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20-06-18 03:03曾艳王劲刘瑜彭翠翠金婕周旭曾东风
中国肿瘤临床 2020年9期
关键词:淋巴瘤眼部胃肠

曾艳 王劲 刘瑜 彭翠翠 金婕 周旭 曾东风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概念于1983 年由Isaacson 和Wright 首次提出[1],根据经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2]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新修订的淋巴瘤分类标准[3],MALT 淋巴瘤已被确定为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 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占总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的50%~70%[4],其临床病程缓慢,生存期长。MALT淋巴瘤主要来源于胃肠道以及非胃肠道部位,如结膜、甲状腺、唾液腺、眼眶、肺和乳腺等[5]。为了评估不同来源部位MALT 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对180例MALT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分析2012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80例MALT 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诊断确诊。

1.2 方法

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瘤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lactate dehydrogenase,IPI)、B 症状的存在、血红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诊断日期、治疗方式、体力状况评分(ECOG)、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随访截止日期。OS定义为从初次确诊时间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PFS定义为从初次确诊开始至疾病第一次进展、复发、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根据淋巴瘤原发部位不同,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分为3组进行分析:胃肠组、眼部组及其他组。

1.3 随访

患者出院后第1 年每3 个月随访1 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 次,随访形式为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相结合。随访日期截至2019年6月30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ALT 淋巴瘤患者的基本特征根据χ2检验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组间差异用Log-rank 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如表1 所示,180 例患者中,男性99 例(55.0%),女性81例(45.0%),胃肠组男女比例为1.1∶1,眼部组为2∶1,其他来源组为0.8∶1。发病年龄31~84岁,中位年龄57 岁。180 例患者中原发部位为胃肠59 例(32.8%),眼部66例(36.7%),其他结外原发部位包括肺、咽淋巴环、甲状腺、腮腺、睾丸等,共55 例(30.6%)。临床分期Ⅰ~Ⅱ期173例(96.1%),Ⅲ~Ⅳ期7 例(3.9%)。59 例胃肠MALT 淋巴瘤患者中22 例(37.3%)合并B 症状,24 例(40.7%)血红蛋白浓度降低,4 例(6.8%)IPI 评分>2 分。胃肠MALT 淋巴瘤与眼部、其他MALT 淋巴瘤相比较,3 组之间性别、B 症状、分期、IPI 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年龄、ECOG评分、LDH水平和β2-M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8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表1 18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续表1)

2.2 治疗情况

59 例胃肠MALT 淋巴瘤组患者中7 例行手术联合化疗,20例行单纯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19例行联合化疗,4例行胃局部放疗,9例放弃治疗。眼部组的66 例患者中,40 例单纯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6 例手术联合化疗,其化疗方案以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主,其中4 例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他部位组55 例中12 例患者放弃治疗,14 例行手术治疗,原发主要为甲状腺、腮腺的淋巴瘤。29例行联合化疗,主要为FC(氟达拉滨+环磷酰胺)、CHOP方案。

2.3 生存分析

随访日期截至2019 年6 月30 日,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6(1~81)个月,共20 例患者失访。180 例患者中9例死亡,胃肠组2例,眼部组2例,其他组5例,3、5年OS分别为98.0%和94.7%;随访中13例患者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3、5 年PFS 分别为97.2%和95.5%。胃肠组、眼部组和其他组3 年OS 分别为96.7%、100.0%和96.6%,5 年OS 分别为96.7%、95.5%和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图1);3 组3 年PFS 分别为94.2%、93.8%和94.4%,5 年PFS 分别为82.4%、86.6%和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图2)。对患者年龄、性别、B 症状、ECOG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IPI评分、B症状等指标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红蛋白水平(P=0.006)和β2-MG升高(P=0.013)为影响患者OS 的相关因素;β2-MG升高(P=0.004)为影响患者PFS 的相关因素(表2)。对患者年龄、性别、B 症状、ECOG 评分、血红蛋白水平、IPI 评分、B 症状等指标进行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红蛋白水平(回归系数为1.726,RR=5.618,P=0.01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图1 胃肠、眼部、其他来源MALT淋巴瘤OS比较

图2 胃肠、眼部、其他来源MALT淋巴瘤PFS比较

表2 180例MALT淋巴瘤患者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表2 180例MALT淋巴瘤患者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续表2)

