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规律研究

2020-06-07 04:03孙世梅教授
安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维修工起重机械规律

孙世梅教授

(吉林建筑大学 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8)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事故也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219起,死亡224人,其中起重机械事故100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5.66%,伤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51.79%。截至2018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1394.35万台,其中起重机械234.79万台,占总量的16.84%[1]。为有效防控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有必要对其事故原因及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

目前,对起重机械事故原因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和措施制订上。全志杰等[2]对起重机械事故种类及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将起重机械事故分为挤压碰撞、触电、坠落伤人和机体倾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王云飞[3]搜集整理2017年发生的142起建筑机械事故案例,从事故时间性、区域性、事故种类与原因分布性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塔式起重机为重点,归纳典型事故案例,探析原因提出建议;宗关忠等[4]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管理缺陷4方面对1998-2015年国内外60起起重机械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事故预防建议;刘浩浩等[5]提出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从机械、人、环境3方面构建反映起重机械整体安全隐患和安全状态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王福绵[6]从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对2006-2011年370起起重机械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和事故趋势分析。以上研究均未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对涉及起重机械事故一线作业人员的具体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笔者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7-8]系统分析起重机械事故一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揭示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及其发生规律,以预防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1 事故样本来源和等级

事故样本主要来源于各安监网站上的公开资料。为使研究结果真实可靠,本文选取2012-2019年国内有详细事故经过描述的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样本70起。事故等级在一般及以上。

2 研究方法

由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如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9]、瑞士奶酪模型[10]、HFACS模型[11]等可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2]。人的不安全动作[13]即一次性不安全行为,是引起当次事故或者对当次事故发生有重要影响的动作,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从行为安全角度研究,美国统计学家海因里希提出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14]。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人的不安全动作导致96%的事故发生[15]。

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行为安全“2-4”模型[16-17]是在瑞士奶酪模型[10]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一个现代事故致因模型,如图1。它将事故的原因分为事故发生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其中,组织内部原因又分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2个层面;组织行为层面可分为安全文化(根源原因)、安全管理体系(根本原因)2个阶段,个人行为层面可分为习惯性行为(间接原因)、一次性行为与物态(直接原因)2个阶段,共4个阶段。这4个阶段链接起来即构成一个行为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目前行为安全“2-4”模型在煤矿事故分析[16-17]和建筑事故分析[18-19]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采用行为安全“2-4”模型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一线作业人员个人层面不安全动作进行综合和分类分析,以揭示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发生规律。

3 不安全动作综合分析

3.1 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分析

笔者将建筑施工单位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分为一线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2类,其中一线作业人员是指有工作技能的工人,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按作业特点可分为设备驾驶员、现场施工人员、安拆维修工和信号司索工;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安全有序进行的人员,有安全员、安全总监、项目经理等。依据行为安全“2-4”模型,将70起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中常见的不安全动作归纳为12类,一线作业人员共发出不安全动作196次。“资质不足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发生次数位列前3位,其中,“资质不足作业”发生次数最多,如图2。为便于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类不安全动作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本文采用出现次数、占不安全动作总数百分比、发生率、一线作业人员发出的次数和管理人员发出的次数作为统计指标,如图3。“资质不足作业”在90%的事故中出现,占不安全动作总数的15.14%,并且在发生次数最高的前3类不安全动作中,一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发生次数最多,事故中一线作业人员都直接发出对当次事故有重要关系的不安全动作。因此,研究一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规律非常必要。

图2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常见不安全动作分析Fig.2 Analysis of common unsafe actions of hoisting machiner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units

3.2 一线作业人员引发事故类型分析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按伤害类型可分为坠落伤人事故、机体倾翻事故、挤压碰撞事故和电气伤害事故4类。以不安全动作发出者、伤害类型次数、事故数和百分比作为统计指标,统计70起事故,见表1。从表1可知,设备驾驶员发出的不安全行为次数29次,占比41.43%;安拆维修工、信号司索工、现场施工人员发出的次数分别为18、14和9次,占比分别为25.71%、20%和12.86%。从事故类型看,设备驾驶员引发最多的是坠落和倾翻事故;安拆维修工引发最多的是倾翻事故;信号司索工引发最多的是坠落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引发最多的是坠落事故。综上可知,某一工种的一线作业人员要针对其容易引发的事故类型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笔者统计了事故受害人员伤害类型、事故数和伤亡数,见表2。由于事故中受伤害的不只是单一工种(表2中括号中的是非单个工种人员受伤次数),例如发现倾翻事故可引发多个工种人员受伤,这应该重视。

