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压力软化法对缓解产后乳胀的效果!探讨

2020-06-08 04:54祝水清赵伟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理性乳汁乳头

易 敏,祝水清,赵伟华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临床中,产后生理性乳胀作为孕产妇分娩生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反应,一般在孕产妇分娩生产后的2至3d左右发生,且以初产妇最为显著,它是指乳房过度充盈,因乳房内血液与体液、乳汁积聚导致形成的[1]。产后乳胀初期主要表现为乳房发热且变得沉重、疼痛等,在孕产妇分娩生产后的4d左右,由于乳房内结缔组织的血量与水分增加,再加上乳汁分泌逐渐开始达到高峰,导致乳房存在明显的肿胀与疼痛感,不仅会造成乳汁分泌不畅,并且在产后乳胀期间会出现乳晕变硬以及乳头相对较短情况,导致新生儿进行乳汁吸吮的难度增加,同时因新生儿吸吮会导致乳房疼痛增加,使产妇对产后哺乳产生抗拒心理,对其造成严重的生理和精神折磨,如果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长期发展还会导致产妇产后泌乳量减少,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起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2],对产妇身心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对产后乳胀的有效缓解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减少对产妇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下文以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分娩生产后出现产后生理性乳胀产妇为例,对反向压力软化法在其产后乳胀缓解中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后生理性乳胀产妇,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有产妇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3至39岁之间不等,平均为(28.4±2.5)岁,平均产次为(1.3±0.5)次,生产孕周为(39.2±0.8)周,包含高中及以下学历产妇1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39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3至39岁之间不等,平均为(28.3±2.6)岁,平均产次为(1.3±0.7)次,生产孕周为(39.2±0.9)周,包含高中及以下学历产妇1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生产孕周以及学历水平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产妇均为经阴道分娩生产的单胎足月产妇,且产后出现生理性乳胀情况[3];新生儿体重在2500g及以上,Apgar评分为8至10分;分娩生产后采用母婴同室管理。排除存在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或者是母乳喂养禁忌症的产妇;排除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的产妇;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的产妇。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 法

临床中,对两组产妇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指导其通过勤吸吮、热敷等方式促进乳汁分泌,以减轻患者的产后乳胀及疼痛症状。在此基础航,给予对照组产妇长常规按摩配合手法挤奶或电动吸奶方法干预和支持,以促进其产后乳胀有效缓解,具体方法为:对产妇进行乳头清洁后,使用婴儿润肤油以及温水进行乳头表面乳腺管开口处聚集的皮脂分泌物清除,完成后按照“CE”字形手法,将拇指与食指呈相对状态置于乳晕上,并使用其余三指将乳房托住,然后使用第一指和第二指关节侧面,以向胸壁垂直的方向对患者乳房进行轻轻按压,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体液及乳汁的有效排出;按照上述方法对患者进行乳房按摩后,轻轻向乳头方向进行挤压以将乳汁挤出,然后采用同样的手法从乳房硬结部位向乳头方向进行轻轻挤压,以促进乳腺管与腺泡内积存乳汁的有效清除,通过上述方法对每一个方向的乳腺管与腺进行规律性重复,确保其排空情况下达到疏通乳房乳腺的目的,减少产后乳胀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观察组患者采用反向压力软化法进行产后乳胀有效干预,以促进其得到缓解,具体方法为:按照上述与对照组产妇相一致的方法进乳头清洁以及乳头表面乳腺管开口部位聚集皮脂分泌物清除后,对由产妇自己以单手操作方式通过反向压力软化法促进产后乳胀缓解的情况,需要保持手部呈花朵抓握姿势,形成以乳头为中心、将各指保持立于乳晕上方的状态,同时手指呈微微弯曲状向胸腔方向朝内进行按压,按压时间以缓慢从数字1数至50为准;对由孕产妇自己以双手操作方式对乳房进行反向压力软化干预的情况,则需要将双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并列放于乳晕两侧,保持手指指尖微弯曲状态,对乳房进行按压,以促进产后乳胀患者;对由他们在旁协助开展的反向压力软化操作,则需要通过将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放置在乳头两侧,并使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进行乳头碰触,控制其移动范围在1/4圈左右,然后在乳头上下方对上述操作步骤进行重复,或者是保持两手的拇指伸直,然后将指腹平稳的放在乳头两侧并在乳头上下方重复上述按压操作方法,以促进乳胀情况缓解。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上述方法对产妇的产后乳胀情况进行干预,对按压操作中施加的压力应确保其具有相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避免力道过大,对产后乳胀较为严重的患者,可指导其以平躺姿势,采用上述方法对其进行缓解的按压、纾解,以促进乳房组织液回液,并尽量缩短每次挤奶间隔时间,使用电动吸奶器进行吸奶过程中注意选择较低的压力设置,以促进患者产后乳胀缓慢与持续的恢复。

