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2020-06-16 02:13申思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贸宁波服务业

■申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非常之时就要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责、建非常之功。近期,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增长,在加快投资放量、促进消费回补、开拓国内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做大做强服务业上出新招、出实招,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打好“组合拳”稳住外贸基本盘

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新形势,我市在前期出台系列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再挥稳外贸“组合拳”。3月30日,我市正式发布 《关于支持外贸企业渡难关稳订单拓市场的若干意见》,从保重点、稳订单、拓市场出发,提出了融资、信保、通关、法律等10 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外贸是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力马车”,引领“千军万马闯世界”,把“中国制造”唱响全球。稳住外贸基本盘,这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应有之义。

稳外贸不仅有助于拉动宁波经济增长,对稳就业、惠民生也至关重要。当前,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等多重因素叠加,一些外贸企业遭遇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问题,给我市稳外贸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外贸撑起“防疫伞”,引导帮助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化危为机,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尽可能降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需要打好“组合拳”。

这次我市出台的稳外贸“新十条”,不少内容是按照外贸企业当前最迫切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如加大出口前信保、支持线上拓市场、加大国内市场销售,搭建疫情防控期间通关、出口退税特别通道等,既是应急之策,也是长远之计。

面对疫情影响,外贸企业最大的需求是资金。“新十条”的亮点之一,是对大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帮扶实现全覆盖。对外贸额1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建立金融帮扶“白名单”,为其提供优惠信贷支持,力争累计发放贷款1000 亿元。对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帮扶,将以“甬贸贷”破题,特点在于无抵押、无需担保,全面放大政策输血功能。

换个角度看,疫情是加速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应对得好的企业必将转危为机,获得“置之死地而后生”般的长远发展;应对不力的企业将会失去未来发展的动能,兑现优胜劣汰的残酷市场法则。为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成为外贸“新动能”,稳外贸“新十条”对一系列“创订单”给予了特别支持。比如针对跨境电商,鼓励其建设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对于自建海外仓,银行将给予期限不少于两年的优惠贷款,财政给予相应支持。

外贸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政府和企业形成联动,包括健全公共政策、加强会展联动、开展评优奖励、完善协调机制、扩大公共宣传、提供保障服务,就能用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商。在宏观层面,我市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抗击疫情,涉及港口、通关、税收、外汇等多个方面,如加大通关提效降费支持,加快落实中央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积极争取退税指标,进一步缩短出口退税时间,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等。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作为宁波外贸的主力,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去年,全市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1413 家,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韧性强,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强。从长远和总体上看,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的转变步伐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停止,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步伐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中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只有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协同联动,加大政策宣传,才能汇聚起共克时艰、共稳外贸的强大合力,精准帮扶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推动我市外贸平稳健康发展。

以有效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开工、续建、竣工和开展前期工作的百亿工业项目达20个,这些项目既有补链强链的项目,也有重点领域的新兴产业项目,构成了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全球蔓延,对制造业的影响显而易见,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疫情对经济增速负面冲击总体可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而且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宁波是制造业强市,如果应对得当,这次疫情将是宁波乃至中国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契机。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对经济既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又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当前,投资势必挑起稳增长的大梁。此次疫情对传统消费旺季带来冲击,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等领域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疫情波及全球经济及贸易,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相对而言,疫情对投资的冲击要小一些,稳投资能更快起到托底经济的作用。

为对冲疫情影响,强调稳投资,并不是要走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而是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聚焦重点投资项目加快落地,通过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存在着片面追求投资规模、以投资增速一个指标“论成败”的情况,而对投资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重视不够,这种思路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投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积极推进制造业投资,既可以使落后的制造业产能退出,也有利于先进的制造业产能迭代,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目前,我市正在抢时争速上马的20 个百亿工业项目中,新开工项目9 个,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芯片、汽车制造、绿色石化等领域,总投资1252 亿元;续建项目7 个,包括吉利汽车杭州湾PMA 项目、容百科技动力锂电材料综合基地、研祥集团华东区域总部大楼和工业制造基地项目等,总投资1130 亿元。这些投资项目作为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将引领宁波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稳定制造业投资,既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稳定制造业投资,必须坚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投资项目要有适当的收益标准与回报质量,绝不能打着“稳投资”的旗号,盲目上项目,搞重复建设,甚至继续上马落后产能项目。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核心在于创新。政府应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发挥更大作用。稳定制造业投资,不仅要解决好投资意愿、投资资金问题,让企业家敢于投资、有钱投资,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家“精准投资”,保持好投资节奏,注重提升投资效率,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领域,投向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动能领域,避免低水平、粗放型的重复投资、跟风投资。

做大做强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近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 《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宁波开始进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去年,宁波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5 位上升到第12位,服务业是“第一功臣”,其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占GDP的比重为49.1%,比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比重70%相比,差距仍然明显。也就是说,宁波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表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即由“一二三”到“二三一”,最终演进为“三二一”结构。目前,我市正处在“二三一”向“三二一”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抓得快、转得早,就能抢占先机,否则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滑坡掉队。宁波经济结构转变,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做大做强。可以说,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服务业经受巨大冲击,诸多业态停摆,经营压力陡增。国内疫情缓解之后,制造业复工复产进展顺利,但服务业复工复产相对滞后。尽管如此,从长期来看,服务业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依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是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创新喷薄而出,这是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使然。在统筹推进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业提质增效、倍增发展为目标,谋划做大做强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正当其时。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要从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强市,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举措在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界限逐渐模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互相深度融合。不少制造业企业减少制造环节,把生产外包给其他企业。制造业企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其产品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并随产品出售知识和技术服务。一些服务业企业则凭借研发、设计、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宁波经济要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规划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强化科技创新应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新优势。

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强基础、添动力、增后劲。■

猜你喜欢
外贸宁波服务业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一图读懂宁波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