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育解说员对赛事的影响和角色定位

2020-06-15 16:06刘悦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8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摘要】在体育比赛资源日益丰富,体育媒体力量壮大的融媒体时代中,体育解说的质量对比赛的转播水平,传播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解说员的解说风格对电视转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下体育解说职业中,男性解说员的数量,远高于女性解说员的数量。这反映出,女性对于体育解说职业上的认识和角色定位有待加强。因此,我们从体育解说中女性解说员的优劣势,以及职业愿景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女性体育解说员对赛事的重要影响和角色定位。

【关键词】赛事影响;角色定位;女性体育解说员

1.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个性

1.1 解说的独特性

电视体育解说,有其独特的美趣意义,在长时间的体育赛事中,体育解说员要注重解说的独特性,避免模式化、枯燥化、僵持化。如果没有比赛亮点可寻,就会失去体育解说本身的艺术魅力。

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体育频道受众表示,更青睐于女性体育解说员性格特点突出。因此女性体育解说员对待比赛的解说方式与立场角度一定要有个人独特性。一系列体育直播赛事解说证明,体育解说比赛规则虽有迹可循,但机动性强,现场突发状况较多,极其考验解说员的临场发挥能力与即兴口语表达水平,不同的解说员与赛事种类的不同也成为比赛避免同质化的因素之一。

体育解说员进行分析评论的过程,也是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比赛,关注赛点、答疑体育专业知识、感受现场氛围,弥补其未能抵达现场观赛带来遗憾的过程。因个人文化水平的差异,艺术审美的不同,加之体育比赛种类丰富,比赛规则具体复杂,男女性别不同也带来的思维差异,使得比赛解说具有多元性与独特性。

1.2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个性培养

新时代,赋予人们更加平等的地位,也带给了不同职業新的崇高,女性不该被刻板印象所束缚,凭借其自身亲和力强等性别优势,应该在体育解说的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古时便有女性参与体育运动“身轻足捷胜男子,绕竿四面争先缘”的具体描述,这样的女性运动健将,体魄强健,为时代展示了女性非凡的气魄。

“你拿技巧去解说,观众便拿技巧去看你,你用心去解读比赛,观众便拿真心去看你”出自知名体育解说员在一次传媒论坛上的发言。要进行有创作性的体育解说,当体育解说员不善于表达情绪,不用心体悟比赛,口语表达抽象单一,便会陷入一种传播学中的“死线抽象”,把语言表达固化在某一类型,忽视传播对象的多样性,产生语言不得当,不对称。而在电视转播中的口语传播效果会比现实中更加削弱,从而导致以观众视角看不懂比赛,无法产生共情。

事实证明,解说员带给观众的新鲜感,源于其长期积累的自我审视,女性带有创作性的个性化评论解说,可避免与男性解说员雷同化。体育解说论员的个性化展示要基于比赛的具体规则,立足于根本才有更大上升空间。有难度的是体育赛事中具体比赛有规则相似之处,尤其是同一时期接连转播同一项目的比赛,要区分出不同的细节点,是对解说员的考验。

我们要用寻美精神去探寻比赛中的亮点,做到常播常新,给受众带来思考空间。融媒体时代,传播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在体育直播时,体育解说员不能为了发挥个性特色而把赛事演播成一个娱乐栏目式的个人脱口秀,要把握根本于赛事。

1.3 女性体育解说员个性展现的要求

不同赛事的具体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体育解说评论员个人展现才能的机会,但众多体育赛事的选择,又从另外一个角度为体育解说评论员提供了一个具有专业特质的展示平台,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展现的个性要与栏目类型所适配,才能达到和谐效果。

女性体育解说评论员需拥有与男性解说评论员不同的风格特征,实现个性的同时又必须尊重受众的审美规律,受众审美规律是传媒人在长期的受众反馈中积累起来的的财富。体育解说作为播音主持口语表达的一个特殊部分,体育实况的解说评论要求解说评论员有很高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带有互动性质传播体育信息的媒介,又有很强的体育知识专业性。这些独特的属性,要求解说员在把握好行业规律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个性,掌握其中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女性体育解说员的优越性,解说风格符合解说语境,使受众达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境界。

2.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优势

2.1 女性自身的吸引力能提高比赛的受关注度

在国内赛事转播过程当中,女主持人会在中场和观众进行多屏评论互动,尤其是当下较为火热的电竞解说,美女主播成为其吸引观众观看直播的噱头之一。电视中女性解说员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多男性观众的视觉期待,同样也为赛况较为激烈的比赛融入了弹性元素,缓解观众在激烈赛事下的观看压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赛事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女性体貌特征带来的亲和感、同理心也成为了她们从事电视体育解说工作的优势所在。