1.4 观察分析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的乳胀程度以及乳胀引起的疼痛程度、泌乳量变化等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产妇分娩生产后7d、30d 以及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进行统计分析,以进行效果评价。其中,对其产后乳胀程度评价,分为无乳胀、轻度乳胀、中度乳胀和重度乳胀不同级别,并对治疗前后两组产妇产后乳胀的各级别分布比率进行统计对比。将触之存在明显的硬结情况评为重度乳胀;将触之如额头的情况,评为中度乳胀;将触之如鼻尖的情况,评为轻度乳胀;将触之如嘴唇,无分散或明显硬结的情况,评为无乳胀[4]。对产妇乳胀导致的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进行评价分析,共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乳汁分泌量根据新生儿每天小便次数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价,结果为母乳量分泌充足与不足两种情况,其中,将新生儿每天小便次数在8次以上,且临床表现以安静、哭闹较少、体重增长正常等为主的情况,评为母乳分泌充足[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作为分析工具,对上述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乳胀程度及乳汁分泌情况对比

观察对比显示,干预后两组产妇的乳胀程度与乳汁分泌量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乳胀程度与乳汁分泌情况对比(n/%)

2.2 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变化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变化对比

2.3 产后7d、30d 以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表3 产妇产后7d、30d 以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3 讨 论

母乳作为新生儿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都有着十分有利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健康喂养方式。有研究显示[7],当前全球范围内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比率仅有41%左右,而我国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更低,约为21%,对母婴健康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对孕产妇分娩生产后选择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产后生理性乳胀作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中也较为多见,尤其是经历分娩生产的初产妇,其出现产后生理性乳胀的比率更加突出。临床对产后生理性乳胀定义为产后72h内随着产妇Ⅱ期泌乳生理变化的启动,导致乳房分泌大量乳汁,再加上产妇乳房周围细胞兼间质水肿、乳腺导管阻塞等原因影响,造成乳腺淋巴潴留,对乳汁分泌的通畅性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反应。由于产后生理性乳胀发生期间,产妇的乳房乳晕会变硬,同时乳头会变得相对较短,导致新生儿进行乳汁吸吮的难度较大,产妇会因新生儿吸吮造成的乳头疼痛,对母乳喂养产生抵触,对其形成较大的身体和精神影响,如果未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不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现生理性乳胀产妇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和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干预前后的乳胀程度与乳汁分泌不足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显著,且干预前后观察组产妇的VAS疼痛评分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其产后30d与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反向压力软化法进行产后乳胀缓解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这是由于临床对产后乳胀的有效缓解与干预处理中,多会采用湿热敷以及常规按摩配合电动吸奶、手法挤奶等方式,其在实现产妇产后乳胀缓解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有研究显示,采用以上方法进行产后乳胀缓解时,如果对方法的操作与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妇乳汁分泌突然减少或者是出现停止分泌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上文对观察组产妇采用反向压力软化法进行产后乳胀有效缓解与治疗,利用该方法对产妇乳头附近水肿进行有效处理,以通过对乳头上水肿情况的改善,促进乳胀引起的乳房变形改善,从而有效缓解和控制乳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反应,促进其效果提升。

总之,采用反向压力软化法进行产后乳胀缓解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产妇分娩生产后的乳胀程度与疼痛程度,而且有利于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理性乳汁乳头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