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两山”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机理与对策研究

2020-06-15 06:39陈兰
价值工程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机理分析乡村旅游理论

陈兰

摘要: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旅游行业火热发展的新业态之一。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习近平同志“两山” 理论对乡村旅游发展机理开展研究,从系统化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机理。在认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w form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develops rapidly,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Based on Comrade Xi Jinping's "Two Mountains"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and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from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关键词:乡村旅游;“两山”理论;机理分析

Key words: rural tourism;"Two Mountains" theory;mechanis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4-0014-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大量居民久居喧嚣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人身心疲惫,由此产生了城市居民走出城市,去乡村旅行的需求。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旅游行业火热发展的新业态之一。

同时,乡村旅游政策利好,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支持6000多个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1]。加之面向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也有针对性推进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乡村旅游过度商业化,丢失了回归自然的初心;旅游资源建设注重园林景区等硬件项目,忽视了民俗文化保护和发扬;只注重规模和利益,对当地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为乡村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本文基于习近平同志“两山” 理论对乡村旅游发展机理开展研究,从系统化的视角探寻发展规律,并提出发展对策。

1  “两山” 理论内涵分析

1.1 “两山” 理论的提出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九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明确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

1.2 “两山” 理论中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同志用“绿水青山”指代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用“金山银山”指代丰硕的物质财富。简明扼要地用“就是”说明两者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保护生态和创造财富两者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绿水青山”是要“金山银山”的前提。“绿水青山”就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只有基于资源才能对接市场开发出相应的产业、产品和服务,例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这体现了创造财富对资源的依赖性。

其次,想持续要“金山银山”就需要“绿水青山”的持续支持。对于财富的追求和创造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造财富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如何创造?如果以掠夺式的方式开发资源,将创造财富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那就无异议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模式。不仅财富不可持续,甚至还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被摧毁。

最后,想要的“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要可持续性的获得发展就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让“山常青,水常绿”,人类才能获得持续优良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源源不断的资源。人类和生态是命运共同体,两者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人类想获得美好生活的最终愿景本质上就对优良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1.3 “两山”理论对乡村旅游发展重大启示

“两山”理論深刻揭示了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对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首先,“绿水青山”中蕴含着支持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资源,如何对接市场需求合理开发资源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其次,乡村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自然生态不要被游客破坏,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基于“两山” 理论的乡村旅游机理分析

基于“两山”理论,从系统化的视角分析乡村旅游发展机理,最核心的就是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主要可以从资源、需求、产品几方面展开,具体如图1所示。

2.1 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从旅游业发展角度看,“绿水青山”中最主要的资源包括了健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山水田园自然风光,能给人提供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居住和修养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指的是没有人类影响下的生物种群和空间环境,是研究自然的良好途径和对象。优良的生态环境指的是无污染的水和空气,无公害的各种农产品,这是人们保持健康的良好保障。

2.2 乡村旅游需求分析

据相关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在2019年末达到60.6%。[4]城市生活中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需求。

对于在职场打拼的人士而言,每天忙于高节奏的工作事务和生活琐事,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身心疲惫,希望有机会能回归自然,能将自己从喧嚣的环境中解脱几天。在山水田园中修养身心,缓解压力。

对于中小学生群体,城市生活犹如被围墙隔离,远离乡村、远离自然。他们缺乏与大自然沟通的机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的缺乏,更重要的是还缺少发现和培养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机会。几乎每一位科学家都是从小观察自然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

对中老年人群体,城市生活中的噪音、污染以及环境的局促对于自身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他们能有机会享受无污染的环境和无公害的农产品,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3 乡村旅游产品分析

基于已有的资源,对接市场各类群体不同的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乡村旅游产品。

对于在职场打拼的工作人群,乡村民宿是能很大程度上满足该群体的需求。乡村民宿可以为他们提供短期旅行的居所,一方面可以在山水田园中享受难得的闲暇,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地特色乡村风光和民俗文化的游览和欣赏。

对于中小学生,乡村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好的寓教于游的活动。可以开展以面向认知大自然的主题旅行活动,将中小学的生物、地理等相关课程加以融合,让中小学生有机会贴近大自然,更有机会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

对于中老年人,乡村康养旅游是最契合该群体需要的旅游产品。建设带有健康疗养设施和服务项目的乡村疗养院,将康养产业和乡村优良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让中老年人获得更有品质的旅游体验。

2.4 乡村旅游发展各方协同分析

乡村旅游是一种经营端在乡村,客户端在城镇的模式,这种跨越城乡的服务模式要良好经营必然需要多方的协同。与城市中专业化的旅游企业不同,乡村旅游从业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对旅游行业发展缺乏较为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因此政府责无旁贷地成为行业发展的指导者。旅游企业是乡村旅游业的运营和管理者,为游客提供日常的服务。同时还需要协作单位提供配套技术,他们主要是实现由资源向产品的转换。

3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3.1 强化顶层设计,纳入整体布局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指导,政府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时,要注重顶层设计,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整体规划,一方面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盘活乡村现有资源、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旅游业传播和发扬当地民俗文化,强化对非物质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3.2 长远规划,追求长久效益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巨大,经济利益很可观,因此切不可只追求眼前利益,过度开发资源、过急过快上马相关建设项目。地方政府要发挥指导和管理职责,可以邀请专家权衡长久的利益,做长远规划。做到旅游资源开发分步、分阶段进行,且每一步都需要做好环境保护评估,将行业发展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以获得长久效益。

3.3 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旅游业面向不同需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例如乡村民宿、乡村研学游、乡村康养游等。这些旅游产品都是多个产业协同发展的产物,民宿融合酒店经营管理,研学游是和教育行业紧密相关,康养游则和健康产业一脉相承,因此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就需要多个行业的协同。因此乡村旅游业经营者要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做好协同发展的规划,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3.4 与对口院校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质量的乡村旅游发展必然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持,目前乡村旅游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来源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化程度不高也正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地方政府和乡村旅游业经营者需要积极和区域的职业院系对接,在百万扩招的政策支持下实现对富余劳动力的旅游专业化培训,从而支撑行业的良性发展。

3.5 融合新技术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应当融合通讯和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新技术,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增强综合管理水平,掌握食、住、行、游、购、娱等游客需求的全面信息,合理规划各项资源,保证在设备配套不是很全面的乡村也要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减少游客顾虑,获得较好旅游体验。乡村智慧旅游,不仅可以高效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利的支持。

4  结束语

乡村旅游成为近年旅游行業火热发展的新业态之一,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发展乡村旅游业,本文基于“两山”理论对乡村旅游发展机理开展研究,从系统化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机理,明确了资源、市场和产品,并确定了资源到产品的转换途径。通过机理分析深化认识了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律,并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发展对策,有助于解决现存的问题,实现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EB/OL](2015-08-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11/content_10075.htm.

[2]人民网.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B/OL](2015-11-1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8/c40531-29327210.html.

[3]新华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B/OL](2016-05-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9/c_128969837.htm.

[4]中国经济网.统计局:至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60.60%[EB/OL] (2020-01-17).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 1655941422466388592&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机理分析乡村旅游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分析
港口大型门座起重机回转支承故障机理分析
新型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节点的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