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现状的城市形象建设研究

2020-06-08 10:36任东改
创意设计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郑州市可持续发展

摘 要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体现城市公共性文明、规则性、人文性的主要指标,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置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结合郑州市公共环境设施的现状,分析研究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对城市形象建设各个层面的制约;并提取城市建设中硬件、软件形象建设作为典型,强化公共环境设施除使用功能之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公共环境设施;城市形象建设;郑州市;可持续发展

引用本文格式 任东改.基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现状的城市形象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0(2):34-37.

Abstract As the main indicator of urban public civilization, regularity and humanity,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urban imag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 Zheng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onstraints of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on all aspects of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and extracts the typic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image construc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use funct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Value meaning of design.

Key Words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urban image construction; Zhengzhou;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改革开放40年郑州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变化”(项目编号:SKL-2019-1789)階段性成果。

一、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影响因素

制约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置的因素较为多样,既受城市特有的自然、人文环境因素制约,也受市民生理、心理实际需求的制约。

(一)自然与人文的环境因素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这一环境既包括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上的自然环境,也有历史人文形成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势特征,所处气候带温度、光照、空气平均湿度、气压等条件;人文环境包括城市已有的历史文脉、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等因素。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环境设施的需求在意识层面便有了回归自然的要求,人们渴望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之余能近距离地感受更多的自然气息,个性得到较多的释放。自然环境层面影响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地方,主要是考虑如何借助大自然的优厚条件,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依附性、顺应性因素。具体表现为在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中考虑设施自身的颜色、造型、材质、技术等多个方面与城市环境、区域环境的匹配,从而实现公共环境设施与城市自然环境较好地呼应协调。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在与城市一系列自然环境条件有良好共生相融关系的同时,还应体现一定的城市时代个性[1]。

城市环境的另一个方面是人文环境,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产生影响的人文因素主要是城市的文化传承、地方史志体现、城市特色等内容。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体现的载体,具体的文化表达不应只拘泥于单纯的仿古形式,要想体现一定的精神诉求,就要向更美好的方向靠拢。依据单个城市地区内不同的人文特征,把富有独特城市特色的文化符号应用在设计表达中,充分考虑它们的物质使用和精神传递功能,提高其整体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出每个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2]。让公共环境设施在更好为人服务的同时规范着人的行为,给文明有序的环境以更有力的保障。

(二)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因素

生理需求主要指人在使用设施时的舒适度、愉悦度的满足情况,各类公共设施是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因此生理需求又与人体工程学紧密相连。除却观赏性的景观设施,其他类别的公共环境设施都在为市民提供具体的使用功能。具体使用功能首要满足的条件是符合人生理上的需求,使用上的生理需求受人体自身尺度以及人在使用设施时所需空间尺度等条件的影响,应尽可能满足人体工学的要求,体现其功能的科学性和设计的无障碍性[3]。

心理需求包含人具体的情绪、情感、愿望等,而且不是直接表露的,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成不变。人心理需求的细微性、多变性等特点正是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传递城市文明的重要方面。任何一项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都不可能抛开人的心理需求而独立展开,否则与今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提倡以及致力于改观的人性化设计相脱离,更是违背了人作为环境使用主体的本质。

当下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应立足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以城市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城市发展目标,力图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给予较多的展现;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多类别、多层次的使用要求,并对人的心理情感产生相应的关怀和触动,引发市民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归属认可。

二、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呈现出蓬勃的状态。当下的郑州市正在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其城市形象的塑造对于城市文化的表达、城市文明的展现、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发挥都有重要的意义[4]。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也势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更新,当下的省会级二三线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类别已较为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以郑州市为例,从照明设施、交通设施、景观设施三种与城市形象关系密切的类别来分析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

(一)城市公共照明设施

随着年轻群体的夜生活不断丰富,夜间活动逐渐增多,为满足夜间活动安全的需要,以及城市光照环境的满足,现代城市的照明设施,除了路灯、楼灯,在城市交叉路口、步行街、商业店面等区域还做了一些艺术照明设施,展现城市夜间的迷人风采。同时,现代城市也离不开现代的公共照明系统。城市照明设施包括道路照明、环境照明以及装饰照明。道路照明主要有各类高度的路灯、反光灯;环境照明主要有广场射灯、地灯、草坪灯等;装饰性照明有各种广告灯箱、霓虹灯等。

以郑州市的公共照明设施为参考调研得知,其三环内主城区的道路照明设施基本满足城市的夜间照明需求,且能分出一定的层次。其中郑东新区以千玺广场如意湖为中心的环形周边辐射区环境照明中的外墙面射灯、广场灯、地灯、草坪灯等各类照明灯具设施都有设置。夜间城区光线层次丰富,区域内道路、建筑、公共活动区照明设施的光线分隔明显,渲染出了整个郑东新区的中心环形辐射性、秩序性以及层次性,异常美丽(见图1)。另主城区的二七广场、大上海、大卫城,以及花园路国贸360等商业区的装饰性照明设施较多,且色彩丰富,商业繁华景象较浓。但同时在市区临近三环边上接近四环的区域道路照明设施匮乏,照明时间和照度都不够,且过于程式化,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而老城中心商业区的装饰性照明虽显繁华,但过于杂乱零散,光怪陆离,缺少统一的秩序性和层次性,不能有效地体现城市特色和主城区的夜间文化。

