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研究

2020-06-12 01:10刘昕烁连海涛宋永伟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邯郸市城市公园老化

田 芳, 刘昕烁, 连海涛*, 宋永伟

(1.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2. 安徽科技学院 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率最快的国家之一,现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极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公共游憩空间,也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与使用时间较长的室外活动场所,为老年人群身心健康与享受户外休闲活动提供了保障。休憩空间在城市公园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休憩空间有助于提升公园活力。当下城市公园已逐渐成为老龄人口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如何建设舒适的老年休憩活动空间,为老年群体创建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仍不感到孤独、寂寞,并健康地安度晚年生活,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议题。

当前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服务半径、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1-3],如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计算并对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游客主观感受出发在时空尺度上对城市公园环境设施布局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4];翟宇佳[3]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凸边形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进行了全局定量研究;赵玉春[5]基于POE法对城市公园适老化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适老性设计大多停留在基于老年人的特征而提出的适宜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园设计规划原则[4],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使用后评价,定性分析较多[5],而从老年人的角度,对于城市公园的空间使用的定量化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文以河北邯郸丛台公园为例,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重要性-满意度表现分析法(IPA)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以期为完善老年人的观赏游憩体验、促进城市公园休憩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城市公园公共设施适老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1 研究区域概况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有3 100年的建城史。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2018年末,常住人口达到952.8万人。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邯郸市中心,东邻邯郸市中华大街,西至邯郸市第一中学,南与邯郸市园林局接壤,北靠丛台中路。丛台公园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开辟建立的集古迹游览、花卉欣赏、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公园占地246 400 m2,公园正中为丛台湖,水域面积约28 000 m2。丛台公园周围居住区云集,分布有勒泰家园、窦庄小区、学步桥小区、中央公园、金世纪新城等社区(图1),公园使用率高且使用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因此选择邯郸市丛台公园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休憩空间分布详见图2。

图1 丛台公园周边社区分布

图2 丛台公园主要休憩空间分布

2 研究方法

2.1 层次分析法(AHP)

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主观经验法、回归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专家排序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其中较常用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且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且最为常见。本文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来确定邯郸市丛台公园休憩空间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邀请10名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及建筑设计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各级指标采用9度评分法进行重要性评分,从而构造判断矩阵,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获得5个准则层17个指标层的权重值。

2.2 问卷调查

对于城市公园的适老性评价通常仅依靠专家打分来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对公园的现状进行评价。但仅参照专家打分法并不能真实反映使用者的心理认知,会忽略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为评判标准获得老年人在邯郸市丛台公园使用过程中对17个评价因子的满意度,1~5分别对应满意程度: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以期得到可靠性与真实性兼备的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老年人对邯郸市丛台公园休憩空间的使用现状。

对邯郸市丛台公园发放调研问卷在2019年4~5月开展,问卷通过一对一访问的形式进行填写。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份数为193份,有效率达到96.5%。问卷包含三个部分:(1)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2)受访者的活动特征信息,包括来园时间,活动时长等;(3)受访者对17项评价因子的满意度打分。

2.3 重要性-满意度表现分析法(IPA)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指标现有水平及需要改善的情况,选用IPA分析法将邯郸市丛台公园休憩空间17项评价因子的重要性(权重)高低以及满意度(平均分值)进行整理,绘制四象限图。以专家对各项因子给出的重要度为横坐标,以对使用者的满意度问卷结果为纵坐标建立坐标轴,坐标轴依据均值将各项因子划分成四个象限。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评价因子集

在进行分析前需要确定评价因子。首先,邀请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休憩空间适老化影响因子的深度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对比与记录。其次,基于老年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通过在丛台公园中对老年使用者进行随机访谈,对初选因子的代表性、相关性、重要性进行分析与调整。再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6-9]发现,有关适老性的研究已涉及便捷性、空间尺度、空间私密性、环境卫生、活动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增加了空间易识别度、空间小气候、空间类型、色彩丰富度、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经过相关因子的整合与优化,确定了较为科学的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因子集,构建了包含安全性B1、可选性B2、舒适性B3等5个准则层和空间设施的安全性C1等17个指标层的指标体系(表1)。

表1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因子集

3.2 评价因子重要性分析

通过对适老化评价目标层以下的同一级各个因子的两两比较,进行判断矩阵的填写,将评价结果输入YAAHP12.1生成模型和计算结果。其次,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n≥3时(n为评价因子数量),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CR=λmax-n/RI(n-1),通过计算得出较好的基本一致性(CR<0.1)。最终通过计算得出 17 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详见表2,由表2可得,评价因子权重排序靠前的依次为空间设施、场地高差防护处理和空间尺度等。

