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

2020-06-08 04:54王力弘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王力弘,李 丽

(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

所谓的颅脑外伤,其主要指的是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露作用导致的损伤,工伤、坠落、交通事故等是常见原因。一旦发生颅脑外伤,其会引起患者程度各异的神经功能、意识障碍,尽管治疗后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会留下失语、偏瘫、视听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为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快速恢复正常,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随机排列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组中有26例。对照组中16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为(47.3±2.6)岁;其中脑挫裂伤14例,颅骨骨折8例,颅内血肿4例;试验组中15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48.4±2.7)岁;其中脑挫裂伤12例,颅骨骨折9例,颅内血肿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不同,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患者,包括的内容:严密监测神志、意识、心率、血压及瞳孔变化,如有异常即刻向主治医师汇报;补充营养,强化饮食干预;确保排便顺畅,禁止过度用力的及你先给排便。行护理干预的为试验组患者,包括的内容:①体位护理: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卧位的正确转换,并将变换体位的技巧告诉患者家属,由平卧位向半坐卧位、坐位过渡;②心理疏导: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生活等会导致病人出现烦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并对其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行培养,强化功能康复锻炼,确保睡眠充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③感觉刺激康复训练:对于伴随意识障碍的脑外伤患者,需要适当进行按摩、运动、翻身等感觉刺激,或通过播放收音机、观看电视节目、看照片、和患者说话等不同方式进行感觉刺激;④功能康复训练:急性期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多进行翻身,始终保持在肢体功能位状态,增强关节活动,先进行被动活动,再进行主动活动,由近端关节开始,逐渐至远端关节,由下肢开始,逐渐至上肢。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离床活动,再予以行走锻炼、日常生活功能锻炼等;⑤皮肤干预:皮肤要始终保持干燥清洁,禁止在床上对患者进行拖拽,做好易损部位皮肤的保护措施。

1.3 观察指标

评价时间为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值为45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现正比关系[2];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的是肢体运动功能越差[3]。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经过组间对比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护理前的NIHSS评分、FMA评分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进行对比,试验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1 对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作比较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持续性提升,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了成效,尽管其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居高不下的致残率问题依然亟待解决[4]。护理方法的改革和优化,常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不再适用,而护理干预的提出,是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开展不同方面的针对性训练,通过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性康复训练,可对患者脑部神经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并对微循环系统予以改善,促使肌力、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从而有效改善预后[5]。

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要比对照组的低,FMA评分要比对照组的高,数据方面的差异为P<0.05。由此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ICU颅脑外伤重症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