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的影响

2020-06-08 04:54冯丹丽黄绮华叶淑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血凝品管圈护士

冯丹丽,黄绮华,叶淑华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妇科乳腺科,广东 广州 510370)

品管圈(QCC)是一种科学的、成熟的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见效快、易于持续开展、效果显著的特点,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护理质量改善活动中,能有效改善护理品质[1]。中心静脉置管(CVC)是肿瘤科患者的主要输液通道,既避免了多次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能保护外周静脉血管,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但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导管堵塞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可达24.3%[2]。CVC堵塞可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使其面临重新置管的困扰,增加医疗费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9月我科开展的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为主题的QCC活动的相关资料,旨在探讨QCC活动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置有CVC的27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CVC巡视卡。活动前共发放135份CVC巡视卡,有效回收133份,其中回抽有血凝块的有52份;活动后共发放145份CVC使用巡视卡,有效回收143份,回抽血有血凝块的有27份。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由2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及3名护士以自愿自发为原则成立QCC小组,圈名为“畅通无阻”,代表着恶性肿瘤患者留置的CVC管道流畅通达,没有阻碍。由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圈长,大科护士长担任督导员,科护士长担任指导员。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优先次序矩阵法得出此次QCC活动主题:降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经循证后确定衡量指标: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回抽有血凝块总例数/CVC留置总例数×100%。

1.2.2 现况把握

将CVC使用流程绘制成工作流程图,然后视实际情况制作简单且实用的检查表,并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绘制成柏拉图,见图1。通过80/20法则确定以下4个方面为重点改善项目:1.患者自身因素;2.规培护士培训考核方法不完善;3.个别护士对操作规范执行力不到位;4.健康宣教力度不到位。

1.2.3 目标设定

将2018年3月~4月CVC堵管风险率平均值39.1%作为现状值,设定本圈能力为60%。根据柏拉图中重点改善项目的发生率计算出改善重点平均值为83.0%。根据目标值计算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为19.0%,改善幅度20.1%。

1.2.4 真因验证

针对上述4个重点改善项目进行鱼骨图分析和真因验证,确定真因为:①患者自身原因:患者D2聚体数值均存在异常(高于正常值),超过90%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②规培护士培训考核方法不完善: 规培护士安排的讲课次数不达标,考核成绩不达80分或以上。③个别护士对操作规范执行力不到位:22%护理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操作。④健康宣教力度不到位:有18例患者对留置CVC管道的注意事项未充分掌握。

图1 收集结果的柏拉图分析

1.2.5 对策拟定并实施

对上述真因进行头脑风暴分析,经讨论后共拟定以下4个可实施对策。

(1)采用风险管理法 ①风险评估:运用血栓风险评估表进行分级管理,针对凝血指标异常的高危患者,APN各班护士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回血情况。②分级管理:针对高危患者,个体化缩短冲管间隔时间。③加强巡视:加强输液巡视,及时更换药液,避免长时间中断输液,并班班交接。④加强宣教:从衣食住行看五方面制定患者宣教手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2)采用精细化管理法培训考核,制定“畅通无阻”法,即精细化冲封管流程 ①教学:采用新型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将CVC 维护操作技能纳入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内容。②考核:改革考核措施,每月不定期抽考CVC 维护操作技能,每季度进行规范操作、强化考核一次,温故而知新。③指引:制成小册子,用于护士的学习和培训。并运用精细化管理,总结成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

(3)可视化+追踪法 ①可视化:制度可视化追踪制度,胶布上注明封管人、时间,进行护理质量监控,责任到人。②个性化:针对个人因才施教,加强考核,直到人人能按规范执行。

(4)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知信行依从性 ①知:制作CVC健康宣教宣传单张,提醒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信:建立微信群,搭建护患沟通平台,为患者健康宣教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提供保障。③行:监督患者掌握及执行情况,提高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通过对活动前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无形成果,评价QCC活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活动前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的比较

活动前共有52例(总共133例)患者CVC回抽有血凝块,堵管风险率39.1%;活动后共有27例(总共143例)患者CVC回抽有血凝块,堵管风险率18.9%;活动后CVC堵管风险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85,P<0.05)。计算目标达标率为100.6%,达标率为51.7%,活动效果显著。

2.2 无形成果

经本次活动后,圈员们的个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助能力均明显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团队凝聚力日益增强。见图2。

图2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后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品管圈活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CVC堵管风险率。经此次活动,从CVC的置管流程、维护、管理到CVC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以及置管患者的健康宣教等都进行了标准化和流程化规范,从而提高了护士和患者双方的管道保护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CVC堵管的发生。另外,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圈员们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请教CVC专家以及组内讨论等方式不断获得了CVC相关知识,同时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个人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提升[3],从而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CVC堵管的发生风险。

通过本次QCC活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它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也培养了护士评判性和前瞻性护理思维能力[4]。但由于本次活动时间较短,调查的广度及例数不够,可能对恶性肿瘤患者CVC堵管风险率的调查不够全面,我科将在以后临床工作中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血凝品管圈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