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渠道如何影响农户生产方式选择
——基于11省食用菌种植户数据的考察

2020-06-11 08:02丁李立张露张俊飚刘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菌棒食用菌专业化

丁李立,张露*,张俊飚,刘勇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2. 佛罗里达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美国 盖恩斯维尔 32601)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统一。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迅速,据《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3.5%增长至2017年的57.5%,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5%。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1]。在理论层面,通过促使农户由旧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转变农户的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并以此推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但在实践中,推动农户生产方式的转变依旧面临较多困难,如由于对新技术信息掌握不充分[2]、风险规避意识较强[3]等因素,一些农户倾向于少采用或者不采用新技术,部分农业技术采用率出现下降趋势[4]。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推动农户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实现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在农户层面,生产方式的转变更多聚焦在农户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关于农户生产方式和技术选择的限制因素,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无论是组织与生产学派,还是理性小农学派,均认为农户的年龄[5]、性别[6]、社会身份[7]、受教育程度[8]和风险偏好[9-10]等个体特征会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纳或生产方式选择。与此同时,经营规模[11-12]、家庭人口数量[13]和收入水平[14]等家庭禀赋特征也被认为是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信息获取与传播渠道对技术采纳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如李玉贝等[15]通过研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指出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佟大建等[16]研究了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指出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显著提升了农户测土配方肥和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水平。信息获取渠道是农户实现高产与增收的重要保障,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在农户信息获取渠道相关研究中,马九杰等[18]指出农户获取政府政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而获取市场信息渠道更倾向于朋友;宋凤仙等[19]以荔枝种植户为例,认为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主要包括亲朋好友推荐、农业局推广等;蔡荣等[20]通过对家庭农场选择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能显著促使家庭农场选择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此外,邻里交流、农资销售商和农机推广人员也被认为是农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21-24]。李小丽和王绯[25]指出电视、报纸和网络是现阶段农户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总体来说,已有研究大多认为现阶段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主要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等,同时信息获取渠道也受到农户自身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较少有研究关注到不同信息获取渠道对于农户尤其是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采纳的影响。实际上,农户在选择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时会面临信息不完全的困境,在选择生产方式之前农户并不能确定生产方式采纳行为的收益与风险,新生产方式采纳具有不确定性[26]。与此同时,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具有多样性,农户既可以通过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等家庭内部渠道学习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也能够利用合作社或企业等家庭外部渠道接收相关生产信息,从而增加农户采用新生产方式的可能性。

本研究聚焦于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种植由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愈发突出[27]。2018年全国食用菌年产量已达3 600万t,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70%以上,食用菌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蔬菜、粮食和水果的第四大农产品[28]。通常来说,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菌种需要菌棒为其提供养分,国内食用菌菌棒主要来源于家庭自制或者购买专业化菌棒两种方式。一般地,家庭自制菌棒具有成本低和风险小的优势,且农户能够把握自家制作菌棒的配料及含量,生产环节更加透明。但近年来,由于自制菌棒原料,如木屑、棉籽等价格上涨,菌棒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相关学者呼吁规范菌棒制作流程,推广菌棒生产专业化与分散出菇相结合的生产模式[29],而政府部门也提供相关补贴,以鼓励食用菌种植户购买菌棒,替代原有家庭作坊式的自行制棒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专业化分工必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30],专业化制棒模式的优势也逐渐显现,购买工厂专业化生产的菌棒能够提高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减少设备、场地和人工成本等。就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尽管专业化制造的菌棒具备诸多优势,但对食用菌种植户来说,由于存在菌棒原料配比等的信息不对称,购买专业化菌棒可能存在较高的生产风险,多数食用菌种植户仍然倾向于家庭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较少考虑到采用专业化制棒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基本事实,以食用菌菌棒生产方式选择为例,利用全国11个食用菌主产省份的706份有效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信息获取渠道(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对食用菌种植户两种菌棒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异质性问题,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的农户微观调研,调查区域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北京、湖北、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和浙江等11个食用菌主产省份。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户的食用菌生产方式进行田野统计调查,涉及食用菌种植户对香菇、平菇和黑木耳三大食用菌品种家庭自制菌棒、购买专业化菌棒两种生产方式的选择及其生产行为。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走访农户的调查方式,共计获得问卷791份。在剔除重要信息遗漏、前后矛盾等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06份,样本有效率为89.25%。