表2 综合评价各层指标权重

3.3 问卷结果及评价因子满意度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可进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图3)。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样本数据显示公园中活动的老年人,男性占总比重的43.52%,女性占总比重的56.48%,女性数量略高于男性数量。年龄结构上,60~65岁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达36.79%;其次是66~70岁老年人,所占比例33.16%;8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低,为4.15%。

老年人来园的方式主要是步行,占调查总数的48.19%,主要以周围居民为主。其次是采用非机动车方式来园,所占比例31.09%。到公园所花费的时间占比最大的是10~20 min,占总数的53.37%。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每天都会来园休憩活动,所占比例为65.8%;每周来园1~2次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21.24%;在公园中停留时间在1~2 h的老年人,所占比例63.21%;停留0.5~1 h的和停留2~3 h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相似,分别是15.54%和15.03%;停留3 h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小为3.11%。

图3 丛台公园老年人群行为活动信息图

就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私密性、丰富性5个准则层面、17个评价因子的休憩空间适老化满意程度评价而言详见表3,由表3可知,老年人群对丛台公园休憩空间的空间小气候、地域文化体现、空间围合度、休憩设施分布4个方面不满意,满意度平均分低于3分即对应李克特五点量表的“一般”程度以下,不能满足老年人群对城市公园休憩空间的使用需求。

表3 综合评价各层指标满意度得分

3.4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根据17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和满意度得分,将其整理绘制为四象限图(图4)。其中Ⅰ象限为优势区即“高重要-高满意”区。主要指标有公园内空间设施安全性、场地高差防护处理、铺装材质等,这是公园竞争优势所在,需要继续保持;Ⅱ象限为维持区即“低重要-高满意”区。主要指标有植物景观多样性、空间类型多样性、交通组织合理性、空间易识别度、色彩丰富度、无障碍设计等,此类评价因子相对重要度较低,但老年人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应该予以维持;Ⅲ象限为机会区即“低重要-低满意”区。主要指标有卫生间分布、路标指示、环境卫生状况、休憩设施分布、空间围合度、地域文化体现等,该区间各项评价因子被赋予相对较低的重要度,受访者也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应加强管理;Ⅳ象限为改进区即“高重要-低满意”区。主要指标有空间尺度、空间小气候等,该象限因子被赋予较高的重要度,但满意率较低,是空间改造的重点。

图4 丛台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重要性与满意度IPA分析结果

4 丛台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优化策略

结合评价因子权重及目标人群的调查分析,对公园休憩空间的适老化给出以下优化策略:

4.1 休憩设施的改善

在各项评价因子中,空间设施权重最高,达到0.250 4,在满意度调查中,主要处于IPA象限图的机会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空间设施的依赖性极高,在公园休憩空间中可针对老年人适当增加休憩设施的数量和优化休憩设施的适老化设计。例如,增加休憩空间的座椅数量,尽量使用木质等温暖、安全材质的座椅,注意清洁频率,同时应根据老年人的行为与尺度进行设置。考虑到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应定期对休憩设施进行检查与维修。

4.2 休憩空间场所的营造

城市公园休憩空间是老年人重要的活动场地,如何营造适合老年人群活动的休憩场所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活动场所应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对于人流较多的大型健身运动区域,应尽量避免对周边居民区造成干扰,避免对其它交往空间的干扰,避免对其它年龄段人群休憩活动空间的视觉、听觉等的干扰等。个体性较高的区域应利用绿植、起伏的微地形等对其进行限定、分隔与遮蔽,营造较好的空间场所感受。

4.3 丰富休憩空间的内部层次

老年人对空间场所的舒适度需求较高,阳光和空气质量等物理层面是休憩空间的重要方面,而同一空间或者不同空间恰当的分隔、过渡与引导则会产生良好的认同感。内部空间应避免单一化与同质化,应区分动静空间、大小空间、休憩与活动空间的差别,丰富休憩空间内部层次。

5 结语

基于AHP与IPA等研究方法,从空间的适老性角度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体系。运用的层次分析法能较好地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得到较为科学的评价因子重要度评分。该评价体系因子数量适中,评价操作过程简单,具有较强的推广性。进一步运用该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公园进行休憩空间的适老化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小气候、空间尺度处于目前公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亟待后续改进和优化提升的部分。

由于评价指标繁多且相互关系复杂,本体系中指标的选取还存在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各地城市公园休憩空间不尽相同,因此在允许和鼓励其他地区在使用本研究成果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酌情修改其评价因子与权重等,以更为客观地对其进行适老化评价。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实际案列和研究以检验和丰富本次研究,力求构建出更为科学、全面的城市公园休憩空间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邯郸市城市公园老化
落叶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杜宗朝作品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