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河蟹生态养殖,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0-06-18 08:38李永建,赵威,董坤
科学养鱼 2020年5期
关键词:蜕壳池底河蟹

近年来,菏泽市以乡村振兴、渔业提质增效和渔民增收为总抓手,充分利用黄河故道丰富水利资源,示范引领沿岸渔民大力发展河蟹生态养殖,走出了一条减量增收、绿色发展之路,现将我市河蟹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设施及条件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30亩、水深1.2~1.5米、坡比1∶2.5。池塘用水引自黄河故道,水质清新无污染。沿池塘内侧距池埂2米处开挖回形沟,沟宽3米、深0.6米,让池底深浅有序,便于水草生长和河蟹栖息。进排水渠道分开设置,进出水口要用60目聚乙烯网袋扎紧封牢。池埂四周搭设钙塑板或双层塑料膜防逃。池塘按0.2千瓦/亩配备底增氧设备。

2.池塘修整与清塘 在上一养殖周期成蟹出塘后排干池水,清整池塘,修补渗漏,保留淤泥10厘米,冰冻曝晒池底。翌年在栽植水草10天前注水1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亩清野除杂。

3.设置暂养区 在回形沟深水区用围网设置扣蟹暂养区,待河蟹蜕壳两次、轮叶黑藻长至30厘米后再撤除围网。

4.种草投螺 采取多品种混合栽植,轮叶黑藻为主干水草,伊乐藻为低温过渡水草,苦草为补充水草。水温5℃以上在暂养区注水15厘米,采用切茎扦插方式栽植伊乐藻,4月在中央滩区播种苦草、栽植轮叶黑藻。水草沿增氧管条形分布,覆盖率占池塘面积的2/3。为抑制青苔滋生、培育优良藻相、促进水草生长,种草前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150千克。前期根据水质肥瘦、水草长势,结合河蟹蜕壳补钙,及时追施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钙,亩施量2~3千克。夏季水草容易疯长,要杜绝肥料施入,及时进行刈割,对过高、过密水草“打头”“开路”,并清除漂浮的水草。3月下旬投放经消毒的活螺蛳200千克/亩,7月再补投150千克/亩,为河蟹持续提供鲜活饵料,并改善底质。

二、养殖措施及管理

1.蟹种投放 蟹种为来自长江水系优良亲本繁育的1龄扣蟹,要规格齐、活力强、附肢全、无病无伤、无老头蟹。投放时间为3月中下旬,规格100~140只/千克,密度600只/亩。投放前将蟹种浸入池塘片刻再提出搁置,反复2~3次,进行缓苗处理,让鳃丝充分吸收水分,消除温差,再让其爬入暂养区。另外搭配0.2~0.3千克/尾鲢鳙鱼20尾,以降低水体肥度,控制浮游生物。6月中旬亩投放5~8厘米的鳜鱼10尾,以清除繁生的野杂鱼。蟹种和鱼种投放前均要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溶液药浴。

2.饲料投喂 饲料要求“前后精、中间青”。前期主要投喂动物饵料和扣蟹专用配合料,6-8月为防河蟹过早性成熟,主要投喂植物性饲料和粗蛋白质30%的配合料;9月后为促进膏黄肥满,提高河蟹品质,以动物饵料和粗蛋白质36%以上的成蟹育肥料为主。遵循“四定、四看”投喂原则,每天投喂两次,以傍晚为主。水草夹断得多、天气晴好、透明度高多投,第二天有剩料、阴雨天、蜕壳期要少投,水质差、河蟹上岸上草要停喂。动物饵料要新鲜无腐烂,并切成小块,玉米、小麦要熟化。

3.水质、底质管理 河蟹营底栖爬行生活,要求池塘底质好、溶氧丰富、透明度高。前期以注水为主,从3月投放蟹种,水深0.6米开始,随水温升高逐渐加深水位,盛夏期达最高水位。中后期以换水为主,每5~7天更换新水20厘米左右。前期为抑制青苔滋生,水质适当肥些,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中后期随着河蟹蜕壳长大,透明度要逐渐增大到50厘米。每15天(高温期7天)泼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优化水质,保持优良菌相。根据蟹底板发黑情况,每20天(中后期10天)施用底改颗粒分解络合池底有害物质;每15天用生石灰10千克/亩调节酸碱度,使pH在7.5~8.5。河蟹生长关键期每天22时至次日7时开启增氧机,连绵阴雨全天开机,确保水体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

三、病害防治

6-9月,定期用聚维酮碘消毒水体。5月和9月用硫酸锌粉兑水泼洒杀灭纤毛虫。每15天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多维制剂、免疫多糖、益生菌等,连用3~5天,增强河蟹免疫力。发现病蟹应及时诊断,抓紧治疗。

四、结果

9月下旬开始捕获,到11月中旬止,平均雄蟹170克/只,雌蟹130克/只。平均亩投入4900元,亩收入9065元,亩利润4165元,投入与产出比 1∶1.85,具体见表1。

表1 亩投入与产出情况元

猜你喜欢
蜕壳池底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蜕壳的歌唱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17次蜕壳
游白沙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