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黄颡鱼养殖中期水质调控

2020-06-18 08:38杨连雄王玉群
科学养鱼 2020年5期
关键词:底质蓝藻藻类

田 晶 杨连雄 王玉群

(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85)

6-8月水温高,黄颡鱼长势快速,是决定黄颡鱼养殖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投饲量大,鱼存塘量不断上升,水体内代谢产物、饲料残饵、微生物尸体积累速度快,水体承载量大易导致水质、底质恶化、水体理化指标超标、蓝藻暴发,严重的会引起黄颡鱼大面积死亡。现总结几点水质调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氨氮、亚硝酸盐调控

养殖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饲料的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微生物及藻类。

1.提高饲料利用率。科学投喂是关键,根据黄颡鱼的吃料情况而定,做到从开始吃料到吃料结束,人在池边观察吃料情况,才能避免饲料浪费、污染水质。天气、水温等各方面原因都会影响黄颡鱼的摄食,每天的采食量有差异,按照传统的投喂方法饲料浪费率大、养殖成本上升。

2.定期换水,将过剩的氮转移出去。养殖中期水体中的氮已经超过了池塘的自身分解能力,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已经无法处理过剩的氮源。从池塘移出,换入新水是最快的方法,高温期间建议每周换水两次。

3.针对水源不方便的池塘,每5~6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将过剩的氮源转化成藻类、浮游动物,通过花白鲢的摄食移除。

4.建议使用降解氨氮产品,第2天使用降亚硝酸盐产品,间隔4~5天再使用菌类稳定水质,这种降解方法持续时间长,不易反弹。

二、蓝藻控制、pH调控

蓝藻暴发常伴随着pH的上升,蓝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并耗氧,易引发池塘黄颡鱼慢性中毒、缺氧等症状。高pH会刺激黄颡鱼大量分泌黏液,黏液脱落,鱼体容易受细菌侵袭,腐蚀黄颡鱼鳃丝;过高的pH会抑制其他藻类的繁殖。高pH会影响池塘整个系统的氮循环,将水中氨离子转化成分子态的高毒性氨,引起黄颡鱼氨氮中毒。

黄颡鱼养殖密度大,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大量的排泄物、没有利用的氮在水体内沉积造成养殖水体氮磷失衡,引发蓝藻水华。蓝藻水华的发生,常引起pH上升。只针对pH用有机酸类调节往往治标不治本,效果不明显。要想pH长期稳定,必须先处理蓝藻。

蓝藻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是以杀灭为主。黄颡鱼养殖池不建议采用全池化学性方法杀灭,风险系数太高。可在下风口局部少量使用,全池配合乳酸菌一起使用,连续用两次,该方法没有副作用,在控制蓝藻的同时降低水体pH。

有条件的池塘可采用排出塘水的方法,将池塘水加满,哪边蓝藻多就在哪边开个出水口,反复几次再配合其他菌类使用,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黄颡鱼精养池尽量以生物、物理性治理方案为主,将风险降到最低。蓝藻处理过后,注意日常的养护工作,防止蓝藻再次暴发。每月定期使用乳酸菌稳定水体菌相,定期使用有机酸解毒,高温期间藻类死亡速度快,要防止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对黄颡鱼的危害,稳定水体pH,增加黄颡鱼食欲。

三、底质改良

黄颡鱼属于底栖生物,易受底质的影响,长期恶化的底质会造成黄颡鱼大肚子、肠炎、腹水等病。良好的底层环境对黄颡鱼的养殖至关重要。

6-8月投饲量大,黄颡鱼存塘量直线上升,对底质的污染也越发严重。针对不同类型的底质使用不同功能的产品,建议氧化型、分解型、絮凝型3种改底类产品交替使用,每月定期使用1次大苏打。

随着投饲量的增大,鱼个体增大,黄颡鱼是有占地习惯的鱼类,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易发生地盘的抢夺,水容易发浑。这种情况适合使用絮凝型底改,以澄清水质。

用竹竿取底泥,底泥发黑,腥臭味重,建议使用氧化型底改,以氧化底部环境、除臭。

用矿泉水瓶取底层水样,静置5~10分钟,底部有大量有机质沉淀,建议使用分解型底改,以分解底部过剩的有机质。

猜你喜欢
底质蓝藻藻类
有“青苔”,请慢行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动物体内有植物
4种高原裂腹鱼类对水流和底质的趋性研究
开放,活化英语资源应有“底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藻类——蓝藻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
可怕的蓝藻
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