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研究

2020-06-15 06:25林延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以下简称“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可谓在争议中砥砺前行、前行中唯新突破。新阶层人士统战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也经历了萌芽、发展、完善、創新等阶段。新时代新阶层人士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新阶层获得感;整合统战资源,建立完善统战工作联动联系机制;建立大数据平台,创新统战思维与渠道;坚持统战自信,强化意识形态斗争等方面来完善统战工作的创新策略,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2.015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2-97-07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1]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与改革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着深刻教训。然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2]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出现及其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对阶层结构优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情况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或阶层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个阶段,等级都是每个时期社会地位的象征,比如在古罗马时代,等级之分中包含有贵族、平民、奴隶等等,在这些等级之中,又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阶层。”“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3]。联合还是斗争、推动还是终结,属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范畴。换言之,阶级或阶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出现、变化与消亡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阶层分化与演变可归纳为四大阶段:

(一)缓慢起步阶段(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经济社会转型期启动的标志,“两阶级一阶层”的僵化凝固模式以此为分界点向“客观阶级阶层结构回归”[4]。首先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在神州大地几乎灭绝的”个体私有经济[5]: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解决了吃饱问题,且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经商、务工;在城市,上千万知青回城、政企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及因人口生育高峰等所带来的就业、稳定等叠加压力,国家开始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和政府介绍就业相结合,个体私营经济空前活跃(表1)。

与此同时,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下,知识分子卸掉思想包袱,创办了一批批科技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85年6月,全国的民办科技企业数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有10余万人;仅北京就有70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6]。“三资”企业中,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数量逐年增加,1986—1991年外商投资企业35706家,实际使用外资190亿美元,年均35亿美元[7]。虽然起步较低,但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对此阶层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快速成长阶段(1992—2002年)

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背景,新阶层发展进入“胆大步快”的基调。以广东省为例,大批党政企人员“下海”,各地百万“盲流”浩荡而至,掀起“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工业化浪潮。从统计看,私营企业方面,广东私营企业户数由1992年的3.28万户增长到1997年的12.03万户,年平均增长接近25%,居全国之首[8];民营科技企业方面,2002年底广东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3492.63亿元,其增速不仅超过GDP增速,也超过同期一般民营企业发展,其产值是一般民营企业人均产值的100倍;企业数量6540个,居全国之首[9];外资企业方面,外资在金融、房地产、商业、旅游等领域着陆,1992—2001年外资企业共347522家,平均每年增加34752家,比第一阶段(1978—1991)增长了9.6倍[10],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也大幅度增多;中介组织和自由职业人员方面,截止2001年底共有会计、律所、自律性行业组织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6793所[11],初具规模登上历史舞台。

(三)稳定发展阶段(2002—2012年)

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如果说2003年“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报道还算新闻,此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加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则司空见惯。从1993—2002年,研究生所占比例共计上升了7.2倍。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企业主占3.2%,博士学位也占到0.5%[12];外资方面,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外资企业数量、投资总额、从业人员稳增,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形成规模(表2)。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也均呈快速增长状态(表3)。

(四)整合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

一方面,重新定义新阶层。原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不再“新”。现新阶层对象和数量为: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约4800万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约1400万人、自由职业人员约1100万人、新媒体从业人员约1000万人,各类群体中存在着人员交叉现象,总规模达7200万人以上[13]。另一方面,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使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家亟需寻找和整合新的经济增长源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新阶层新力量全面推进改革深化乃至民族复兴,于是新阶层统战工作由此成为新的着力点、创新点和亮点。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理论和政策的演变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推动历史不断前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日新月异的社会阶层结构,而社会阶层结构优化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迈向新台阶。新阶层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深刻反映和影响着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摸索创立的统一战线,历经建设初期的曲折发展,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阶级阶层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统战理论和实践,获得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

(一)萌芽(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革”中瘫痪的统战工作也逐渐恢复运作。在对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科技、外资等问题上,统战工作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开辟了“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后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全面摘除知识分子、地主、富农、原工商业者等头上的政治“帽子”,并于1981年和1989年分别将备受争议的个体工商者、私营企业主纳入统战范畴。1991年中共中央决定,由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配合党和政府承担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14],为新阶层发展找到组织,找到“婆家”。总之,1978—1992年统战工作重新明确了新阶层劳動者的政治属性,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通过个体、私营、联户、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自谋生路、开办企业的实践经验和首创精神,统战思维从无到有,由“割尾巴”“搞批斗”到“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发展(1992—2002年)

经过初步改革,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阶层经济活力和政治地位也大大提升:经济上重要性认知不断深化,推动力度增大。由党的十四大所提出的“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15]202,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15]20;政治上出现“商而优则仕”的局面。经过统战部和工商联的选拔栽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开始在人大、政协等任职,有的还发展为中共党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01年江泽民创造性地把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统称为“新的社会阶层”,并将其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新阶层拉近了与其他阶层的关系,也使其各种诉求有了名正言顺的政治支撑。

(三)完善(2002—2012年)

新阶层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问题。在市场公平问题上,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为新阶层经济发展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16]。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等新法新规明确保护“私有财产”,使新阶层在创业兴业中既补了“高钙片”也吃了“定心丸”。

在社会和谐问题上,“官商勾结”“仇富”“老板拖欠农民工薪水”等阶层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涌现和升级,成为统战工作的聚焦所在。2006年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首次提出“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20字方针,要求正确处理和协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建设和谐社会。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把劳资关系、阶层矛盾解决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这些政策“组合拳”极大缓解了阶层矛盾,如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广东、福建等多地出现了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发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倡议,不解雇、不拖薪,同舟共济渡“严冬”。

