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神经肌肉分布取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20-06-18 11:11吴小芳贾斌斌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口角合谷特发性

吴小芳,贾斌斌

(子长县中医医院,陕西 延安 7173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本病与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神经变性而发病[1-2]。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遗留有面瘫、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研究通过对按神经肌肉分部取穴和按传统针灸取穴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针灸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60岁,平均年龄33.85岁,病程1~29天,平均10.24天,H-B分级[3]:轻中度13例,重度3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4.21岁,病程1~27天,平均10.36天,H-B分级[3]:轻中度14例,重度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有以下情况者不予纳入

①脑血管病患者;②脑肿瘤以及颅脑外伤者;③颅内感染者;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者;⑤不同意分组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操作方法:面部取穴:阳白、太阳、翳风、地仓、颊车,循经取穴合谷,足三里,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泄热。选择30号1.5寸毫针行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急性期面部取穴少且轻刺激,肢体远端行泻法,恢复期用补法,加用艾灸,面部行电针治疗,1次/天,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

1.3.2 治疗组 按神经肌肉分布取穴治疗,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面神经麻痹后出现面部表情肌的瘫痪,笔者按照神经肌肉分布进行取穴,操作方法:根据H-B分级评定患者瘫痪表情肌,取其对应的穴位(表情肌表浅,刺入不应太深),电针正负极接在同一表情肌上,并取翳风穴(正对面神经主干)和合谷穴(面口合谷收),1次/天,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

表1 面神经所支配肌肉与对应穴位对照表

1.4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达Ⅰ级。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显效:达Ⅱ级。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颧肌肌力约为徒手肌力Ⅳ级,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

好转:由Ⅳ—Ⅵ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无效:经3个月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以上。

2 结 果

根据表2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有效率对比

3 讨 论

面神经麻痹与面神经有直接关系,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入腮腺,分支交织成丛,由丛发出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肌,面神经在颅外损伤仅累及躯体运动纤维,造成患侧面肌瘫痪。面神经麻痹按神经肌肉分布取穴可有效促进患侧面神经的传导功能的恢复,针对性地增强对面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刺激强度,改善患侧面部肌肉的活动,能显著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口角合谷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特发性腹痛一例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