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0-06-05 00:14朱振华褚行琦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生存期

朱振华,褚行琦

(1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汾湖院区,苏州 21521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苏州 215000)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发病人数超过46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2万,死亡率位居第3位[1]。肝癌起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放疗和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阻断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2]。研究表明,阿帕替尼的药效作用随患者年龄变化而变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老年组中显著增高[3,4]。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1月至6月来我院就诊、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老年晚期HCC患者,共49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Child-Pugh 肝功能评级为A级或B级;(3)既往化疗失败或者复发转移;(4)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1)年龄≥80岁;(2)预计生存期<3个月;(3)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患者;(4)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5)不愿参与本研究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阿帕替尼250 mg/d,2次/d口服(阿帕替尼,商品名艾坦,购自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 g×10片×1板),每4周为1个治疗周期,若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肝内病灶最大直径和:指肝内1个或2个最大的可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和,超过2个病灶者只测量2个。应用Roche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

1.4 疗效评价

参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指南1.1》版进行疗效评估,服药12周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总例数×10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指自服用阿帕替尼开始直至发生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1.5 不良反应评价

按照NCI-CTCAE version4.0评分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将不良反应分为1~5级。

1.6 随访

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终点为肿瘤进展或死亡。随访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无失访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老年晚期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49例老年晚期HCC患者,年龄61~79岁,中位年龄67岁,具体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HBV: hepatitis B virus; AFP: alpha-fetoprotein.

2.2 疗效观察

2.2.1 病灶最大直径和与AFP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4周后,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病灶最大直径和和AF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2 疾病控制情况 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ORR和DCR分别为8.16%(4/49)和77.55%(38/49),具体见表3。

表2 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最大直径和与AFP水平变化情况

IndicatorBeforetreatmentAftertreatmenttP valueSum of lesion maxi-mum9.23±1.067.19±1.477.88<0.001 diameter(cm)AFP(ng/ml)698.36±55.36426.74±36.4528.69<0.001

AFP: alpha-fetoprotein.

表3 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

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R: complete remission; PR:partial remission; SD: stable disease; PD: progressive disease

2.2.3 无进展生存时间 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um PFS,mPFS)为7.7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曲线见图1。

图1 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PFS生存曲线

Figure 1 PFS curve of apatinib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FS: progress free survival.

2.2.4 疾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直径和为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详见表4。

2.3 安全性评价

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高血压、恶心呕吐、出血、肝损伤、骨髓抑制、乏力、腹泻、蛋白尿、口腔炎、声音嘶哑。大多数患者表现为1~2度不良反应,出现3~4度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4.08%(2/49)和手足综合征4.08%(2/49),未出现5度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者,经短期停药或药物减量并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详见表5。

表4 影响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PFS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PFS: progress free survival; 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P: alpha-fetoprotein.

表5 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列入多种肿瘤三线治疗的基本药物。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及生存获益[2,5,6]。文献报告[7],对22例晚期HCC患者采取每日口服500 mg阿帕替尼治疗,3个月后,疾病稳定16例(72.73%),mPFS为7.2个月。32例无法切除或复发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控制率为60%,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um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可达5个月和13个月[8],说明阿帕替尼对晚期HCC具有潜在生存获益。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及脏器耐受性的降低,临床化疗的疗效在老年晚期肝癌患者成为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病灶最大直径和平均值及AFP平均水平都降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6%和77.55%,mPFS为7.75个月,这与Zhen等[8]的研究结果接近。表明阿帕替尼单药对于老年晚期HCC患者具有一定的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直径和为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瘤体越小则预后越好[13,14]。

随着阿帕替尼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结果表明49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这个结果高于黄清云等[7]的研究结果(90.7%),推测可能与阿帕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以>50岁人群为主有关。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大多数患者表现为1~2度不良反应,出现3~4度不良反应者,主要为高血压4.08%(2/49)和手足综合征4.08%(2/49),经短期停药或药物减量并给予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提示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可控。

本文样本为来源于一所医院的49例HCC患者,属单样本观察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要进一步证实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可作为多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生存期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