(四)创新(2012至今)

1.重新定义新阶层,提升统战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一战线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全面谋划、集中部署”,对新阶层人士更是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17],一改以往一些同志所调侃的“统战工作做出不了大成绩;不做出不了大问题”的状况。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统战工作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16年中央统战部设立正局级部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地方统战部看齐跟进。这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新时代全面应对新阶层人士分布广泛、流动频繁、思想多元活跃等所带来的统战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组织保障。

2.共性与个性统一,形成大统战格局。“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最鲜明的底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最为多姿多彩的群体。统战工作既要寻找共性,又要有的放矢,形成大统战格局。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正所谓‘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过于追求一致性,过于放任多样性,结果都会动摇统一战线的基础。”[18]因此,一要统筹推进。“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19]45二要求同存异。“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的人群,如‘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注意把群众工作做到每个点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9]46

3.强化网络统战思维,意识形态极其重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纵深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当今时代可谓“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网络是领土、领空、领海以外的第四大国家主权,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需要统战工作实现“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统战新局面。习近平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新时代统战要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引导新媒体人等新阶层发挥专业优势,促其成为“网络舆情的引导者、公众情绪的平息者、思想观念的引领者、网络生态的维护者和国家安全的保护者”[20]。

三、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策略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新的生产力因改革开放而生,改革开放不止步,阶层分化不停顿,人民的利益从抽象政治概念具体化到各阶层各群体利益当中。然而“一个正在现代化的制度还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制中来的能力”[21],如何将发展迅速、代表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阶层整合起来,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民主具有重大价值。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新阶层获得感

无产阶级领导其他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不是靠行政命令,更不是靠棍棒,而是靠群众的自觉和自愿[22]。鉴于新阶层人士“三高”“三強”“三外”“三大”特征(“三高”:知识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经济地位高;“三强”:自主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职业流动性强;“三外”:体制外、党外,不少人是海外归国人员;“三大”:在企业发展中作用大、影响大,同时工作压力也挺大[23]),大部分人素来对政治较为冷漠,对党以及党的统战工作亦无深入了解,只想过好自己“有车有房有点存款”的小资生活。因此,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归根到底要在“利益”上做文章,使其“自觉和自愿”。毛泽东指出党的统战领导需要:(1)率领被领导者向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获取胜利;(2)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被领导者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进行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者这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24]。就当前,一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及时解决新阶层人士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中所遭遇的发展难题。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让其深切感受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他们的“小资”生活。二是多元渠道拓宽对新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切实巩固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权,尤其是政治领导权(如图1)。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引导新阶层走合法致富道路,严厉打击行贿受贿、官商勾结、偷税漏税、重利忘义等行为。

(二)整合统战资源,建立健全统战工作联动联系机制

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25]。新阶层人士行业分布广、界定难、流动大、变化快,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有关人民团体中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建立由统战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具体而言,各战线、各部门要立足自身岗位,本着大团结大联合主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行业新阶层人士开展联谊活动、召开联席会议等,密切关注和收集新阶层人士的动态,形成新阶层人士“数据库”,综合分析和共享其情况,全力构建广泛立体的大统战格局。

(三)建立大数据平台,创新统战思维与渠道

做好新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需要结合新时代新科技特点,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互联网渠道,不断创新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大数据平台,宏观上要以2007年以来所推动的统战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战略发展为指导,明确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标准等,积极采用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夯实统战办公基础;总体上发挥统战部门搜集和占有资源的优势,深入新阶层日常工作生活中调研,获取新阶层统战成员基本信息、参与社团、时政观点、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信息并形成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实时更新,这样便于数据共享以及发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微观上加强线上互动,如建立或加入新阶层群体中的各种门户网站、QQ、微信、微博、博客和各种APP客户端,对其言论、转帖或发帖、诉求、意见和建议数据及时关注、梳理,动态掌握情况,及时把握新阶层统战意愿,因人施教、分类施策,最大限度拓展统一战线[26]。

(四)坚持统战自信,强化意识形态斗争

习近平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新阶层人士作为体制外、党外人员,经济嗅觉灵敏但政治觉悟较低,新形势下更应找准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改进方式方法,推动统战事半功倍发展。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主要国家遭遇政治空转和衰朽困境,如美国任性“退群”、英国脱欧变“拖欧”等,而中国则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这种“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此消彼长状态有利于国人更进一步看清世界变化,以此为契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新阶层人士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3,3.

[2]习近平.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N].光明日报,2018-07-23.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273.

[4]谢俊春.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68.

[5]陆学艺.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1):8-14,109.

[6]尚勇,张景安.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6.

[7]商务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就[DB/OL].中国政府网,2008-12-19.

[8]陈枫.“个体户”在改革春风中勃兴[N].南方日报,2009-12-16.

[9]哀家凤.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经济,2004(07):33.

[10]原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宏观经济研究2008(07):35.

[11]张展.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历史演进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5(12):166.

[12]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R].中华工商时报,2003-2-26.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14]路璐,李小宁.改革开放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59.

[15]江泽民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66.

[17]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1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61-562.

[19]杨小平.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5-46.

[20]新时代网络人士统战工作模式探索[N].团结报,2018-11-06.

[2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9.

[22]苏希胜.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102.

[23]成昭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有誰?他们来了!快来围观![EB/OL].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2017-2-19.

[2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57.

[25]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26]林延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基于大数据视角[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5):45.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