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对经皮椎管成型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腰腿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0-06-15 07:28谢少媚刘洁珍蒋耀颖郭东明董婉华
广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谢少媚 刘洁珍 蒋耀颖 郭东明 董婉华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造成以下腰腿痛、腿麻痹、乏力等症状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症状严重患者需要施行腰椎间盘摘除才能缓解症状[2- 3]。腰椎间盘手术后机体功能康复效果与患者术后能否及时依从康复护理措施、正确掌握功能训练技巧、连续正确的腰部康复护理有密切关系[4]。运用护理路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实践,它是通过制定图表式的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按计划有序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治疗护理时间,提高康复效果[5]。作者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实施椎间孔镜摘除腰椎间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入院施行了椎间孔镜摘除腰椎间盘手术患者60例,按手术先后和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018年1~12月住院手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1~69岁(平均54.8岁),腰3,4脱出10例、腰4,5脱出14例、腰5骶1脱出6例;2019年1~11月住院手术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55.6岁),腰3,4脱出9例、腰4,5脱出14例、腰5骶1脱出7例。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合并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②腰腿痛症状较重、体征较典型;③CT或MR提示有明显椎间盘突出者;④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腰椎骨折;②腰椎结核、肿瘤;③椎管狭窄;④精神意识异常、不配合治疗者;⑤凝血功能异常者。2组患者均按手术要求签署知情同意。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

1.2 方法

1.2.1 2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消毒手术野皮肤并铺巾,在C型臂X光机下定位,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

1.2.2 对照组患者术后按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术后血压、脉搏、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和腰腿痛症状有无改善,指导患者进行腰腿功能康复锻炼,配戴腰围,健康的腰部活动知识指导等护理。

1.2.3 实验组患者在完成上述护理基础上,由骨科医护人员按照临床路径实施要求制定腰椎间盘手术治疗护理路径,护士对术后患者按制定的椎间盘手术后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路径主要分有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术后1~7d):①麻醉清醒即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②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力舒缩、关节功能活动和直腿抬高强化训练,如股四头肌和臀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臀练习、膝/踝/趾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等训练;③协助患者床上平移和起床活动;④独立进行轴线翻身;⑤正确佩戴腰围,协助练习坐起、穿脱衣服等项目训练。第二阶段(术后7~14d):①指导患者加强直腿抬高训练和下地活动训练,如练习仰卧踢腿法、侧卧踢腿法;②独立完成起床、坐起、下床、床椅转移、步行等活动,如训练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站立、平地步行活动等训练。第三阶段(术后3周):①加强下肢腿部步行训练和步态的观察,每天测量患者起立平地行走、上下台阶训练、观察步态和肌力情况;②加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独立上下马桶、穿脱衣裤;③加强腰、腿部的健康保健活动知识宣教与指导:提醒患者在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避免腰部扭曲、弯腰及腰部负重,坐位时髋关节和膝关节在屈曲的同时要保持脊柱处于端坐位;④加强腿部行走功能和感觉功能训练的评估与指导;⑤在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握康复护理训练知识、康复活动的掌握、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和统计。

1.3 观察评价指标

①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时间;②设计腰椎术后功能康复护理知识调查问卷[6],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掌握腰围配戴、卧床平移、轴线翻身、正确起床与下床方法、直腿抬高训练、股四头肌训练、踝泵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器、腰部正确健康活动的掌握、康复护理注意事项十个项目进行评分,每项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越好;③腰椎功能评价:采用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腰椎功能,ODI总分5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7];④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8],对2组出院患者进行护士专业水平、护士指导清楚、功能训练流程清晰、护理服务态度、纠正存在问题、健康宣教、护患沟通等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00%。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术后观察记录2组患者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术后1周评价2组患者对腰椎术后功能康复护理知识与康复训练活动正确性的掌握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0.05);实验组患者对腰椎术后功能康复护理知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3,<0.05);掌握康复训练活动人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正确掌握康复护理知识与康复运动对照

2.2 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入院时(ODI)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 9,P>0.05),出院时(ODI)评分实验组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3,P<0.05);出院时对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服务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7,P<0.05)。见表2。

表2 出院时2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

3 讨 论

康复护理路径又称康复护理路线图,是一个标准化的康复护理日程计划表,对患者什么时候进行哪项康复护理、什么时候调整了康复护理项目、达到什么效果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与记录;护理人员按照设定的康复护理路线图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康复护理服务,避免医院资源的浪费,有效降低病人治疗费用,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工作中的盲目和随意性,加快病人康复[9-10]。作者运用腰椎间盘术后康复路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腰椎间盘术后康复护理,在缩短患者首次康复训练时间、促进患者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知晓各项康复训练运动方法等项目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复腰椎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护理,实验组患者出院时腰腿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障碍症状减轻(见表1),实验结果说明,有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康复的有效手段。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流程化的新型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康复护理路径管理,能明确医护人员与患者每天需要实施的康复护理内容,能激励医患双方为共同的康复护理目标积极努力,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的积极性,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11];护理人员在实施康复护理路径过程,增加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有助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缩短护患间距离;可提高护士工作责任感,利于护理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和促进患者完成康复护理训练,减少错误;让护士实现自我专业价值,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实验组,在术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 将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经皮椎管成型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缩短患者首次康复训练时间,促进患者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和康复活动训练、降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降低病人治疗成本,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机体康复效率。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训练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