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2020-06-08 06:53王晓莉赵贤武郭舜奇
关键词:氯吡格雷分值

王晓莉,赵贤武,郭舜奇

(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汕头 515100)

进展性脑卒中为起病后临床症状呈持续性加重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36~43%,此类患者普遍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病死风险较其他脑卒中类型高4倍,故成为了预测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之一[1]。以往针对进展性卒中的治疗普遍采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但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越发难以满足临床治疗所需。氯吡格雷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的预防[2]。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短期强化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是否能够促使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更大收益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故本次研究围绕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45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30例、联合组15例。阿司匹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8~72岁,平均(62.35±2.35)岁;病程3~7 d,平均(5.20±0.25)d。联合组中男7例、女8例;年龄46~74岁,平均(62.41±2.39)岁;病程时间2.5~7 d,平均(5.25±0.20)d。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3]中进展性卒中诊断者;(2)无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过敏史或者是禁忌者;(3)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排除标准:(1)大面积脑梗塞者;(2)深度昏迷或者是植物生存状态者;(3)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者是患者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压、营养脑神经等对症治疗。

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Bayer S.p.A,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每次15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之后将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用药长期服用。

联合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用药方案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1237)首次用药负荷剂量300 mg,第2次起每次75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选取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颅内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NIHSS评分利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测定,分值0~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mRS评分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分值0~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Barthel指数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测定,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高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组内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与各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12个月时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颅内出血发生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0.00%、1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进展性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也是目前引起医患/护患纠纷的常见病症类型[4]。之所以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原因与血栓进展密不可分,由于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得胶原蛋白纤维处于暴露状态,血小板异常凝聚于损伤病变部位后激活凝血机制,促使纤维蛋白原朝着纤维蛋白方向转化,血小板、纤维蛋白与红细胞共同构成了血栓的形成基础,加重原有动脉血管狭窄或者是形成新的动脉血管狭窄,造成流经此处的血流量迅速下降,亦或是导致侧支循环消失[5]。所以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抗血小板凝集占有重要地位。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s,分)

组别 NIHSS评分 t P mRS评分 t P Barthel指数 t P治疗前随访12个月时 治疗前随访12个月时 治疗前随访12个月时联合组(n=15) 25.00±2.00 4.50±1.50 33.247 0.000 4.50±0.50 1.00±0.50 7.852 0.000 20.50±2.50 92.00±3.00 64.789 0.000阿司匹林组(n=30) 25.50±2.50 8.00±1.00 25.870 0.000 4.00±1.00 2.00±0.50 5.349 0.000 20.00±2.00 88.50±3.50 52.811 0.000 t 0.784 7.741 - - 0.543 5.210 - - 0.797 8.379 - -P 0.343 0.000 - - 0.589 0.000 - - 0.314 0.000 - -

表2 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阿司匹林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经由口服给药进入体内后能够促使分布于血小板表面的环氧化酶以及膜蛋白迅速发生乙酞化,阻断过氧化物的形成并抑制肾上腺素、胶原蛋白、凝血功能源源不断的释放血小板,实现抗血小板凝集的目的[6]。由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效果能够持续至整个血小板寿命周期,长期服用并不会产生机体不耐受情形,故已经被作为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长期用药。氯吡格雷同样属于抗血小板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特异性的作用于二磷酸腺苷以及血小板受体,阻断后者的结合,抑制继发的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活化,实现抗血小板凝集目的[7]。以往临床采取的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凝集暴露出体内吸收速度慢的不足,而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则是可行性[8]。

本次研究中两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访12个月时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表明两种用药方案均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组间比较结果提示,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表明双抗血小板治疗短期效果更佳。在颅内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虽然联合组略高于阿司匹林组,但二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提示联合用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短期疗效较阿司匹林单用更佳,且不会大幅增加颅内出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分值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