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与对策探讨

2020-06-09 12:09李小霞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小霞

【摘  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监管,他们的人格在塑造过程中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不容忽视,社会、学校与家庭应提高关注度,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特征,通过心理教育解决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通过培养行为习惯、引导性活动等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性格,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困难与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现行制度以及经济条件的束缚,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家里的亲戚或老人监管教育,结果导致留守儿童群体的普遍现象出现。而且农村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得到父母在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生活上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从而导致其出现人格缺陷,甚至影响儿童成人以后的性格行为。例如,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应予以他们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特征及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发展,再加上逻辑思维与心理的发展,即使他们容易表现出情感与情绪,但实践他们已經具备了管理情绪的能力。从某个角度分析,儿童的年龄增长后,他们已经了解到自身的变化,并且对人际交往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极易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及缺乏倾诉的途径而处于思想、情感交流的封闭状态,久而久之会变得更愿意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人沟通、交往。同时,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因工作繁忙无法随时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情绪与情感变化,再加上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机会较少,长此以往易使儿童缺乏安全感,形成敏感的性格。此外,父母外出务工后,儿童对父母身心健康与家庭经济会产生担忧的情绪,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偏差

一直以来,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采用说教的方式,在未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展思想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无法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设备等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前的教材内容与设备等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二)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在养育孩子时更多的是想到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便是给孩子最大的幸福,从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需要,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感觉自己与父母仅仅存在金钱关系,亲子关系逐渐疏远、淡薄。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仅仅提供给孩子物质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在心灵上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要。

(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现阶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多数的学校会设置专门的咨询师,并配备一个或者是两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然而,依旧存在部分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未开设心理咨询室,更未配备心理健康教师。除此之外,有的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仅仅是由其他学科兼职担任,而由于这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培训,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往往表现的不知所措,无法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三、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从以下三点进行:首先,叮嘱儿童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积极适应学校的环境,做到不迟到、 不早退。其次,在组织活动时积极为儿童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教育儿童不轻言放弃,形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同时,针对儿童存在的不良习惯与行为,应予以更多的指导,协助其纠正。例如,有爱撒谎、偷窃与逃学等行为的儿童,可通过讲解案例、榜样带动等方式进行教育,并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无形中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二)引导性的强化活动

1.开展换位思考游戏活动。在缺乏父母言传身教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并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组织开展换位思考的游戏活动,指导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尝试理解与包容他人,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此外,换位思考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与思维发展,使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工作的行为与苦衷,避免亲子关系恶化。2.开展语言沟通交流活动。由于儿童身心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的表达能力相对弱于成年人。而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时间较少,再加上缺乏倾诉自身情况的途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开展言语沟通交流活动,指导儿童积极与同伴或与教师进行交流,避免封闭内心。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并满足其与他人的交流欲望。

(三)同龄人之间相互帮助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通常是由老人帮忙照顾他们。然而,农村上一辈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眼界和认知不如下一代,无法在教育上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也有部分监护人过度关注、干扰儿童的学习,导致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此外,儿童自控力较低,在缺乏父母监管的情况下,会对学习产生懈怠的情绪,或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升。此外,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渴望,对实际生活并不满意,甚至会变得叛逆、极端。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变化,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时间与机会,并积极开展集体活动、交流活动,打造健康愉悦的环境,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减轻父母外出务工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同时,学校应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每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与同龄人一同玩耍,在玩耍过程中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技巧,确保留守儿童今后在待人接物中保持热情、真诚的态度。

(四)父母教育与鼓励

教师在授课时不仅需要向儿童讲解教材知识,还需要开展阅读活动,指导儿童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以拓宽知识视野。同时,通过阅读活动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完善学生的人格。考虑到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并且难以改变家庭因素对儿童身心造成的影响。在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外出务工的父母可每日抽空或每周定期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积极予以指导与帮助。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工作的同时可全面提高文化水平,通过网络与在家留守的儿童交流亲身经历、外界的新鲜事物、对待某件事的看法、所学的文化知识等,从而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形象,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了解父母的实际生活,以缩短与父母之间的距离,纠正其中的错误看法。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增进亲情交流,避免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恶化;另一方面能够打开儿童的心扉,以便家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

四、结语

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社会与学校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通过多方努力与支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通过教育协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在他们成长道路上帮其指明方向并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许娜.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7(A4).

[2]瓦永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索[J].才智,2017(32).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