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盎然的人文情怀

2020-06-09 12:30关德富
诗林 2020年3期
关键词:花山红楼贾府

关德富

兰铁成是画家,主业是画画,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五花山系列。兰铁成描绘五花山不仅仅在于表现它的色彩纷呈,更在于开发它的内在诗意。所以,看他的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韵。他的每幅画既是一首诗,似乎也在讲述一个故事。《冬孕》《塞北》《静夜思》,以及《五花山韵》系列等等,那树丛下仿佛藏着人世间多少秘密。铁成的画里有诗,他创造了诗意山水画派。

铁成所以能做到画中有诗,是因为伴随着绘画,也长期用心研读古文古诗,有《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兰铁成墨迹选编》为证。他在古文古诗上如此下功夫,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以此增强笔下五花山系列内含的诗意。

与此同时,兰铁成还在研读《红楼梦》上下大工夫。他不仅像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一样,阅读了多种版本,而且,每有所获,写成诗篇,已经积累了几百首。

他知道,五花山里有梦;《红楼梦》虽然是小说,但梦里有诗。他要把读小说体会到的诗意用来体悟五花山内在的画意,让他的画像《红楼梦》一样,诗意盎然,意蘊深厚。

铁成明白,《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它的艺术成就使它成为一座艺术宝库,滋养了后世各门类的艺术创作。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恰恰体现了曹雪芹的美学思想,营建了整体艺术思维,无疑对我们现代书画家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砚边絮语续集》)于是,铁成有诗一首:“做不完的红楼梦,说不尽的红楼诔,话不完的红楼史,流不尽的曹公泪。”在兰铁成看来,《红楼梦》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艺术宝库。

《红楼梦》作为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平面视觉艺术,两者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不同。那么,红楼梦的创作对绘画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它透辟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同时,作家对体现了时代新潮的男女青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情节,高超的人物刻画,以及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所以,读《红楼梦》会有助于画家在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方面得到借鉴和帮助,使画家透过生活现象认识时代的本质,进而在艺术表现上富有时代气息。这也正是铁成写《红楼梦》诗的初衷。请看:“盈满红楼莫能守,功名利禄几时休?若非难知人心悟,终归荒野一座丘。”这是写贾府兴败以及受牵连的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同时画家也在告诫自己,如果不能借助《红楼梦》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不同时代特征,仅仅掌握绘画技巧也无济于事,创作不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当然,铁成写《红楼梦》诗不仅仅出于这种实用目的,他的很多诗是作为一般读者的情感抒发。“红楼一梦是三秋,沉醉红楼曲中愁。倾听为情想非非,悲欣交集叹红楼。”表达了铁成阅读《红楼梦》而产生的复杂的情感。

《红楼梦》最成功的是人物塑造。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自然也让画家为之动情:“冥冥身临五彩光,怀情一曲梦蝶双。春眠不觉悠然尽,兴踏红楼月满霜。”悲剧命运带来的悲剧气氛构成了诗的基调,画家的同情寓于其中。除宝黛以外,《红楼梦》中不论大小人物,都是写得好的,比如贾府中的各种仆人。这些人的命运虽然也和贾府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他们毕竟是贾家雇佣的仆人,地位的低下使他们的遭遇更为悲惨。铁成对这些人的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红楼下人望乡愁,不知何时能出头?少见亲故难相逢,容颜自老恨谁仇。”进了贾府的门,便有家不能归;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何时是个头?想家了,也见不到家人,就这样一天天老去,命这么苦,怨恨谁去?这里,铁成不过是一种引申。其实一个农家孩子能到贾府当丫鬟,自认为是一件幸事,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抱怨?然而,铁成是站在今天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来认识贾府仆人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种同情,更是画家深切的人文情怀。

而这种人文情怀,弥漫在铁成所写的《红楼梦》诗中,并构成了全部诗作的情感基调。

铁成写《红楼梦》诗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他不仅兴致没减,而且越发高涨起来。他对旧作不断修改,同时还有新诗问世。总之,他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并且做出成绩来。

红楼一梦探古今,

骚客须逊自得真。

道来三分争不断,

野人献曝联其衿。

猜你喜欢
花山红楼贾府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四大名著趣解
乍然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一句话妙解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