样本中户主性别以男性为主,超过样本总数的70%;受访者年龄段在41~50岁的居多,这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的现实情况相一致。受访者中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人数超过总样本的90%,80.1%的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此外,担任村级以上政府部门干部的受访者不足总样本的6%。总体来说,样本特征基本符合农村现状,具有良好的样本代表性。受访者和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受访者和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 and farmers in the sample

1.2 计量模型构建

考虑到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是一个二值选择问题,即可将食用菌种植户生产过程中采取家庭自制菌棒的行为设定为1,将购买专业化菌棒的行为设定为0,以此考察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采纳行为。一般来说,对于此类二值选择问题的建模方法,存在线性概率模型和非线性概率模型两类。考虑到线性概率模型中存在虚拟被解释变量的取值可以不在[0, 1]闭区间之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导致拟合效果较差。据此,本研究优先考虑Logit模型作为主要估计工具。具体而言,本研究设定回归模型为:

式中:pi为食用菌种植户选择家庭自制菌棒生产方式的概率,(1-pi)则表示食用菌种植户选择专业化制棒生产方式的概率;INFi为食用菌种植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等;X为控制变量,β0为截距项,β1和βi为待估计系数,εi为残差项。

在Logit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进行考察。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最初由Rubin[31]、Rosenbaum和Rubin[32]、Heckman等[33]提出。根据其定义,倾向值是指在一系列可观测到的协变量条件下,任意一个研究对象被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概率。为合理评估食用菌种植户信息获取渠道对生产方式选择行为产生的影响,首先根据“是否具备某一信息获取渠道,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将样本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2组。处理组,即具备某一信息获取渠道的食用菌种植户;对照组,即不具备某一信息获取渠道的食用菌种植户。然后,观测处理组食用菌种植户在不具备某一信息获取渠道时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选择情况,或对照组食用菌种植户在具备某一信息获取渠道时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选择情况。由此,可估算出食用菌种植户信息获取渠道的处理效应为:

式中:δi表示菇农信息获取渠道的处理效应,Yit代表处理组菌棒生产方式选择行为,Yic代表对照组菌棒生产方式选择行为,依据式(2),可以估算出农户总体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ATE)[31]为:

式中:D=T和D=C分别表示个体实施与未实施处理;π为总体中实施处理的比例,(1-π)为总体中未实施处理的比例;E[δ|D=T]为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 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on the Untreated on Treated,ATT);E[δ|D=C]为对照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s on the Untreated,ATU)[34]。

1.3 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考察的被解释变量为食用菌种植户生产食用菌所采用的生产方式。具体而言,食用菌种植户选择家庭自制菌棒或是购买专业菌棒表征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虚拟变量,即设定食用菌种植户购买专业化菌棒为0,家庭自制菌棒为1。

2)核心解释变量。本研究旨在揭示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将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手机短信方式获取农业信息归集为电话渠道,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6.1部;在电视渠道方面,本研究考察有线电视获取信息路径,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120台;在互联网渠道方面,聚焦于手机网络(包括微信等微媒体)和电脑上网等农业信息获取方式,截至2018年12月,国内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在企业与合作社渠道方面,聚焦通过龙头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的信息获取,2018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17万个和8.7万家。因此,现代化信息获取设备的普及和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促使农户获取农业相关信息更为方便。基于此,选取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并分别设定一个二值虚拟变量,即拥有某一种特定的信息渠道设定为1,未拥有该种渠道则表示为0。

3)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方式的因素较多,结合以往的文献,本研究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方式选择的变量,具体包括:农户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干部身份等;家庭禀赋特征,如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市场距离;风险认知,即食用菌种植户对尝试一项新技术存在的风险的认知等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各变量的含义与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模型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Table 2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70%的食用菌种植户会选择家庭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说明目前食用菌种植户较少选择购买专业化生产的菌棒;核心解释变量中,食用菌种植户对于电话、电视信息获取渠道的拥有率分别高达95%和98%;76%的种植户表示其拥有互联网信息获取渠道;仅有24%的农户表示其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获取过相关食用菌种植信息(表2)。这说明,电视、电话是食用菌种植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企业与合作社的信息获取渠道。从控制变量来看,食用菌种植户的风险认知均值为1.62,说明食用菌种植户对于尝试一项新生产技术或方法的风险意识普遍较高。总体来说,样本基本反映现阶段食用菌生产的特征,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2 信息获取渠道对食用菌种植户菌棒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

