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类型在合作学习法的分组应用设想

2020-06-12 11:46孙笑笑
求知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

孙笑笑?

摘 要:为了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法以及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利用学生不同的气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气质类型;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3-0002-03

引言

合作学习法作为新形势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掌握英语,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当前,合作学习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小学课堂中,虽然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法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成效,但随着合作学习法的推广,围绕合作学习法的问题渐渐暴露。其中一个问题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么按照座位進行分组,要么按照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没有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法,导致学生的参与感降低,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一个则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中等生或者学困生进行配对时所出现的问题。McCaslin and Good 指出学困生可能没有机会掌握团队的工作,也没有对完成学习任务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如果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有误解,小组成员过分依赖成绩优异者,那么在合作学习互动中,这些误解可能会加深,而且一些学生试图在团体项目中获益,但实际上却不做任何工作。以上所出现的问题都涉及小组分组,不合理、不科学的分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积极性。那么,在合作学习法中,应该选择怎样的分组工具才能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分组?本文将气质类型测验作为分组工具对合作学习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展开分组设想。

一、气质概述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动力特征。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时所说的 “脾气”,“秉性”类似,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稳定性、速度(如注意力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一个人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情绪的变化速度和稳定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努力强度等都是其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类型,当孩子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婴儿爱哭喜动,有的婴儿则表现安静。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也表现出了气质的差异性,有人喜静,有人喜动,有人成熟稳重,有人活泼好动……人的气质对实践活动,个人的行为及其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很早就观察到人气质的不同性,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体液相对应的那种气质类型。之后,罗马医生盖伦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提出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如表1。

气质并没有优劣之分,任何气质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方面,教学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采用合适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促进其智力发展。例如,抑郁质的学生情绪体验比较深刻,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这种气质的典型代表,对于拥有这种气质的学生,教师要在其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其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照顾。

二、合作学习法概述

1.定义

合作学习法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在1975年至1985年期间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关于合作学习法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基本上都涉及以下几个层面: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②同伴间互相帮助,相互交流;③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④各个小组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以最终总成绩为奖励的活动;⑤合作学习法就是指在课堂上最大化利用结对子和小组的合作活动;⑥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控制教学监督进程。对此,王坦把合作学习法定义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法有明确的分工,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有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法的理论基础

(1)社会依赖理论。道奇(Deutsch,M)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理论,该理论对之后合作学习法的发展影响巨大。之后,道奇的学生约翰逊兄弟将道奇的合作与竞争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依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t theory)。该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活动结构是由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的。理论认为积极的合作关系会产生促进性的互动,群体成员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促进共同进步。在一个群体中,拥有不同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性格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对某一种观点的新见解,并依靠团体携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法正是在社会依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的现有实际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儿童在他人给予帮助的情况下或者同伴相互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作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合作学习法中,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进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在合作学习法中,既要提倡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教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合作学习法中的分组策略

从上文介绍的各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法的关键就是分组,国外关于合作学习法的主要分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简称STAD)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斯莱文教授于1978年创设。在STAD中,学生被分为4人学习小组,要求学员在性别、成绩、种族等具有异质性。教学过程是先由教师进行上课,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最后,所有学生根据教师上课所教的内容进行过程性测试。学生的测试分数和自己往常的平均分对比,根据学生进步的成绩来计分,最后将小组每名成员的分数相加就是整个小组的总分数,达到标准的小组就能得到奖励。

(2)小组调查法。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

简称GI)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夫妇创立,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依据进行小组分配。小组成员运用合作探究、组内讨论以及合作设计等活动展开学习。

(3)切块拼接法。切块拼接法(Jigsaw)是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教师将学生分成由6人构成的小组,然后将学习任务分别安排给小组的每一位组员。比如一篇英语课文可分为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每段具体内容,长难句分析,文章逻辑框架,语法知识等。把一篇文章切分成多个部分交由组内的不同学生去完成,分配好任务之后,不同组拥有同一任务的学生组成临时的“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直至掌握为止。紧接着学生回到之前自己所在的小组轮流向自己的组员讲解自己的那部分知识内容。

三、气质类型在合作学习法中的分组策略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法较为关键的一步。只有科学公平的分组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分组上出现问题,不仅会挑战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对良好的教学效果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本节结合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并借鉴合作学习法的分组策略,构想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法。

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测定学生的气质类型,比如,可以通过问卷法、日常谈话法、观察法对学生的气质进行判定,或者结合我国心理学学者陈会昌编制的气质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然后根据分组原则和学生的测验结果构建学习小组。

2.小组规模

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小组规模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小组人数为3~6人时,每个人都说话; 7~10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话,安静一些的人说得少些,有一两个可能一点也不说;11~18人,其中的5~6 个人说得特别多,其中的3~4个人偶尔插一两句;19~30人,其中的3-4个人几乎霸占了所有时间;30个人以上几乎没有人说话(陈向明,2003)。这说明,小组人数在4~6人为最佳水平,既可以保证小组任务的高效完成,又可以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避免一些学生试图在团体项目中获益,但实际上却不做任何工作的情况。

3.“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王坦曾提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为了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科学分组方法,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性别,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综合班级里的男女比例进行科学的分配;②气质类型,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职务;③学习成绩,教师要尽量公平地使每个小组的成绩水平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让他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④组内成员间的双向选择,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彼此之间配合本身就很好的搭档,教师可以考虑把其分为一组。

4.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角色

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發挥的作用也不同。在英语课堂中,小组成员的角色大致可分为组长、记录者、材料搜集者、发言者、总结者、实施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建议学生充当不同的小组角色,如表2。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测定出来都是单一的气质类型,有些学生可能是两种或者三种混合的血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小组都是6人一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考虑班级里的人数、性别以及学生的气质检测结果,结合合作学习法的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但是教师要保证小组成员气质的互补性,分配完小组后,由小组成员内部讨论其各自的职位以及所承担的责任,让学生各司其职,共同进步。

结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不同的气质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行科学的分组只是合作学习法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科学分组时,希望可以基于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建立气质互补的异质小组,从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通过气质测量和小组合作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小组的发展尽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

[2]王侨.10-12岁不同气质类型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宣武教育,2003(7):46.

[5]杨文婷,刘莉莉.试论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J].教育界,2014(9):135.

[6]杨咏梅.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郑家福,江超.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54-56.

[8]赵国祥.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笑笑(1993—),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
论篮球运动与气质类型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图式理论+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在日语泛读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气质类型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精准把控,对症下药
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对体育选修课选择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