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川煎加减结合贴穴治疗脾肾阳虚型帕金森病患者便秘

2020-06-15 07:28欧阳樱君余健敏蔡敬宙
广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组内帕金森病证候

彭 蔚 欧阳樱君 余健敏 蔡敬宙 薛 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症状可分为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两大类。其中非运动症状主要有抑郁、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便秘、夜尿增多、疼痛等[1]。相比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NMS)还没有被充分认识,临床中往往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干预,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国内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中便秘患病率居首位,为63.3%,便秘是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中、甚至是NMS中最常见的症状[2]。更有国外学者指出,在PD疾病发生和进展的时间轴中,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的20年,可出现便秘症状[3- 4]。并且便秘病人患上PD的可能性更高[5]。综上所示,便秘是PD患病的危险因素。便秘的治疗是干预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切入点。

从中国医学角度看,帕金森病属脑系疾病,其记忆减退、睡眠障碍、夜尿多、便秘等症状,多与肾虚相关,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多责于肾脾肝三脏。因而,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宜从肾脾论治。临床中,我科对脾肾阳虚型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服用济川煎加减结合贴穴治疗,疗效甚佳,并且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其他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0月本院门诊或住院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共64例,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每例患者均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体质量、身高、基础疾病及相应用药史。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所制订《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6];②符合慢性便秘罗马III诊断标准[7]:至少有3月(不必连续)发生以下2个或2个症状以上者:每周排便次数<3,1/4以上排便时困难,1/4以上排便时粪质较硬或干结,1/4以上排便时有不畅或排便不尽感,1/4以上便时肛门直肠有梗阻或者阻塞感,1/4以上排便者需要额外帮助;③运用中医四诊,辨证归类证属脾肾阳虚型者:如大便干结或质中,不易排出,或无便意,或即使有便意却无力排出,可伴有腹胀甚至腹中冷痛、暖气食少、气短乏力、心悸头晕、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舌淡苔白,脉沉迟;④年龄在62~80岁之间;⑤同意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②有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③肿瘤患者或结核患者;④存在痴呆等情况不能配合者;⑤皮肤过敏者;⑥对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对照组 所选病例进行抗PD常规治疗。并口服莫沙比利片,每次5 mg,每日3次。

1.2.2 中医观察组 所选病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济川煎加减、并选穴敷贴。内服中药汤方基本组成:桑寄生30 g、杜仲25 g、熟地10 g、生地15 g、牛膝15 g、肉苁蓉15 g、当归10 g、桃仁15 g、乌药10 g、枳实10 g、大腹皮15 g,火麻仁30 g、甘草6 g。大便通畅后去乌药、大腹皮,加党参30 g、木香10 g等,随症加减。配合选穴外贴穴位磁疗贴,选用穴位如:天枢、大肠俞、支沟、足三里、上巨虚、关元、肾俞、脾俞等,每日1次,每次约6~8 h。以上方法联合应用。

所有病例疗程均为6周。在上述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饮食结构干预,指导健康规律生活方式,指导腹部按摩(顺时针推按),鼓励适当的有氧运动疗法。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予以退出研究。

1.3 疗效观察

1.3.1 便秘程度 参照《中医临床诊断疗效标准》[8]制订。①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②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歇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③有效:排便间歇时间缩短1 d,或便质干结无改善,但其他症状均有好转;④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3.2 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评估 运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Ⅱ,UPDRS-Ⅱ)[9]对患者的主要日常生活活动项目进行评估,累计积分越高,反映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反之越好。

1.3.3 整体症状评估 参考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常见症状进行记录、量化积分,所列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变化,积分减少越多,整体症状改善程度越大。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便秘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便秘治疗效果的比较 [n=32,例(%)]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差异。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总显效率(P<0.01)、总有效率(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效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UPDRS-Ⅱ评分的比较 n=3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分别为14.67±2.66和11.86±2.5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差异(P<0.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分别为14.62±2.79和8.54±1.9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2.3 整体症状改善效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n=3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累计分别为19.45±4.06和14.61±2.4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累计分别为19.31±4.13和8.61±2.0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 论

帕金森病的病机较为复杂,普遍认为肝肾不足、脑髓筋脉失养是发病的基本病机。帕金森病的病位虽在脑,但以肾为本,以脾为根,以肝为标。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特别是针对非运动症状时,强调围绕肾脾为中心。汉代张圣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将便秘大体分为阳结、阴结两种,为后世诊治所推许。便秘的病位虽在肠,但便秘的形成多责于脾、肾二脏。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糟粕内停,形成便秘。肾主五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阴寒凝结,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清代《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里指出“大便秘结,肾病也”,认为便秘须从肾论治。“异病同治”、“脑病治肠[10]”正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法则,在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中,中医证候类型以脾肾阳虚型居多[11],治疗此类患者,须标本兼治,宜使用补肾、理气、活血、润肠之法。

现选用内服济川煎加减,方中肉苁蓉,其性温、质地油润,为补肾阳要药,兼有润肠通便功用,为方中君药;配伍桑寄生、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牛膝入肝肾二经,补肝肾兼能活血,且引药下行;熟地生地同用,能补血益精、养阴生津;桃仁配当归,能活血润肠;火麻仁与桃仁同用,能增强润肠通便之功;乌药能温肾行气止痛;枳实配大腹皮,能行气导滞,以使通腑祛实;下逐腑实后,加党参能健脾胃、益气血,木香行气除滞、并能避免补益之品壅塞碍脾,加强健脾理气之效;全方共奏补肾健脾、理气活血之功。同时配合敷贴穴位:天枢配大肠腧,能疏通大肠腑气、调整气血;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为治疗便秘常穴;足三里为胃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足三里亦为阳明胃经强壮要穴,能调理脾胃、补益肾气;关元为任脉要穴,能固本补元;肾俞、脾腧,为补肾健脾之用。贴穴疗法操作方便、有效,让慢性病患者容易接受和坚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和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便秘程度改善明显,UPDRS量表第Ⅱ部分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前下降,表明本疗法能确切有效治疗患者便秘症状,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整体常见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运用济川煎加减结合贴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疗效显著,并对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有正向调节作用,能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等局限性,下一步可考虑扩大样本量,增加分析脑肠肽、微量元素及电解质等指标,进一步梳理脑肠轴系统在帕金森病和便秘之间的关联作用,以作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组内帕金森病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