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担当

2020-06-13 06:43
工会博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道岔劳模疫情

疫情就像一场大考,在交卷铃声响起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好能做的‘每一道题’。”有劳模如是说。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更多的劳模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担重任,在各行各业中树立起一面面旗帜,而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具象的典型代表,引领带动职工在各条战线上积极作为。眼下,劳模创新工作室正交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战“疫”答卷。

杨才胜劳模创新工作室

实时监测为地铁“双超”运行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北京地铁采取超常超强运行图,10条线路发车间隔缩至2分钟。发车、进站、大小交路套跑,离不开信号系统。系统稳定不稳定,直接影响地铁能不能勤拉快跑。

在地铁太平湖小区一栋安静的三层小楼里,人们总会见到了一群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检修一项目部研发室杨才胜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

说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杨才胜说,这么跑车,是自己进入北京地铁40年来前所未有的。勤拉快跑,道岔信号不能掉链子。不过,北京地铁早些年建成的线路,没有安装道岔信号监测。怎么办?杨才胜和他的团队动手研发了一套“非介入式道岔在线监测系统”。在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实时监测,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为后续完善系统争取了时间。这套系统就跟患者到医院看心脏病一样,他们就是给道岔信号外部装了一套Holter,给信号把把脉。

就拿继电器来讲,继电器工作状态正不正常,影响着地铁道岔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作。杨才胜利用一套光束发射和接收装置,来监测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在正常工作下,如果继电器出现了几毫秒的异常数据,他们就能实时检测到,这就说明继电器性能出现了下降。提前更换掉,就不会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安全。

地铁道岔故障的成因复杂,想要抓准病根,往往需要在几十万条数据中抽丝剥茧。以往遇到道岔故障,现场人员找故障点有时要靠经验猜测。但有了这套系统后,现在可以直接找到故障的位置。

如今,这套系统已经安装在5号线天坛东门站,正在全天候运行中。疫情期间,杨才胜和他的团队成员将精力全放在这套系统上了。刚弄出一套模型出来,5号线那边的电话就打来了,急着用!现在15号线和6号线也在等着,还得再赶出两台来。

在保证监测准确的同时,日常检修的水平也要不断精细。为此,杨才胜工作室研发了用于继电器校准的接点压力测试台和接点齐度测试台。机器校准替代了以往人工校准,精细程度比国家标准还要高出两个数量级,误差不超过0.01毫米。这就像给列车减压的同时就需要给自己加压,才能确保列车新模式运行稳定,信号道岔转辙器是列车安全运营的心脏,非常重要,检修工作不能有一丝疏忽。

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常态化,地铁运行“双超”措施成为当前疫情阶段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的重要举措。“疫情不退,我们时刻坚守。”杨才胜如是说。

事例1

郑州市双桥污水处理厂

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污水处理一线,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大部分同志是90后,最小的才22岁,这是他们工作以来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疫情,并且身处直接面对“敌人”的战场,没有人敢说不害怕。他们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担使命,主动选择披甲上阵、勇敢战斗,向着危险冲锋、向着困难“亮剑”。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看到了战“疫”中的曙光。

事例2

荆州市中医医院

严光俊劳模工作室

为紧密结合一线防控和临床救治情况,严光俊劳模工作室及时总结中医药参与防控救治的临床用药和救治经验,为中医药救治方案优化、有效中药筛选提供支持。工作室积极申报国家级“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研究专项”课题和“湖北省征集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及荆州市新型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王建生劳模创新工作室

当好抗议路上的街头“摆渡人”

王建生是北京北方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出租司机。从业21年来,他创下了200万公里无事故、无违章、无投诉的记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建生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行业的正能量,不断将爱心传递。

疫情期间场站的运力保障是一场硬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条件齐备才能打响战“疫”。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集思广益,决定筑一道防线——车内安装“防护舱”。王建生统筹安排,划拨工作室的活动经费。几个微信群逐级下发通知,参加保障运营的车辆逐一安装,尽全力完善防护措施。第一道防线:口罩、消毒液;第二道防线:逐一测体温;第三道防线:防护舱。队员们齐心合力,相互帮助。宋永方和郑伟在村里封路无法出车的情况下,开私家车到各站点现场发放口罩、消毒及备案登记;胡克付眼疾散瞳,刚刚好一点儿就来到现场忙前忙后;韩世峰每天在上车区域协调车辆,提拿行李、指挥乘客有序上车。

王建生的微信里,工作群的消息占了一大半。他通过“王建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除了给坚持在一线运营的司机加油鼓劲儿,更多就是提醒“的哥的姐”及时做好车辆消毒和自身防范工作。

