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020-06-08 04:54程峥嵘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科职称学历

程峥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内、未预测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心血管内科中急症、危重病人比重较大,如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随时面临着生命威胁,因此,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而在控制护理不良事件过程中,护士的认知行为则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7月-2019年7月对不同地区3家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36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样本。调查样本应符合以下标准:在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担任护士,护龄不小于1年,具有注册护理人员资质。

1.2 研究方法

1.2.1 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调查

通过对3家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科室的2732例患者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医院相关记录的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并核算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1.2.2 对护理人员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资料和认知行为评分,其中基本资料包含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的信息统计;认知行为评分则细分为认知评分,评分维度包括对护理不良事件含义与类比的理解,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的认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等;行为评分的考查维度包括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培训的次数,个人报告情况,同事报告情况,报告的原因,瞒报的原因等。

1.2.3 统计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根据统计调查可以发现护理人员年龄、护龄、学历、职称与护理不良事件为正相关,且彼此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0.05,如表1:

表1 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

2.2 护理人员随着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的不断提升,认知与行为评分也不断提升,且且认知与行为评分差异显著,结果如表2: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所面临的护理风险复杂多样,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会直接或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护士作为护理风险管理控制的主体,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行为显著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上述统计分析可以表明,不同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大,护龄越高,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越强,同时也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配合主治医师对心血管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加以辅助。针对此,医院心血管科室在护理人员管理中,应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完善护理风险控制流程,完善对护理人员认知行为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风险教育,逐步改善其认知与行为,优化护患关系,以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整体质量。

表2 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行为评分

猜你喜欢
内科职称学历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