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2020-06-08 04:5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肾衰竭血液护理人员

朱 虹

(常州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到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尿蛋白等病症的影响,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为了延缓病情进展,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性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途径,但持续的血液透析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探析糖尿病性慢性肾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有效措施,对提升糖尿病性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内科接受血液透析的80例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透析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9例,女11例,年龄为44-73岁,平均年龄为(57.44±6.2)岁,平均病程为(12.5±6.2)年,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2.6±3.22)mmol/L,血肌酐平均值为(415.2±57.2)μmol/L。对照组中有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56.34±7.2)岁,平均病程为(11.6±5.2)年,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2.42±4.12)mmol/L,血肌酐平均值为(413.4±52.8)μmol/L。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值、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给予患者正确的血液透析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明确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1)透析前护理:护理人员对透析室进行全面消除杀菌处理,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并调控合适的室内温度。其次,向患者宣教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确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将透析机参数调整到预计水平,准备后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准备好血管通路,并做好穿刺部位的卫生护理。对于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以成功案例为引导,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2)透析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协助医师处理异常情况。其次,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有效穿刺部位护理,观察有无渗血和肿胀现象,观察记录脱水量以确保透析充分有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患者管道护理和心理护理,确保透析的安全性,更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透析后护理:患者透析完成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包括透析后内瘘护理、饮食注意、营养调整以及血管护理等等的相关方法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透析后避免剧烈运动,并确保内瘘处于干燥状态。针对血液护理,应在透析完成24小时后使用热毛巾热敷血管,必要时进行血管按摩,促进血液运行。在饮食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叮嘱患者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以每天3g以内为标准,保持低盐、低糖、低脂,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量。最后,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引导患者家属注重对患者透析后的心理护理,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提升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和失衡综合征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次,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改善情况。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对比

由表2可见,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是缓解病症的主要途径。但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多次反复治疗会让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透析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性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既有肾衰竭症状有伴有糖尿病病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全面分析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才能够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中和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干预,更能够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而达到血液透析治疗的预期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后对照组评分。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性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且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肾衰竭血液护理人员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