3 讨论

本研究比较原发部位为胃肠、眼部及其他部位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MALT淋巴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眼部(36.7%)、胃肠(32.7%)、肺(10.0%)和腮腺(4.4%)。胃肠组男性发病率稍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1∶1),眼部组在男性中更为多见(男女比为2∶1),其他来源组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比为1∶0.8)。这与既往已发表的研究结果类似,有研究显示胃MALT淋巴瘤在男性中更常见[6-7],非胃部淋巴瘤更常见于女性[8-9]。眼部组淋巴瘤,与来自中国[10-12]、日本[13-14]、韩国[15-16]等亚洲国家的研究相似。而西方国家的研究报道来源于眼部MALT淋巴瘤更常见于女性[17-19]。结论不一的原因未明,亟需进一步研究男女眼部MALT淋巴瘤患者比例不同的地理差异及原因。MALT淋巴瘤的治疗方案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疾病累及范围、伴随疾病,以及其他的影响因素等。手术曾被认为是胃肠部淋巴瘤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针对MALT淋巴瘤的治疗方式趋于多样化、个体化和联合化,尤其在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中手术治疗有逐渐下降的趋势。Selçukbiricik等[20]报道7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行手术与保守治疗比较OS无显著性差异,基于其多变量分析,治疗方式与OS无关。本研究中,胃肠MALT淋巴瘤组7例行手术联合化疗,20例接受单纯抗HP治疗,19例接受联合化疗,4例行胃局部放疗,9例放弃治疗。MALT淋巴瘤对放疗敏感,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出,MALT淋巴瘤Ⅱ期、HP阴性或抗HP治疗后肿瘤残存患者的标准治疗仍为放疗[21]。目前,治疗胃淋巴瘤的手段已从手术切除转变为局部治疗以便保存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放疗对于胃部淋巴瘤的治疗至关重要[22]。非胃来源MALT淋巴瘤的治疗尚无共识,手术切除、单纯放疗、手术结合放疗、联合化疗等治疗方式多能取得良好效果。Tanimoto等[23]报道仅在活检或单纯手术切除后即可较好地局部控制Ⅰ期MALT淋巴瘤,69%患者无需进一步治疗,5、10年OS可达到94%,15年OS为71%。然而,也有报道显示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局部控制率较差,单一手术切除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结合放疗[23]。目前,非胃来源MALT淋巴瘤Ⅰ~Ⅱ期患者以局部放疗为主,Ⅲ~Ⅳ期患者首选联合化疗。与发生在其他部位MALT淋巴瘤有所区别,眼部MALT淋巴瘤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有关,故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治疗可能存在价值[24],同时治疗前进行详细的眼部专科检查,了解肿瘤对视力功能及眼肌的影响,强调对视力功能保护以及后续治疗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注重治疗后并发症。最终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淋巴瘤病变位置、大小、深度、对视功能的影响、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来综合权衡。在临床工作中,某些肿瘤相关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β2-MG为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β2-MG是一种白细胞抗原的轻链蛋白,存在于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大部分有核细胞均能分泌β2-MG,尤其以代谢活跃的肿瘤细胞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β2-MG为影响OS和FPS的预后因素(P<0.05),提示β2-MG>参考值可作为预后不佳的指标。张浩然等[25]研究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后,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说明β2-MG水平高低与肿瘤负荷大小密切相关,其水平变化可预测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低血红蛋白值和低血清白蛋白值为淋巴瘤患者的负性预后因素[26]。本研究发现在59例胃肠MALT淋巴瘤患者中22例(37.3%)出现B症状,24例(40.7%)血红蛋白浓度降低,4例(6.8%)IPI评分>2分(3项指标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胃肠来源的MALT淋巴瘤患者多存在全身消耗症状,考虑与肿瘤消耗及消化道出血有关。此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与OS相关(P<0.05),提示临床医师对于胃肠MALT患者尤其应注意其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MALT淋巴瘤可起源于全身不同部位,其临床进展缓慢,OS较长。β2-MG和低血红蛋白可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预后指标。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后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为实现不同部位来源MALT淋巴瘤的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亟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淋巴瘤眼部胃肠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窥见眼部瑜伽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