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仪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6-13 08:41
关键词:胎龄治疗仪脑病

马 兵

(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窒息引发的脑组织完全缺氧或部分缺氧,患儿脑部严重受损[1]。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采用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方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临床效果不显著,亚低温治疗仪近年来得到日益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仪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数量均为42例。研究组患儿中男24例,女18例,胎龄为37~45周,平均胎龄为(40.41±2.17)周,对照组患儿中男25例,女17例,胎龄为38~44周,平均胎龄为(40.36±2.15)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胎龄、性别)无差异,可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体重超过2.5kg,胎龄超过37周,家属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颅内出血、产伤及其他先天性疾病患儿,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贫血。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儿依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镇静、通气、接痉、改善并稳定内环境、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等。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利用我院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在仪器配置的远红外辐射式抢救箱中放置患儿,探测患儿食道、咽喉、鼻腔、直肠等位置温度,患儿体温范围为33.5~34.0℃于头部位置开展亚低温治疗。医护人员为患儿佩戴凝胶冰帽,每隔1 h更换1次,冰袋温度不超过10℃。治疗期间维持患儿直肠温度在34.5~35℃,如患儿持续性低血压及低氧血症,伴有心率失常,需停止亚低温治疗。如患儿治疗期间直肠温度异常,需调节冰帽温度或提高远红外辐射式抢救箱温度。持续治疗时间为72h,完成治疗后以每小时0.3℃的速度升高远红外辐射式抢救箱温度,患儿直肠温度为36.5℃结束治疗。

1.3 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嗜睡、昏迷、肌张力异常、惊厥、兴奋、原始反射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影像学检查头部无损害性病灶,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影像学检查头部损害性病灶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影像学检查头部损害性病灶未减少,显效和有效视为临床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 果

嗜睡、昏迷、肌张力异常、惊厥、兴奋、原始反射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2)11.9%,对照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2)28.6%,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的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起效速度缓慢,无法短时间内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临床症状,预后效果不佳。亚低温治疗属于新型物理治疗方式,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对脑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缓解氧自由基、过量兴奋性氨基酸、炎症介质等引发的脑损伤,降低脑内代谢[3],通过治疗仪对患儿体温的调节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流量,保护脑神经,避免脑细胞大量死亡,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由此可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亚低温治疗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胎龄治疗仪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