基于构建的计量模型,进行Logit模型回归,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模型1~模型4分别以电话、电视、互联网、企业与合作社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并控制相关变量后所得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电话、电视和互联网信息获取渠道会对食用菌种植户食用菌生产方式选择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并分别在5%、1%以及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而企业与合作社渠道对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行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负向影响。

考虑到在实际的生产中,农户可能采用多种渠道了解信息,如手机和电视等,模型1~模型4仅考虑单一信息渠道,回归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本研究在模型5中综合考虑了农户选择多种信息获取渠道的情形。模型5结果显示,电话和电视渠道分别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正向影响,而互联网则无显著影响,企业与合作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负向影响(表3)。这说明,通过电话和电视获取信息的食用菌种植户,更加倾向于采用自家制作菌棒的食用菌生产方式。也就是说,食用菌种植户能够通过电话和电视等渠道获取更多关于自制菌棒技术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农户对自制菌棒生产过程的熟悉与掌握程度,因此更偏向于采取家庭自制菌棒的方式;而通过企业与合作社渠道获取信息的食用菌种植户,能够及时了解到专业化生产菌棒的过程与质量情况等,提高对专业化制棒技术的了解,从而降低生产性风险,所以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化制棒的生产方式。此外,受访者的年龄也对其食用菌生产方式的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年龄越大的受访者,其选择自制菌棒生产方式的可能性越大。

表3 Logit模型估计结果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Logit model

2.3 内生性问题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信息获取渠道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的因果效应,以及样本自选择可能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纠正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并探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电话和电视渠道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正向影响;互联网渠道有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企业与合作社渠道同样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负向影响(表4)。总体来看,结果与表3中模型5的结果基本一致。据此判断,食用菌种植户主要通过电话和电视这两个渠道获取信息,在选择出菇方式时会更倾向于家庭自制菌棒;互联网渠道对食用菌种植户选择出菇的方式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企业与合作社渠道则产生反向影响,即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获取信息的农户更趋向于选择专业化菌棒出菇的生产方式。下文具体探讨4种信息获取渠道如何影响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

表4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Table 4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

1)电话对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中国电话普及较早,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移动电话或者固定电话已经成为人们对外交流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电话不仅可以扩大农户的生活与社会互动方式,还可以加深农户的农业技术信息交流,扩大交流范围,提高交流的频度,促进农业技术在农户间推广。本研究认为,从信息输入角度考虑,随着近年来手机的日益普及,有效拓宽了农民搜寻信息的渠道,农户能够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了解和获取相关食用菌生产信息,以解决在家庭自制菌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加其家庭自制菌棒的可能性。从信息输出角度考虑,掌握自制菌棒技术的农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话渠道传授制棒经验,从而带动更多的食用菌种植户了解菌棒的制作过程、选择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因此,电话的普及能够促使食用菌种植户倾向于选择家庭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

2)电视对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2017年我国农村地区电视覆盖率已达到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4%,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有7 504万户,占农村家庭总户数比重为31.70%。可见,通过电视渠道提升农村地区居民信息获取水平的巨大潜力。中国电视农业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十几年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三农”相关的频道与节目为农户了解农业政策、农业科普、农民增收和农民权益保障等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农户可以免费从电视上学到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技术,来源于电视渠道的信息对农户来说可信度也较高。食用菌种植户通过电视可以学习了解制棒的相关信息和技术,从而选择自制菌棒,故而电视会对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3)互联网对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互联网在国内农村地区普及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受限于时间、年龄和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业劳动者难以掌握互联网使用技术,通过微信等网络微媒体获取信息的农户还相对较少,使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浏览信息等也相对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电视等传统信息渠道,从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需要更高的沉没成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获取相应的生产信息,对于互联网这类新兴信息渠道可能关注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抵触情绪。因而,互联网渠道对于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尚不显著。

