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线上体育课程效果如何

2020-06-08 15:47张新萍王宗平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居家教学效果体育

张新萍 王宗平

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举国上下众志成城,联防联控。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教育部专门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并根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线上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发布通知进行及时规范和调整。

2月27日,中央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3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再次提出指导意见。《通知》要求:统筹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相结合,注重及时调整规范线上教学行为,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而造成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随着开学时间的不断延迟,学校开出的线上课程也越来越正规,要求越来越高。从3月2日开始,部分地区中小学重新编排了课程表,除了语数外等上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之外,上课的科目基本和以往一样,体育、科学、美术、音乐等也编入了课表。就高校来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首先开出了体育在线课程,还有部分学校,如西北工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也采用线上教学方式,编出了线上教学的班级,要求体育教师利用慕课等平台管理学生,建立班级QQ群远程指导学生并在线答疑。

一、线上课程开起来了,线上体育课程的效果如何

据笔者观察,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异较大,无法一概而论。

能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的高校,大部分有比较好的线上教育基础,如有一批学校自己建设的精品线上课程,有比较强大的网络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有一批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教师,有开展线上授课的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标准等。

中小学的线上体育课程,多数是直播课程,学生上得好不好与家长是否配合直接相关。家长是否在旁边监督(协助),能否切实带动学生锻炼,是线上体育课程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般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对待线上体育课程更认真,学习得也比较认真,而高年级学生多处在青春期,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家长无法直接干预其学习,线上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高校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则取决于学生是否自觉,是否有锻炼习惯。喜欢运动的学生,即使没有线上体育课程,也会找相关资源,进行居家自我锻炼;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对于线上体育课程只能是应付了事。最近在微信上流传一个视频,电视机里面体育教师练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家長在一旁“连吼带骂”,但学生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

在体育锻炼方面,中小学课表中虽然安排了早操、课间操、眼睛保健操,但又有多少学生能够严格执行,能够认真规范地做动作、踏踏实实地做够时间,如果这些体育锻炼安排变得“形同虚设”,自然也就起不到锻炼效果。

二、线上开展体育教学存在一定限制条件

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一般是体育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做一些活动,有时是教师转发的视频,有时是教师自己拍摄的视频,这些视频的示范效果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不会用镜面示范,跟着学就搞不清左手右手;有些教师拍摄的角度单一,看不清楚动作的细节。

居家练习,能开展的运动项目有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需要大空间的项目就不宜开展,游泳、羽毛球和网球等项目也限于场地或器材条件无法开展,最简便易行的就是体能锻炼,比如开合跳、高抬腿、俯卧撑、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另外,瑜伽、健美操和太极拳等对空间要求不太高,都可以在室内开展,这些项目也在各类体育相关推送中频频扎堆出现,但却不够系统。

如果用平时评价线下体育课程的标准,如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技能、学生是否培养了体育兴趣、学生是否提升了身体素质等来衡量线上课程,体育教学效果的个体差异会较大,可能不是教师水平决定教学效果,反而是学生是否配合决定了教学效果。

三、线上体育教学效果受到若干因素影响

一是,学生是否具备线上学习条件是影响教学效果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线上教学需要网络畅通、信号良好,就算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确保平台不塞车、不频繁发生“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但学生有没有流量看视频呢?以笔者带着孩子进行线上体育课程学习为例,由于家中WiFi卡顿,就开了4G手机热点,本以为手机套餐中的流量很多,但刚过去半个月,20G高速流量就已经用完,后续使用的将是30G的降速流量,因此,笔者不但不能支持孩子学习线上课程,连自己打开微信也要“忍受”只能看到文字、看不到图片的慢网速。

二是,学生自身条件不同,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影响教学效果。同样一个动作,有的学生一看就会,有的学生却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示范,这是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体育教师教授运动技能,讲解和示范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但快速纠正错误动作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如果教师看不到学生的动作,就无法对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做出评判,当然也没有办法有效纠正错误动作。如果学生自己拍视频,发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其实也是一个好办法,只是实施起来又比较困难。

据了解,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平均工作量是每周6~8次课,就是上6~8个班,每个班平均35人(部分高校因为扩招,人数可达45人以上),一个教师就要带210~280人,在上完线上体育课程之后,教师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答案可想而知。中小学线上体育课程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是,学生是否自觉,这是影响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在家中也会渴望或者积极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这时候,学校开了线上体育课程,就多了一个学习途径,既可以促进自己锻炼,又可以拿到学分,何乐而不为?但对于不爱运动的学生来说,线上体育课程只是多了一个打卡的要求而已,反正现在每天也要打卡,多打一个也无所谓,至于是不是躺在沙发上上的体育课,难以判断。

如果条件不成熟开线上课程,其实只是一个“鸡肋”,倒不如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向学生推荐一些居家健身课程,如,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伟名师工作室体育课程团队借助“CCTALK全国云伴学互加公益计划”,在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抗疫期间居家体育锻炼的特点,进行专题式开发研究,精心设计居家健身课程,搭建出一个具有综合性、公益性的体育教学和课程资源云平台“云伴运动场”;针对网络教学“课内体育大课间”和“课外居家运动”时间段,为学生及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居家核心体能训练方法及室内亲子运动课程,课程推出后,受到学生和家长广泛好评。

总而言之,这场疫情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冲击较大,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线上教学绝不仅仅是依靠网络和电脑,将课堂教学搬至线上,在课堂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安排、课堂互动、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与线下教学有诸多不同。对于实践为主的体育课来说,如何取得良好的线上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猜你喜欢
居家教学效果体育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