同,于《中原音韵》及普通话舌根音“o”音变之前皆合韵。

3.乜斜辙

乜斜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ie、üe。《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1次,即《护官符》“雪、铁”。

乜斜辙对应《中原音韵》的车遮韵,杨耐思为其拟两个韵母形式:iu?、i?。上例入韵字韵腹相同,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4.一七辙

一七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为i、ü、er。《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14次,分别是《忆菊》“思、时、知、痴、期”,《问菊》“知、篱、迟、思、时”,《残菊》“欹、时、披、迟、思”,《旷性怡情匾额》“奇、怡、思”,《凝晖钟瑞匾额》“西、奇、仪、时、辞”,《淮阴怀古其四》“欺、时、知”,《桃叶渡怀古其六》“池、离、题”,宝琴《桃花行》“泣、立、碧”,黛玉《秋窗风雨夕》“泣、沥、湿”,黛玉《葬花词》“日、觅、逼”,黛玉《葬花词》“痴、谁、时、知”,《癞头僧疯话》“痴、澌、时”,《护官符》“里、史”,普通话韵母读为舌面元音[i]、舌尖元音[?]或[?]。《寄生草》“伊、去、喜、密、趣”,普通话韵母读为舌面元音i[i]或舌面元音ü[y]。

一七辙对应《中原音韵》的支思、齐微两韵,杨耐思为支思韵拟韵母形式?、齐微韵拟韵母形式i、uei、ei。而齐微韵uei、ei韵母形式对应于现代的灰堆辙,因此,一七辙在《中原音韵》的韵母对应形式就是?、i。《红楼梦》诗词大量运用支思、齐微韵字押韵,这就说明在曹雪芹所处的清代中期,支思、齐微两韵的韵腹已经相同(尽管音位会有一定差异),才会如此自由地押韵。

此外,杨耐思对《中原音韵》“去、趣”韵母的拟音为iu。在最后一例《寄生草》中,“去、趣”的韵母为ü,和韵母为i的“伊、喜、密”押韵,与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表现一致。这也说明两个韵母音感相近,才会经常出现押韵的情况。

5.姑苏辙

姑苏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为u。《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6次,分别是《如梦令》“吐、雾、妒、住、住、去”,黛玉《五美吟·红拂》“殊、途、幕、夫”,宝琴《桃花行》“株、糊”,黛玉《秋窗风雨夕》“速、绿、烛”,黛玉《葬花词》“暮、处、去”,黛玉《题旧帕其三》“珠、糊、无”。

姑苏辙对应《中原音韵》的鱼模韵,杨耐思为其拟两个韵母形式u、iu。黛玉《秋窗风雨夕》入韵字“速、绿、烛”,现代汉语中的韵母为u、ü。《中原音韵》中“速”是鱼模入作去,杨耐思对其韵母拟音为u;“绿”是鱼模入作去,杨耐思拟韵母音为iu;“烛”是鱼模入作上,杨耐思拟韵母音为iu。可见,《中原音韵》中三字韵腹相同,可押韵。在曹雪芹所处时代,此三字韵母形式亦应相同,方可押韵。或者说曹雪芹所熟悉的方言中,这三个字的韵母是相同的,曹雪芹曾经的居地南京“速、绿、烛”正同音,读喉塞入声。

6.怀来辙

怀来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ai、uai。《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2次,分别是《金陵十二钗判词·宝钗黛玉》“才、埋”,《金陵十二钗判词·王熙凤》“来、才、哀”。

怀来辙对应《中原音韵》的皆来韵,杨耐思对此韵母的拟音为ai、uai、ai。上述2例入韵字韵腹相同,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7.灰堆轍

灰堆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ei、uei。《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6次,分别是《万象争辉匾额》“巍、微、辉”,宝琴《桃花行》“类、泪、媚、悴”,黛玉《葬花词》“菲、飞、谁”,黛玉《题旧帕其一》“垂、谁、悲”,《金陵十二钗判词·元春》“非、闱、归”,《金陵十二钗判词·史湘云》“为、违、晖、飞”。

