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脐血培养价值研究

2020-06-16 05:56杨素艳孙夫强段洋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27期
关键词:脐血败血症早产儿

杨素艳,孙夫强,段洋

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尤其是早发型败血症(EOS)。EOS定义为出生后3 d内发生败血症[2],其因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常导致治疗不及时,从而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因此,早诊断并给予患儿有效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传统认为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3],但外周血培养灵敏度低,易受采集时间不统一、采血量不足、步骤不规范等影响,阳性率较低。脐血作为新生儿出生后最早的血液标本,收集方便,采集时间点统一,且血量充分,可减少侵入性操作且不增加失血性贫血发生率,尤其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血培养阳性可能提示血液中细菌数量更多,感染严重程度及致残率、致死率更高[4]。本研究旨在探讨EOS早产儿脐血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观察脐血培养阳性患儿炎性指标变化,以期为EOS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疑似或确诊宫内感染的产妇及其早产儿(胎龄≤37周)共150对,其中102例早产儿诊断为EOS,48例早产儿未诊断为EOS。纳入标准:(1)符合疑似或确诊宫内感染诊断标准——胎膜早破≥18 h,产前母亲发热(体温>38 ℃),且同时具备下述中的任意2项即可诊断:母亲白细胞计数(WBC)>15×109/L;母亲心率>100次/min;胎儿心动过速(>160次/min);母亲子宫触痛,羊水浑浊或发臭。(2)早产儿胎龄28~37周。排除标准:出生重度窒息、各种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EOS诊断标准:根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5]中的新生儿EOS诊断标准,出生3 d内出现临床异常表现[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中任何一项:(1)血液非特异性检查≥2项阳性;(2)脑脊液检查为化脓性脑膜炎改变;(3)外周血中检出致病菌DNA。

本研究通过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脐血、外周血培养 无菌操作下于早产儿出生后即刻留取脐血3 ml,并于出生后24 h内应用抗生素之前取外周静脉血2~3 ml,注入儿童血液培养增菌瓶(美国BD公司),置于BACTECTM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脐血、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致病菌,则提示脐血培养阳性或外周血培养阳性。

1.2.2 EOS患儿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并比较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5 min Apgar评分及其母亲年龄。

1.2.3 EOS患儿炎性指标检测 分别于EOS患儿出生后 0~<24、24~<48、48~72 h 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WBC、血小板计数(PLT)。其中hs-CRP由i-CHROMATMR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进行分析,参考范围为0~3.0 mg/L;PCT检测试剂和仪器均由罗氏公司提供,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参考范围0~0.50 μg/L;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量WBC及PLT。比较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不同时间炎性指标。

1.2.4 EOS患儿细菌鉴定 EOS患儿脐血、外周血培养报警阳性后,将脐血、外周血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在其配套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完成细菌鉴定。

1.2.5 EOS患儿治疗及转归 记录脐血培养阳性EOS患儿治疗及转归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OS、非EOS患儿脐血、外周血培养阳性率EOS患儿脐血培养阳性率为19.6%(20/102),外周血培养阳性率为16.7%(17/102);EOS患儿脐血培养阳性率与外周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P=0.586)。非EOS患儿脐血、外周血培养阳性率均为0。

2.2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5 min Apgar评分、母亲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不同时间炎性指标比较 脐血培养阳性EOS患儿出生后0~<24、24~<48、48~72 h hs-CRP、PCT 高于脐血培养阴性 EOS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培养阳性EOS 患儿出生后 0~<24 h WBC 低于脐血培养阴性 EOS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 EOS 患儿出生后 24~<48、48~72 h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 EOS 患儿出生后 0~<24、24~<48 h 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培养阳性EOS患儿出生后48~72 h PLT低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EOS患儿细菌鉴定结果 EOS患儿脐血培养共鉴定出2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包括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模仿葡萄球菌1株、中间葡萄球菌1株、人葡萄球菌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株,无乳链球菌2株〕,革兰阴性菌5株(包括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EOS患儿外周血培养共鉴定出17株致病菌,其中15例患儿外周血培养鉴定结果与脐血培养鉴定结果一致,余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绿脓杆菌,考虑为污染菌株。

2.5 EOS患儿治疗及转归 20例脐血培养阳性患儿中,2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余17例敏感抗生素应用疗程10~21 d,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本研究对象均为EOS早产儿,母亲产前均有明确宫内感染史。围生期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疾病,可造成胎儿不良结局,而严重宫内感染可直接导致胎儿早产及其相关并发症甚至死亡。国外报道显示,约26%的新生儿死亡原因归于围生期宫内感染[7]。研究表明,不明原因早产、妊娠期绒毛膜羊膜炎、分娩期发热、胎膜早破>18 h、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为EOS主要的危险因素[8]。

表1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EOS infa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ult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ulture

表2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不同时间炎性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EOS infa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ult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ulture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表2 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不同时间炎性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EOS infa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ult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ulture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注:hs-CRP=超敏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

出生后48~72 h脐血培养阳性 20 9.3±14.0 38.1±50.7 19.4±24.6 1.23±0.82 1.78±1.54 1.15±0.93 17.1±7.9 18.9±7.3 16.8±4.4 318.7±86.4 314.9±76.6 239.8±109.1脐血培养阴性 82 0.7±0.7 4.2±3.7 3.4±3.6 0.26±0.20 0.33±0.23 0.45±0.50 21.3±3.9 18.8±3.8 16.9±3.9 319.6±94.1 338.8±80.1 367.8±94.9 t值 -2.757 -2.990 -2.896 -5.239 -4.200 -3.250 2.291 -0.111 0.080 0.039 1.207 5.248 P 值 0.013 0.008 0.009 <0.001 <0.001 0.004 0.032 0.913 0.936 0.969 0.230 <0.001项目 例数hs-CRP(mg/L) PCT(μg/L) WBC(×109/L) PLT(×109/L)出生后0~<24 h出生后24~<48 h出生后48~72 h出生后0~<24 h出生后24~<48 h出生后48~72 h出生后0~<24 h出生后24~<48 h出生后48~72 h出生后0~<24 h出生后24~<48 h