王建生89岁的母亲重病住院,他仍然坚守奋斗在一线运营。2月18日母亲病逝,他也在运营中,没能看上母亲最后一眼。队员们更是坚守一线,奔波在运力保障第一线。他们把接送的每一个乘客的路径信息都详细记录下来,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以备乘客一旦确认感染便于进行追溯。为了“保点运营”,队员们每天都坚持到最后一班列车旅客到达。

坚守运营之外做公益,依然是工作室的主旋律。当得知“心目基金会”和“悦己未来”联手为北京各区的社区工作者和重点医院募集一批抗疫物资,正在征集运送车队时,王建生第一时间与公司和车队管理层进行沟通,执行队长甄景山和赵庆万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发布消息并组织报名和各项筹备工作。队友们知道此次运送的抗疫物资是运往抗疫一线,纷纷表达“心里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确认运送地点在怀柔后,任务分别于3月16日和3月19日分两天进行。由于大多数队员家在远郊,最远的杨连友空驶160多公里来到活动现场。

随着疫情战线的拉长,出租司机队伍厌战情绪不容小觑,队员们收入锐减,情绪低落。此时工作室的公众号及时发布信息,转发行业动态,解读政策,宣传正能量,为维护行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王建生表示:对于出租行业来说,疫情期间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时候就需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党员车队来挺起行业的脊梁。他相信疫情结束为期不远,相信行业会马上会走上正轨。

事例3

长春公交集团

郭福生劳模创新工作室

闻“疫”而动,率先垂范,恪尽职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公交一线,郭福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自觉担当作为,让劳模精神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光大,用忠诚和努力换来岁月静好。他们用默默付出和连续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动模范和职工们守初心、践使命、勇担当的精神。

事例4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席小军劳模创新工作室

用2天时间完成了生产护目镜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席小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凭借着钢板尺、游标卡尺和画针这三样土工具,画出图纸。巧妙运用研点修形法,完成磨具制作,精度控制在0.01毫米内。“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非常时期就应该站出来,就应该扛起这份责任”,这是劳动模范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与担当!

田朝晖劳模创新工作室

“六创新”在战“疫”中发挥作用

中铁物贸鲁班公司“田朝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12人,平均年龄30岁。今年疫情以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数字互联网优势,“六创新”战疫情,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出测温、人脸识别平板一体机,避免了戴口罩难打卡、身份登记和测量体温集中排队等难题。同时,将测温、人脸识别平板一体机与现有门禁考勤系统对接,实现“无接触考勤”功能。

其次,疫情期间,工作室自主研发搭建中国中铁远程开标系统开标大厅,投标人无须到达开标现场,线上即可参加开标会议,通过网络在线投递投标文件,在线报价,方便快捷完成投标工作。全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数字化集中管控、实时监督、智能分析,实现招标投标“不见面”,协调沟通“零距离”的降本增效新模式。

第三,工作室积极组建提升专家评标的便捷高效、保障评标工作质量的智能评标系统,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作室成员积极对智能评标系统功能优化改良,于2月25日、26日助力实施了中国中铁首个远程开标、异地分散评标项目,有效推进招标代理业务的复工复产。截止2020年3月底,鲁班公司已圆满完成“云评标”项目21个。

第四,为了疫情期间各项工作会议正常召开,工作室成员自主开发的云视频会议系统,在智讯通系统部署“云桌面”“云视频”的新应用,融合既有OA系统,实现资料“单点存储、多端调用”,信息、数据在线便捷共享,为居家办公提供技术支撑。

第五,疫情期间,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全程进行《中国中铁招评标工作场所推荐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协助股份公司开展中国中铁招标中心建设活动,把集团公司12楼的招标中心建设成股份公司系统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综合性招标中心。截至3月底,工作室已经协助中铁的二级公司共24个招标中心及分中心,支持招标评标过程记录留痕、历史信息追溯、招标采购全程监控。

第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也是带头人田朝晖最为关注的一面。疫情期间,他注重多层面、多领域、多角度地拓展工作室成员的软件研发、客户运维、招标经营等方面的技能。目前,公司形成了“老典型常树常新、新先进层出不穷”的良好局面。

可以说,“田朝晖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疫情中创造性实践和不断探索中,激发出蕴含的自主性、首创性、先进性元素的劳模精神,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呈现着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凸显并丰富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微评

劳模精神在战 “疫”中熠熠生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及普通群众以干劲挽救生命,以闯劲勇往直前,以钻劲攻坚克难,诠释和践行了新时代劳模精神,为人民美好生活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这里的劳动不是简单地完成岗位职责的活动,而是以“干劲、闯劲、钻劲”为核心,以满怀奋斗激情、奉献热情、服务深情投入工作中去。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猜你喜欢
道岔劳模疫情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战疫情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场间衔接道岔的应用探讨
既有线站改插铺临时道岔电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