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优化幼儿户外游戏课程的支持策略

2020-06-15 03:11梅燕芳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支持策略自然资源

梅燕芳

摘 要:为有效提升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玩沙活动的能力,文章在进行了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从教师的支持策略层面全面阐述,关注玩沙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总结了“利用游戏计划,观测幼儿活动需要”“梳理课程脉络,呈现幼儿发展轨迹”“分享游戏故事,积累幼儿有益经验”的支持策略。

关键词:自然资源;玩沙活动;课程建构;支持策略

众所周知,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池也是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场所,幼儿积极参与玩沙活动能够充分培养与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能有力践行“回归自然”空间的理念。但是,目前的玩沙活动却呈现出教师指导趋于“退化”的状况,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受到“安吉”游戏“闭上嘴、放开手”等思潮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在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时只要不说话、不参与就是在实践“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了,导致教师在玩沙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比较“局促”,对幼儿玩沙游戏的推进和价值的体现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游戏计划,观测幼儿活动需要

(一)提出玩沙游戏计划,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

制定游戏计划是建立在幼儿完全自主的基础上的,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幼儿近段的游戏兴趣和重点主题,进而剖析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相应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得到提升的发展空间。教师预设好相应的指导策略,做到稳步推进,能让幼儿的玩沙游戏依托计划顺利推进。

(二)实施玩沙游戏计划,观测幼儿游戏的操作需要

根据计划书幼儿有序开展玩沙游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工具用起来“不顺手”、材料与理想中的匹配度不高、小组合作效率不高等。教师在明确幼儿玩沙游戏计划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观察他们的具体行为、动作,就能够发现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解到幼儿在实施计划中的操作需要,进而就能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供更多元的材料、工具等,给予幼儿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去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发现,为达成计划目标多实践、多积累有益的经验。

(三)优化玩沙游戏计划,满足幼儿游戏的体验需要

一次游戏计划的制定,可能会引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而且每次都会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来表示策略改变的部分,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也有助于教师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的发展和认知。随着计划不断改善、玩沙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当攻克了一个难题时,幼儿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成就感,自信心随之增强,继续深入玩游戏的欲望也会加强;当大家合作完成计划目标时,成功感油然而生,对自己和同伴会产生更多的正面评价。

二、梳理课程脉络,呈现幼儿发展轨迹

(一)梳理幼儿的兴趣——玩什么

有的幼儿对制作沙堡特别感兴趣,有的则对沙水结合的探究活动“情有独钟”,教师从幼儿初始的想法开始记录,随着他们想法和玩法的不断变化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不同层面延伸,发现幼儿每一次转变的关键元素,在理清幼儿“玩什么”的同时,运用幼儿“关键发展指标的鹰架思路”来分析他们的发展轨迹。

(二)梳理幼儿的问题——怎么玩

教师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要敏锐地发现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将他们的问题梳理、提炼成有探讨价值的话题,在班级环境中呈现,引发每一位幼儿的思考,在解决“怎么玩”的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思维碰撞、哲学辨析、头脑风暴,旨在让幼儿在与问题、同伴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并且积累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经验。

(三)梳理幼儿的发展——深度玩

第一,认知发展,是通过一些材料的提供,如使用大小不同的容器盛沙子的时候,让幼儿了解到“多于”“少于”“相等”等概念,初步了解体积和形状的简单关系,认识皮亚杰的关于物质守恒定律。第二,动作发展,幼儿运用堆、放、握、挖、拼、插等动作,使手部小肌肉充分活动,使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的力度和灵活性得到锻炼,手的控制力得到加强,特别是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第三,社会性发展,玩沙游戏蕴藏着无数的契机,是多种游戏的有机结合,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分享的乐趣,增强沟通的技巧和交往能力,培养专注、坚持、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三、分享游戏故事,积累幼儿有益经验

(一)使用材料的经验

玩沙活动往往在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除了一些铲子、耙子、小桶、水管等基础性的工具,还会有很多自然材料出现。在对一些基本工具的操作得心应手之后,幼儿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材料尝试多种玩法,工具和材料的完美结合总是能迸发出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感受多多,这些奇妙的感受就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过程中,无形中影响着集体中的每一个孩子。

(二)玩沙技能的经验

在幼儿户外玩沙活动的观察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们在挖沙、铲沙、运沙、堆沙等动作技能的操作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会自己主动反思经验,不断改善方法,有的孩子则“不思变通”,在技能上的提升比较缺失。在集体分享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幼儿的“好手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引发其他幼儿的模仿和内化,为其今后更好地参与玩沙活动奠定基础。

(三)同伴合作的经验

玩沙活动中不管是进行类似角色性的游戏还是开展建构式的探索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引发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比如,在“挖水道”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就自发组成了小分队,并进行了合理分工,有的负责挖沙,有的负责运水,有的负责架“桥”,场面热闹活跃,“工程”推进顺利,幼儿会主动发现这样的合作是有效的,也是愉快的。在分享环节,教师要善于总结幼儿合作的重点,引导幼儿说说“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使其他幼儿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合作的欲望。

(四)语言表达的经验

游戏故事分享的过程是幼儿回忆、识别、加工、表达的过程,语言描述的逻辑性、自身感受的准确输出,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在面对很多同伴进行表达时,有的幼儿会略显紧张,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对于倾听的幼儿来说,可以学习到同伴在讲述过程中用到的词语、句子,用到的动作、配合语言的方法等,并主动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加强信息输入的效能。

四、结语

玩沙游戏在成人眼中看似简单,但是在幼儿的世界里却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积极探索、乐于发现,教师要善于在游戏推进过程中,最终将活动构建成为合作性的、愉悦性的、自主性的以及创新性的游戏课程。

参考文献

[1]李盛.巧用玩沙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素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

[2]曹菁.步步推進,发现简单游戏的不简单——以大班沙池区域游戏为例[J].新课程(教研版),2017(1).

[3]曲剑锋.让儿童在玩沙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OL].2019,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9c3a50102yx8j.html.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支持策略自然资源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