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一)

2020-06-18 06:34□杨
老年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陈子昂

□杨 勇

《书谱》(局部) 唐·孙过庭

概 述

从草书发展脉络来看,自汉末张芝及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草书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后,历代书家想要有所超越难度颇大。唐代是一个强调法度、体制完备的朝代,在政治、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书法而言,楷书方面有“初唐四家”,草书有极具浪漫气质的张旭和怀素,而孙过庭无疑也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出现在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的《书谱》,不仅在我国书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孙过庭《书谱》不仅是古代草书范本中字数较多的名作之一,且以草法严谨著称,向来被认为是王羲之草书比较忠实的继承者。王羲之书法传世较少,且多为摹本或刻本。孙过庭《书谱》之用笔、结字颇得“王字”精神,所以在草书传承及发展的层面上就显得意义重大。《书谱》通篇参差错落,颇具浑然天成之妙,加之其细微的起承转合及提按顿挫之法具有的典范意义,后世学习草书者,莫不从孙过庭《书谱》中汲取营养。《书谱》产生至今1000多年来,其在草书发展史上的标杆性意义,必将一直延续下去。

孙过庭,《新唐书》《旧唐书》皆无传,生卒年不详,字虔礼,一作名虔礼,字过庭。据张怀瓘《书断》谓或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据窦《述书赋》谓或为富阳(今杭州西南)人。但孙过庭在《书谱》中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撰《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孙过庭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朱关田考证孙过庭于天授元年(690年)暴卒于洛阳,年约44。其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与书家王绍宗、名士陈子昂相友善。

孙过庭博雅能文章,擅长草书,尤妙于用笔,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张怀瓘《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吕总《续书评》)。他善于临摹古帖,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钟繇,可见对孙氏书法造诣评价之高。孙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所著《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宋高宗赵构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书谱》中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是书文并茂的典范。

除《书谱》以外,孙过庭尚有《千字文》和《景福殿赋》传世。明冯梦祯在《快雪堂集》中说:“余观《千文》真迹,出入规矩,姿态横生,如蛟龙之不可方物,似从右军、大令换骨来。”惜真迹已经散佚,现可见到的有《余清斋》《墨妙轩》法帖刻本两种。其中,《墨妙轩》本为宋人所书,托为孙书。《余清斋》刻本的《千字文》,用笔纯熟而不露锋芒,颇有气派。总的看来,孙过庭的《书谱》与《千字文》,皆脱胎于“二王”,从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王”法乳。而传世的《景福殿赋》则又是另一番气象,风格与《书谱》反差较大,所以历来有人怀疑其非孙过庭所书。

《书谱》(局部) 唐·孙过庭

猜你喜欢
孙过庭书谱陈子昂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五)
摘《书谱》孙过庭句
临帖孙过庭《书谱》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临帖孙过庭《书谱》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