图3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常见不安全动作发生率Fig.3 Common unsafe action rates of hoisting machiner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units

表1 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事故伤害类型Tab.1 Injuries caused by unsafe actions of front line workers

表2 受害人员及事故伤害类型Tab.2 Victims and types of accident injuries

4 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

为揭示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发生规律,笔者对一线作业人员发生频次较高的“资质不足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缺少劳动防护用品”“擅自拆除或起吊”5类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见表3-6。

4.1 设备驾驶员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

据统计,起重设备驾驶员发出不安全动作4类,共82次,见表3。从起重设备驾驶员不安全动作的发生率,可以得出设备驾驶员不安全动作发生规律。由表3可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中的“信号指挥不明违章起吊”频次最高,占设备驾驶员不安全动作总数的39.02%,在45.71%的事故中出现。因此,按发生率的大小有针对性的对设备驾驶员进行培训是控制其不发生不安全动作的关键。在对设备驾驶员进行培训时,要让其认识到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动作及其不安全动作引发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4.2 现场施工人员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

据统计,现场施工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2类,共19次,见表4。由表4可知,“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中的“作业人员在已起吊的构件下面作业或穿行”发生频次最高,占现场施工人员不安全动作总数的57.89%,在15.71%的事故中出现。因此,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在起重设备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可减少事故发生。

表3 设备驾驶员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Tab.3 Analysis of unsafe actions of equipment drivers

4.3 信号司索工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

信号司索工是起重作业的信号指挥者,是安全完成起重作业的重要部分,信号司索工的每个不安全动作都影响着事故的发生和走向。通过对司索工不安全动作分析,笔者得出了信号司索工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规律。据统计,信号司索工发出不安全动作4类,共62次,见表5。由表5可知,“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中的“吊车吊起货物后信号司索工便不再理会”发生频次最高,占信号司索工不安全动作总数的45.16%,在40%的事故中出现。因此,要高度重视信号司索工的不安全动作,加大对其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的培训力度。

表4 现场施工人员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Tab.4 Analysis of unsafe actions of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ers

表5 信号司索工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Tab.5 Analysis of unsafe action of signal secretary

4.4 安拆维修工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

据统计,安拆维修工发出不安全动作5类,共62次,见表6。由表6可知,“资质不足作业”中的“安装拆卸人员的无证上岗”发生频次最高,占安拆维修工不安全动作总数的38.24%,在18.57%的事故中出现;“缺少劳动防护用品”和“擅自拆除或起吊”发生频次次之,占安拆维修工不安全动作总发生频次20.6%和14.7%。安拆维修工是在设备停运时工作,发生频次高的不安全动作多是因为安全知识和安全习惯的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习惯的培养对预防事故发生有很大帮助。

表6 安拆维修工不安全动作规律分析Tab.6 Analysis of unsafe actions of installation and repair workers

5 结论

(1)一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分析表明:“资质不足作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现场环境误判断”3类不安全动作发生频次较高,这3类不安全动作分别在90.00%、84.29%和82.86%的事故中出现。因此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这3类不安全动作的管理。

(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一线作业人员按工作特点可分为设备驾驶员、现场施工人员、安拆维修工和信号司索工4种,其中设备驾驶员易引发坠落伤人事故和机体倾翻事故,现场施工人员易引发坠落伤人事故,安拆维修工易引发机体倾翻事故,信号司索工易引发坠落伤人事故。

(3)据统计,设备驾驶员发出不安全动作4类共82次,其中“信号指挥不明违章起吊”占比最高为39.02%;现场施工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2类共19次,其中“在已起吊的构件下面作业或穿行”占比最高为57.89%;安拆维修工发出不安全动作5类共62次,其中“安装拆卸人员的无证上岗”占比最高为38.24%;信号司索工发出不安全动作4类共62次,其中“吊车吊起货物后信号司索工便不再理会”占比最高为45.16%。

(4)针对各类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一线作业人员发出不安全动作的规律,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猜你喜欢
维修工起重机械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坏掉的8号电话亭
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专业化管理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统计分析
基于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存在不足点及解决对策
街道维修工(外四首)
调查
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统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