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

2020-06-08 09:54卢晓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名校师资家长

卢晓洁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出现了快慢的现象。随着家长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也导致了学校被不断的选择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成薄弱学校。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关注薄弱学校迫在眉睫。

“决定舰队速度的不是里面航速最快的船,而是最慢的船”。现代教育存在着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城里的学生一快再快,农村的学生怎么都追不上。常年的落差,导致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均衡。近年,社会总是在不断倡导教育均衡。其实教育无法均衡的源头就是教育选择。教育选择已经是家长在选择学生未来的起点,以及预设了成长的环境。但是缩小城里和乡下的教育差距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薄弱学校一直薄弱,教育均衡也将很难去实现。这种均衡绝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薄弱学校不再“弱”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名校结对,促进共同发展

在教育选择之下,学校也被选择着。这样就促成了一些名校的生成。当然,这也与学校本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质量是分不开的。总有一部分学校在成长的过程中强大起来。近些年我们兴办了一批有质量、有声誉的学校,这些学校成为各地的热门学校,许多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到这些学校去学习,造成这些学校招生压力很大,不断的扩班,导致学生无处可去。非常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旧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在薄弱学校,教室空、专业教室无人用、教师工作量不足、学生数量日益减少导致资源浪费。为了加速学校的发展,可以根据地域和家长的选择形式,适当的合并一些学校,将资源进行重组。从领导团队、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重组、加强,或者以结对的形式,名校的师资和资源可以进行流动,与薄弱学校进行共享。可以通过教师流动、远程课堂等形式,实现名校帮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和教师们的发展。

调整师资,加快教育均衡

师资是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保障师资的合理師资的合理分配是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实现均衡的重要保障。学校的硬件是可以改变的,政府已经加强关注了。但是教师队伍单单靠资金投入还不足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薄弱学校去。一个学校,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爱岗敬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了好老师的引领,学生才能得到好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要有好的老师才能进步。金华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化,目前是推行城里老师三年下乡支教的政策,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在招聘的时候,教育局就应该有意识的向薄弱学校倾斜,将人才优先投放到薄弱地区。

重视科研,加快弱校发展

薄弱学校首先应该有清晰的定位,结合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所处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劣势,但是归其根本,还是应该要努力抓好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很多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就认为,反正已经薄弱了,想要实现赶超是很难的,还不如就这样安逸的“薄弱”。就像温水煮青蛙,把教师该有的教育热情磨灭了。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课堂教学,领导不能应该给自己“薄弱”的定位,就认为自己是薄弱的。这样对于本校的老师起了一个消极的带头作用。应当重视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重视他们的一线教学工作,以高要求要求他们,不能松懈。长期以往,教学质量上去了,社会声誉也会慢慢树立,家长自然愿意选择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也是家长们教育选择时重要的判断依据。

再而,闭门锁校也是培养不出优秀的教师的。学校必须大力支持教室们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们出去多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带回来,服务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内部也应该抓教研,鼓励教师们多多展示自己,多争取出去上课。成立相应的教研组,成立师徒结对小组,通过互帮互助,互相成长。

多方协助,提高脱“弱”效率

对薄弱学校的关注,不仅是来自家长、学校本身,更需要来自社会、政府的关注与努力。政府必须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通过调查,研究组发现往往在制定政策时,会忽略薄弱学校,有时候专项的资金薄弱学校也未必能享受到。在薄弱学校工作的老师也适应了这一想法,从心里觉得自己是弱的。所以政府必须有意识的关注薄弱学校的成长。社会也是,很多时候家长不愿意就近读,就是因为听到别人对学校的评价不够满意,所以在教育选择的时候,家长就果断放弃就读,久而久之,生源越累越差,留下来的家长也是不管不顾的。这对学校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社会应当合理的宣传每个薄弱学校所存在的优势,比如特色、师资等等,在社会上形成正向的影响。薄弱学校所处的社区也应对社区内的学校加以推广,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开展。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督导室等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到薄弱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摸底调查,帮助学校进行全面分析,找到自身的优势,找准工作入口,制定改变薄弱面貌的工作可行方案,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

财政部门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拨款力度,多向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各项经费到校、到生,专项专用。保障各项经费落实的程度。保障各项经费的按时发放还有教师的各项费用都能及时到位,不拖欠工资、不拖延发放时间。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学校领导团队、教师队伍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目标要求,并实行目标考核管理。例如每年领导深入到薄弱校进行调研,实地考察。通过听课、考测等方式来评测。学校也可以进行自评,及时上报不足,提出申请,向上级申请帮助。

综上所述,积极为薄弱学校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薄弱校处理好外部扶持与内在动力的关系,是薄弱校脱“弱”的有效方法,也是教育公平必然的选择。

猜你喜欢
名校师资家长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家长错了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