4)企业与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现阶段农村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主要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和运输等服务。农户与企业或合作社签订协议,可以获得企业或合作社的技术资料与指导,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签订协议的企业或合作社寻求帮助。技术员会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企业与合作社也会向农户推荐先进的农业品种与技术。基于对企业与合作社在信息、技术和资本等方面实力的信赖,种植户更容易接受来自企业与合作社的生产方式推荐。为获得规模经济性,且为保障产出数量和品质,企业与合作社往往采纳专业化方式制作菌棒,这就使得掌握企业与合作社渠道信息的食用菌种植户,更可能在食用菌企业与合作社的引导下选择专业化制棒的生产方式。

2.4 异质性分析

由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生产对制棒温度、培养环境和制棒技术等要求不同,种植户在选择食用菌生产方式时也可能会存在差异。据此,本研究还将食用菌种植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划分为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两种方式,即食用菌种植户在利用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家庭内部渠道搜寻信息。此外,考虑到样本中食用菌种植户使用电话和电视的比例分别为95%和98%,而互联网仅为76%,可能更具可比性,因此选取互联网渠道表征内部信息获取渠道,而通过企业与合作社渠道则属于家庭外部的信息获取渠道,两类信息获取渠道存在本质差别。进而,根据这两类信息获取渠道,对不同食用菌品种,即香菇、平菇和黑木耳进行异质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5。

通过家庭内部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对香菇和平菇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行为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对黑木耳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5)。结合对黑木耳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认为原因在于,2016年黑木耳主要产区(黑龙江)发生了严重的专业化制棒质量安全事件,由此造成黑木耳种植户在获取相关信息后,更倾向于家庭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

表5 异质性分析估计结果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通过外部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对香菇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生负向影响,即外部信息获取渠道会促使香菇种植户积极采用专业化制棒方式。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其可能的原因是,香菇主要生产区(辽宁)当地的香菇生产销售合作社发展良好,食用菌种植户对合作社的认可度较高,由此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获取信息的食用菌种植户更倾向于使用专业化制棒的生产方式。此外,外部信息获取渠道对平菇和黑木耳种植户则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用菌的信息获取渠道会对食用菌种植户的生产方式选择产生异质性影响。其中,通过企业与合作社等外部信息获取渠道,香菇食用菌种植户更愿意采取专业化制棒的生产方式,而互联网等内部信息获取渠道会对黑木耳种植户选择家庭自制菌棒生产方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推动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信息获取渠道对食用菌种植户的菌棒生产方式选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以电话、电视等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食用菌种植户,会更加倾向于坚持传统家庭式的自制菌棒生产方式;以企业与合作社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则会推动农户采纳新型工厂式的专业化菌棒生产方式;而互联网渠道对于食用菌种植户的菌棒生产方式无显著影响。

本研究的结论揭示出在农业发展由“自给自足”的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转向基于“专业分工”的现代生产过程中,企业与合作社等家庭外部信息获取渠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本研究的结论还发现,信息获取渠道对于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生产方式选择影响具有异质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家庭内部信息获取渠道显著地促进了黑木耳种植户选择自制菌棒的生产方式;而企业与合作社为代表的家庭外部信息获取渠道则显著地推动了香菇种植户对于专业化菌棒的选择行为。

本研究从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并揭示出不同信息获取渠道在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过程中的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生产环节的局限性。仅考虑食用菌生产最为关键的菌棒生产环节,未涉及其它生产环节的决策观察;其二,生产环境设置的局限性。仅考虑正常条件下的菌棒生产决策,而未纳入宏观环境的潜在影响加以考察,如工厂化生产的菌棒质量安全事件对决策的冲击。因此,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围绕上述两个方面加以拓展。

3.2 启示

1)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纵向分工逐步加深。在食用菌种植中,以专业化制棒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由此,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实现生产方式转型,并对有意愿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重点支持。

2)在普及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农户现有的信息获取方式,并积极拓展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发挥不同信息获取渠道在农户生产方式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减少农户生产方式选择时的信息不对称与不确定性,由此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3)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在信息获取与扩散中的功能,鼓励农户融入合作社或者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信息交流,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起来,提高农民对于新生产方式采纳的收益预期。同时,应重视各类信息渠道作用的差异性,根据具体的生产方式决策特征,匹配恰当的信息渠道以实现精准施策。

猜你喜欢
菌棒食用菌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