灰堆辙对应《中原音韵》的齐微韵,杨耐思对此韵母的拟音为ei、uei。上述6例入韵字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8.遥条辙

遥条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ao、iao。《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5次,分别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飘、瑶、草、苕、饶、杓、潮、蕉、貂、椒、聊、箫、销、棹、桥、徭、摇、腰、谣、钓、樵、遥、凋、枭、漂、晓、宵、焦、招、绡、瓢、烧、扫、挑、猫、标、嚼、调、翘、潇、尧”,黛玉《五美吟·绿珠》“抛、娆、造、寥”,《金陵十二钗判词·探春》“高、消、遥”,《恨无常》“好、到、抛、耗、高、告、早”,《好了歌》“好、了、好、了……”。

遥条辙对应《中原音韵》的萧豪韵,杨耐思为其拟有三个韵母形式:au、au、i?u。上述5例入韵字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9.油求辙

油求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ou、iou。《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10次,分别是《供菊》“俦、幽、秋、游、留”,《访菊》“游、留、愁、悠、头”,《如梦令》“州、楼、逑、流、愁、头、收、留”,《赤壁怀古其一》“流、舟、游”,《青冢怀古其七》“流、愁、羞”,宝琴《桃花行》“旧、瘦、愁、透”,黛玉《葬花词》“留、羞、头、丘、流、沟”,黛玉《抚琴》“由、忧、投、尤”,《喜冤家》“兽、由、构、柳、流、悠”,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五律》“愁、头、俦、楼”。

油求辙对应《中原音韵》的尤侯韵,杨耐思为其拟韵母形式?u、i?u。上述10例入韵字于《中原音韵》、普通话皆合韵。

10.言前辙

言前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an、ian、uan、üan。《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13次,分别是《怡红快绿》“娟、眠、烟、怜”,《三五中秋夕联句》“元、灿、繁、盏、轩、剪、暄、媛、萱、喧、园、宣”,《梅花观怀古其十》“边、娟、年”,香菱《吟月》“难、寒、残、栏、圆”,宝琴《桃花行》“软、懒、远、卷”,黛玉《葬花词》“天、怜、帘”,黛玉《题旧帕其二》“潸、闲、斑”,《金陵十二钗判词·李纨》“完、兰、谈”,《晴雯判词》“散、贱、怨、念”,《袭人判词》“兰、缘”,《分骨肉》“千、闪、年、念、缘、安、连”,《世难容》“兰、仙、罕、膻、厌、嫌、阑、愿、陷、缘”,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一绝》“栏、看”。

言前辙对应《中原音韵》的寒山韵、桓欢韵、先天韵、监咸韵、廉纤韵,杨耐思分别对其拟韵母形式:an、an、uan,on,i?n、iu?n,am、am,i?m。在后来的语音演变中,《中原音韵》中的“m”韵尾逐渐与“n”韵尾合流。王力先生指出,北方话里,-m的全部消失,不能晚于十六世纪,因为十七世纪初叶(1626)的《西儒耳目资》里已经不再有-m尾的韵了[4](P135)。就此而言,曹雪芹所处的乾隆时期,-m尾已经与-n尾合流。《中原音韵》上述各韵在《红楼梦》时期的韵尾同为-n,韵腹也同为a。因此,与普通话合韵。

11.人辰辙

人辰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en、uen、in、ün。《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17次,分别是《咏白海棠》“门、盆、魂、痕、昏”,《对菊》“金、深、吟、音、阴”,《咏菊》“侵、音、吟、心、今”,《临江仙》“匀、纷、尘、分、根、云”,《世外仙源匾额》“尘、新、人、频”,《春夜即事》“陈、真、人、嗔、频”,《钟山怀古其三》“身、尘、频”,宝琴《桃花行》“人、昏、痕”,黛玉《葬花词》“寻、人、痕、门、温、春、闻、魂”,黛玉《抚琴》“深、吟、襟”,黛玉《抚琴》“尘、因”,《金陵十二钗判词·巧姐》“亲、人”。

