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新定位

2020-06-16 02:13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6期
关键词:北仑模具园区

勇当“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

照片来源于新华社

大碶街道民营经济发达,现已形成以模具制造、电子电器、机械五金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被誉为“中国模具之乡”,现有模具企业500 余家,从业人员4 万余人,2019年度模具行业产值250 亿元,占整个辖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今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位于大碶街道的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视察,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该街道做强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服务,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工业社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服务模式,当好园区管家、企业保姆,打造模具产业发展新高地。具体做法如下:

构建产业升级新载体

激发模具行业“集聚效应”

一是深挖产业链催生“蝶变效应”。利用上下游产业链关联,引进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模具及汽配项目,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健全、协作紧密的模具产业链。目前辖区内模具上游各类装配、模具材料供应等配套日趋完善,并衍生了以旭升汽车、华朔模具等生产压铸产品为代表的下游企业,从而助推了拓普集团、敏达机电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国内首个模具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基地,助力向“高精尖”转型,实现“引进一个、形成一链、壮大一片”,目前已集聚1700 余个全产业链装备项目。积极融入全球知名企业产业链,对标国际实现共赢。目前辖区内直接或间接与国际顶级品牌配套的企业上百家。二是企业资本化实现“华丽转身”。打造拟上市企业产业园,通过建立拟上市企业培育清单,动态筛选华朔科技、隆源精密机械等12 家重点企业,完善常态化跟踪机制,加大要素资源保障,优化直通服务,引导企业借助改制上市实现做大做强,打造资本市场“北仑板块”。为企业筹措科创资金,配合科技局开展金融对接、上市培训等活动,逐步完善技术成果交易、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制度,已基本形成“以传统银行为主、以风投创投为辅、以上市融资为势”的多渠道、差异化、阶梯性融资体系。街道现有海伦钢琴、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创源文化等上市企业,华朔科技、勋辉电器、燎原模铸等一批优秀企业已经或即将启动上市进程,呈现“上市—辅导—培育”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制定国家标准助力“转型升级”。探索中国压铸模具标准化战略推进工程,通过“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等方式,抢占压铸模具行业标准制定权、市场话语权。模具园区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 强中园区就占了9 家,其中臻至、埃利特、君灵、晖旺等知名企业。园区16家压铸模具龙头企业申报的23 项次压铸模具国家标准修订项目已分别于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起作为国家行业标准施行。2020年3月,全国首个模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仑正式成立,今后国内压铸模具标准将对照“北仑标尺”,“北仑模具”影响力已领军全国。

唱好园区治理“主旋律”

打造现代化“园区样本”

一是常态推动三服务落地有声。推出工业社区服务工业园区理念,建立“干部联企、社工包片、党员助力”的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推动“三服务”落地有声。定期开展街道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面对面政策解读培训等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厂房信息、融资转贷、子女就学、企业用工等服务。今年疫情期间,在区委组织部的统筹下,区财政、人社、发改等63 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企服一线,组建机关“三服务”队伍入驻工业社区,实行定人定事定点定责,协助企业抢机遇、抢市场、抢项目、抢人才。相关部门还积极对接法律、金融等专业团队,在线上24 小时接受企业咨询。二是因需打造企业共治平台。搭建“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区域协商议事会”等工业园区企业协同治理平台,引导企业共建共治共享。如鼓励模具园区企业走集约用地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目前园区部分企业容积率已超2.0。启动北仑模具行业数字化改造“百企提升”活动,引导君灵模具等8 家模具企业共同实施数字化改造,统一由宁波创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模具车间内离散型加工任务的数字化在线管理、零配件加工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制造计划与执行进度的实时对比等环节的改造,助力企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转型升级。三是量身定制园区服务清单。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组建课题调研组,收集企业发展、员工服务、生态平衡3 大类需求,整合园区公共治理、企业支持服务、员工保障增能、企业党群发展4 大类资源,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优化、园区文化营造、公共秩序维护、政府资源对接等20 个子类和85 个具体举措服务,形成工业园区服务企业任务清单,实现园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每月下发服务菜单,建立“一网通办”、“跑腿代办”等工作制度,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事项。

做强园区服务“新引擎”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一是行业服务专业化。创建北仑模具压铸公共服务中心、宁波市模具汽配产品检验中心、北仑金属材料检测中心和精密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大平台,为压铸模具领域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原材料检测、产品鉴定等一体化服务,助力北仑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超级工程师平台,帮助模具上下游企业获得模具设计、加工等个性化众包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交易额超700 万元,并于2018年12月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共享经济典型平台”。开展北仑模具科技周、行业峰会、国际论坛等,助力模具行业开放交流。二是企业服务全链化。打造全国首个压铸模具全产业链创新孵化平台,通过引入全产业链专业服务机构,打造研发设计创新、产业公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标准与检测服务、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育教育、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合作交流、知识产权创新等9 大服务中心,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服务支撑。预计2021年,可集聚各类服务机构50 家以上,年服务企业1 万家次,知识产权授权新增300 件,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0 家以上,带动产业规模1000 亿元以上。三是员工服务全天候。成立社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打造职工“8 小时外”全功能活动中心,覆盖智慧服务、教育培训、宣传展示、文体活动、志愿者驿站等各类职工服务功能,每年举办文化活动、体育赛事30 余场次,惠及职工万余人。启动全市首个技能人才园区自主评价项目,实施三级匠星培养计划、“3T 大课堂”等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全链条打造人才高地。建成全省首个产业工人普惠金融服务站,为产业工人定制投资理财、信用贷款等普惠金融服务,目前累计服务产业工人逾2000 人。

猜你喜欢
北仑模具园区
建好“浙里办”北仑频道推进“掌上办事之城”建设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