(二)公共交通安全设施

当下城市区域不断膨胀,快速地向城市郊区延伸,城市中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不仅实用,而且对城市各类人流的疏导、规范美化城市公共秩序都起着很大作用。城市各类交通工具交织互通,公交BRT车站、共享自行车停放处、路障设施、人行天桥等城市公共环境交通设施具体类别较多,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安全方面的多种需求。

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了公交车站、地铁站、路障设施、自行车停放设施等。源于城市主城区范围的扩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影响最大的就是公共交通设施,它也可以说是更新最多、最快的一个类别。从道路扩充、高架桥纵横交错到地上、地下交通共进;再到普通公交、BRT快速公交,贯穿城市东南西北的地铁,以及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城市共享单车也是铺天盖地。城市交通安全设施不断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见图2),各类公交站台、地铁站口、共享单车停放点数量虽在不断增加,智能化手段也在推进,但就省会级城市而言,像武汉、杭州、郑州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依然还会出现拥堵。交通设施是规范城市秩序最有效的方式,但仍出现明显甚至严重拥堵的情况,是因为交通设施规划仍有改进提升的空间。

(三)城市景观设施

城市的景观设施是纯粹的观赏性设施,没有具体的物质使用功能,设立的意义多为了点缀城市环境,增加城市公共环境的层次变化,表达城市的历史及文化,烘托城市的氛围和形象,是城市公共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设施类别。

以郑州市为例,其景观设施在主城区设置的较少,高新区和郑东新区则相对稍多(见图3),最近几年所增加的设施也都有一定的城市文化体现。但就整个城市而言,从体量、形式上普遍缺少现代感、设计感和形象性,没有太强的识别性和标志性,对城市历史的传承、城市文化的解读、城市性格的表达渗入较少。

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近几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完善。整体而言,郑东新区和高新区的各类设施较为齐全,和城市规划中其他系统的匹配度融合性较好,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气息,有效的组织规范了两个城区的城市秩序和环境。为在户外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市民提供卫生、信息、交通安全、休息等需求,且个别设施也能考虑到人在室外活动时的情感需求,为郑州市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在形象建设及人文表达层面打了一定的基础。而二七区、中原区、金水区、管城区这样的老城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则配置得相对不够齐全,放置及管理规范度不够,且设施自身多陈旧,缺少城市文化的体现和城市形象的表达,多数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城市的公共人文关怀,不能对使用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在城市硬件、软件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形象分为城市的硬件形象和软件形象两个方面。硬件包括城市形态、道路、绿化景观、卫生安全、空间形象、建筑形象、自然环境形象等。软件包括城市当中人的行为形象、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和城市文化形象等[5]。而城市的公共环境设施对城市形象中以上各个维度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对城市的整体性、人性化配置、地域风格、生态建设等方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间尺度、形态、结构、色彩、材料等产生影响。

(一)硬件形象方面

城市整體空间环境的实现离不开公共环境设施这一城市静态景观因素。公共环境设施的存在,为城市的外部空间赋予了较多的内容和意义。比如城市公共设施对城市居民的室外休憩、信息提示、道路场所引导、环境美化、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满足意义重大(见图4)。既要在人使用时与给予参与互动的机会,又要满足具体的使用需要。如此一来对城市景观的品质给予了提高,对市民的生活质量给予了改善,静态的环境便成了有趣活泼的动态景观,空间环境也有了生命。在整个城市环境体系中,公共设施对于组织和划分空间以及突出区域的作用明显。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生活的室外“家具”,给予人们的互动参与体验,使每一个使用者拥有充分的人性化体验和空间感受。从而实现人、公共设施、城市环境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人对城市空间的体验和认知,完成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三个情感体验阶段。同时在城市整体环境的规划中可通过城市公共设施适当地遮挡一些缺憾或需要暂时保留的景象,保证城市环境的整洁感和空间层次感,通过虚实兼有的手段来塑造城市的形象。

(二)软件形象方面

城市的软件形象就是指城市形象的精神和文化内容, 包括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抽象而无形的东西。但同时也是每一个市民可以感知到的,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是人们评价和定位一座城市必须谈及的内容。城市形象是城市生活形态与城市精神的集中产物。城市精神定位城市的形象,同时城市形象又反过来左右城市的精神创建。室外活动是当下城市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意义重大,其中城市公共设施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提供最基本的使用需要,也丰富着城市的精神文明。

结语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不仅为市民提供具体的使用需求,使市民的出行停留有了重要保障,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关注市民的情感释放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人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对人行为活动的支持也是完善和塑造城市行为形象的必要条件。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置于城市形象的建设而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及形象特征,对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发展内涵,塑造城市风貌及未来形象,促进可持续内涵式城市发展的诉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城市形象建设的城市公共设施设置要有全局性的综合权衡,既应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具有艺术性的美感,也应有贴心的人文关怀,以及开放的设计程序,还应有科学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罗中霞.试析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7):65-67.

[2]任东改.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情感设计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4):94-99;108.

[3]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9-169.

[4]傅游磊. 浅谈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72-74.

[5]张光.公共空间环境设施与城市形象设计发展的探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75.

任东改

郑州商学院

猜你喜欢
郑州市可持续发展
贠红松作品选
郑州市高校健美操专项开展现状分析
郑州市校园足球试点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