鉴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高死亡率,临床需要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这就需要早期查找细菌学证据,而外周血培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但其灵敏度低。研究报道,疑似EOS新生儿外周血培养阳性率仅为6%,疑似EOS早产儿外周血培养阳性率更低[9]。GUERTI等[10]发现年龄 <72 h的新生儿和年龄≥72 h的新生儿外周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3%,存在显著差异;EOS患儿外周血培养阳性率低,可能与研究中疑似EOS患儿过多有关。ABDELHAMID[11]研究发现,EOS早产儿的外周血培养阳性率为10.29%,比本研究结果(16.7%)低。足够的外周血标本量可提高其培养阳性率,且研究多认为新生儿外周血培养标本应不少于1 ml[12]。但早产儿血容量小,多次采血可造成医源性失血,增加侵入性操作。有研究指出,与外周血培养相比,脐血培养诊断EOS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高达94.9%,且这两种方式所得的细菌培养结果一致[13]。脐血培养是一种诊断EOS简单方便的方法,其可以确保足够的细菌培养用血量,从而有效地早期分离病原体。本研究结果显示,脐血培养阳性率达19.6%。脐血作为新生儿出生后最早的血液标本,收集方便,采集时间点统一,且血量充足,可减少侵入性操作,同时不增加失血性贫血发生率,尤其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降低医源性失血发生率。国外学者通过研究475例疑似败血症患儿发现,与单部位取血培养(阳性率38.9%)相比,两种部位同时取血培养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46.5%),分离到的最常见的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珠菌[14]。国内研究显示,46例围生期宫内感染患儿中,29例感染大肠埃希菌,5例感染GBS,2例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与母亲产前反复多次阴道检查或存在宫腔操作、胎膜早破、不洁饮食史等有关[15]。国外一项长达10年的多中心研究发现,1 484例0~2日龄外周血培养阳性患儿中,GBS最常见(35.8%),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4.7%)、草绿色链球菌(18.8%);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中,GBS感染者最多,但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中,感染大肠埃希菌者的死亡率更高[16]。本研究结果显示,EOS血培养阳性患儿检出菌落主要为葡萄球菌,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无乳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对于EOS的诊断,除了外周血培养,临床上C反应蛋白(CRP)及PCT是感染评估及抗生素治疗的主要监测指标[17]。CRP升高除与宫内感染有关外,还与新生儿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发生炎症时,机体首先募集白介素6,随后刺激肝细胞迅速释放CRP。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全、CRP基础水平较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免疫应答反应迟钝等因素,导致CRP在监测新生儿感染时的灵敏度不高。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将CRP的检测能力精确到0.15 mg/L,即hs-CRP,其可检测体内低水平的炎性反应[18]。研究证实,对于围生期感染发生的EOS,出生时间<6 h hs-CRP ≥ 3 mg/L,出生时间 6~24 h hs-CRP ≥ 5 mg/L,出生时间 >24 h hs-CRP ≥ 10 mg/L,多提示异常[19]。有研究发现,脐血PCT<0.6 μg/L诊断EOS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62.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20]。国外研究发现,联合监测出生后第1、3、7日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CRP、PCT可明显提高EOS的诊断正确率;PCT≥0.5 mg/L提示异常,且PCT通常在感染后4~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比CRP可更快地诊断或排除感染;但出生后3 d内PCT会生理性升高,因此在EOS的诊断中,应联合应用CRP与PCT[21]。陈炜等[22]发现脓毒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在高热症状出现6 h内PCT、CRP、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这对早期判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脐血培养阳性 EOS 患儿出生后 0~<24、24~<48、48~72 h hs-CRP、PCT高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说明hs-CRP与PCT具有协同作用,推测新生儿出生后3 d内如存在hs-CRP及PCT升高,提示可能存在EOS。研究发现,任何日龄新生儿WBC<5×109/L,提示存在严重感染,且WBC减少比WBC增加对诊断EOS更有价值;同时,PLT可作为反映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PLT降低多提示败血症患者预后不良[22]。本研究20例脐血培养阳性患儿中,2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余17例敏感抗生素应用疗程10~21 d,均治愈出院。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脐血培养阳性EOS患儿出生后0~<24 h WBC低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出生后 24~<48、48~72 h WBC 无差异;脐血培养阳性与脐血培养阴性 EOS 患儿出生后 0~<24、24~<48 h PLT无差异;脐血培养阳性EOS患儿出生后48~72 h PLT低于脐血培养阴性EOS患儿,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所述,EOS患儿脐血培养阳性率与外周血培养阳性率相似,但脐血取血方便,留血量充分,有利于进行EOS的诊断;新生儿出生后若hs-CRP、PCT升高,WBC、PLT降低,提示可能存在EOS,可酌情调整抗生素,并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确定抗感染疗程及进一步诊治方案。

本研究局限性:

新生儿脐血炎性指标与外周血炎性指标对比是否更有意义?且限于本研究样本量、脐血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未分析脐血培养诊断早发型败血症(EOS)的灵敏度、特异度。后续将进行更大样本量、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作者贡献:孙夫强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杨素艳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核,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段洋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脐血败血症早产儿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分娩方式对重度妊高症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新生儿脐血血气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脐血铅浓度与新生儿端粒长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