人辰辙对应《中原音韵》的真文韵、侵寻韵,杨耐思为此两韵分别拟韵母:?n、i?n、u?n、iu?n,?m、i?m。上述各入韵字在《中原音韵》韵腹相同,韵尾一为舌尖鼻音-n,一为唇鼻音-m。在曹雪芹所处时代,-m尾与-n尾已合流,故可押韵。部分入韵字虽然在普通话中存在韵腹不合韵现象,但这是明清时期北方说唱文学韵文押韵韵辙的一种正常表现。

12.江阳辙

江阳辙对应的现代汉语韵母形式有ang、iang、uang。《红楼梦》诗词中此辙押韵最多,共计24次,分别是《画菊》“狂、量、霜、香、阳”,《簪菊》“忙、妆、狂、霜、旁”,《有凤来仪》“凰、凉、香、长”,《蘅芷清芬》“芳、香、廊、长”,《杏帘在望》“庄、梁、香、忙”,《夏夜即事》“长、汤、香、凉、妆”,宝玉《食螃蟹咏》“凉、狂、肠、香、忙”,宝钗《食螃蟹咏》“殇、阳、黄、姜、香”,黛玉《食螃蟹咏》“忘、尝、香、觞、霜”,《交趾怀古其二》“纲、羌、房”,《马嵬怀古其八》“光、洋、香”,黛玉《秋窗风雨夕》“黄、长、凉”,黛玉《葬花词》“葬、丧”,黛玉《抚琴》“长、光、茫、凉”,黛玉《抚琴》“茫、荒”,《金陵十二钗判词·迎春》“狼、狂、粱”,《金陵十二钗判词·惜春》“长、妆、旁”,《香菱判词》“香、伤、乡”,《乐中悲》“亡、养、量、上、堂、郎、长、状、唐、江、当、伤”,《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光、鸯、场”,《好了歌解注》“堂、床、杨、场、梁、上、香、霜、鸯、箱、箱、谤、长、丧、方、梁、粱、巷、杠、长、场、乡、唐、裳”,《西江月》二词“狂、囊、莽、章、张、谤”、“凉、光、望、双、粱、状”,《护官符》“床、王”。

4.一七轍、灰堆辙押韵

在《红楼梦》诗词中,一七辙、灰堆辙押韵出现1次。《癞头和尚弄玉》入韵字“羁、悲、非”,“羁”为一七辙,韵母为i;其余为灰堆辙,韵母为ei。

我们推测,《癞头和尚弄玉》是遵照平水韵韵目押韵的。在平水韵中,“羁、悲”归为支韵,“非”归为微韵。这首诗应是支、微邻韵相押。在《中原音韵》中,“羁、悲、非”三字同为齐微韵,杨耐思为“羁、非”韵母拟音是i,“悲”韵母拟音是uei。它们韵腹相近,不过,却有开合口之别。

四、结语

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韵辙押韵的分析,可以发现,此书的诗词用韵韵辙基本是符合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的押韵要求的。与此同时,作者在诗词用韵时,也会考虑到时音、古音等因素,表现了作者在韵律方面的丰厚知识与娴熟运用。需要指出的是,《红楼梦》个别诗词中还存在着不合辙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江宁(今南京)方言影响的痕迹,曹雪芹毕竟在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不过,这并不影响对作者诗词韵律造诣与语音敏锐洞察力的认识。可以说,《红楼梦》诗词韵辙押韵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作者本人、对诗词文本、对当时语音实际等有更深入地理解与体认。

参考文献:

[1]李蓓.《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 2011,(4).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曾晓渝.丙种本《百夷译语》语音现象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14,(1).

Abstract: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rhyming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rteen kinds of rhyming ruts are obtained. The rhym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ccording to the thirteen rhymes appeared in the rhymes of northern rap literature o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occasionally see irregular rhyming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irregular rhymings are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 dialect and ancient phonetic. The rhyme of the poe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veals some phonetic information of the times, the trace of the author Cao Xueqins dialect and his knowledge of the practice of ancient pronunciation.

Key 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poetry;rhyme scheme

猜你喜欢
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续红楼梦
猜诗词
作家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