同样在电视“声画配合”的素养中,一些专项体育女性解说员受到观众的认可,以花样滑冰为例,一起说奥运的比赛选手冷天爱,对花滑中的综合性交响乐就有很好的理解铺垫,解说中的留白与慢动作解读让观众在看懂比赛的同时欣赏比赛。

2.2 女性特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解说侧重点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重要优势是她们对于运动场上的细节的把控、场外新闻敏锐的观察力。同时善于赋予体育比赛故事性,体育解说中叙述故事的能力尤为重要,风趣幽默口吻下的体育明星的趣闻铁事使观众乐于接受。男性解说员则侧重于介绍运动员的技术层面和双方对抗,女性解说员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场面气氛的描述,情景的代入。更多关注到在运动员的微表情,现场观赛观众的情绪变化以及场外运动员赛前准备的故事上。

央视的体操项目女解说员陈滢,业务非常熟练的同时,动作的名称、组别、分数、连接,以及所有运动员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历史比赛成绩都如数家珍,专业术语脱口而出。

女解说员朱环的解说特色在于,赛前为观众介绍赛道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历史名胜、风土人情,赛前会认真为观众解读每一位车手的面部微表情,来分析他们的紧张状态。朱环的搭档沙桐为观众们讲解车手在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而朱环则为观众讲述他们在场外的人际与魅力。相映成趣的解说方式把观众从紧张的比赛氛围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使比赛刚柔并济达到节目观看的最佳体验。

3.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劣势

首先,女性解说员大多身材娇小,与赛场上身体健壮的运动员对比起来显得柔弱,这样的形象气质与体育节目的整体基调显得不协调。作为赛事信息的重要传达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气质来传递比赛信息,而女性解说员柔美的气质很难准确的表现赛事的激烈程度,使观众快速进入状态。

其次,女性的声音特质与男性相比较为柔和,缺乏厚重感。在比赛进行到赛点时刻,男性的声音往往更能表现比赛氛围的紧张压抑感和带有对抗的激烈性,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与观众产生共情,使他们融入比赛当中,享受比赛带来的精彩刺激。

4. 女性解说员遇到的挑战

在央视主播马凡舒、朱晓琳,腾讯主播美娜等人初现荧屏的时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热议。尤其是央视主持人朱晓琳以深v演出服亮相时被认为是博人眼球,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事实上,仅仅因为衣着而判定解说员解说水平是有失偏颇的,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性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的始终存在偏见。

女性在过去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被教导要遵循主流价值观,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是根本。据调查问卷显示,更多的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更多表現在,温柔、善解人意等方面。传统观点也认为女性不应该去抛头露面,参加危险激烈的活动。这样的观点导致了女性参与体育、关注体育的程度远远低于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认为体育是男性的专利,带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观众们在接受女性解说体育比赛时就会在心理设限。因此,如何打破观众的思维定式,培养用户心智建立新的评价优秀体育解说员的标准,是女性解说员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5. 女性体育解说员的职业愿景

现如今,新兴职业电竞体育解说如雨后春笋般势头强劲,一线女性电竞体育解说员的年收入是普通职业解说员的百倍。在“美女经济”“眼球效应”的市场经济刺激下,一些容貌姣好的女解说员被认为是“花瓶”。归根到底,女性体育解说员无论是在传统体育解说平台下,还是新兴电竞体育解说行业里,既要有可视化的业务能力,也要进一步锻炼思维软实力。2017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举办了《一起说奥运》主持人大赛,面向热爱体育电视事业的青年,进行体育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的选拔,采用培训与比赛相结合的真人秀比赛形式,让观众走近体育解说的台前幕后,其中体操、花样滑冰、乒乓球项目的解说冠军均为女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女性在体育解说方面的实力。

央视解说体操的女解说员陈滢,业务非常熟练的同时,动作的名称、组别、分数、连接,以及所有运动员的名字、家庭背景,甚至历史比赛成绩都如数家珍,专业术语脱口而出,让观众进一步认可美女解说员也同样具备超强实力。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女性解说员在对抗性比赛中声音特质上存在劣势,从事体育解说工作也面临着来自传统观念上的挑战,但我们也可以得出,女性所特有的人格魅力使她们有能力胜任体育解说和主持的工作。从体育赛事以及电视转播的发展趋势来看,女性还有极大发展空间参与到体育解说的工作中。带有创作性的创新性形式将会对提高电视转播的娱乐性和亲和度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歆.女性体育解说员的角色定位 新闻知识 [J]2013

[21]张进伟.浅析受众对体育解说员的心理期待 当代电视 [J]2008

作者介绍:刘悦欣,(1998.7-)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电视台编辑角色定位及转变研究
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人民法院普法定位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