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18 11:12林璟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重度

林璟玉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颅脑外伤属于常见疾病,病死率与发生率较高,该疾病存在严重病情,变化速度较快,经常伴有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实施合理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成功抢救的概率[1]。本课题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试验将本中心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送往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患者经等量电脑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值在20~64岁,均龄值数(42.38±3.76)岁;对照组中,有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值在21~65岁,均龄值数(43.57±3.28)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①常规急救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吸痰等。②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观察组。首先,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很多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反射消失症状,无法自主将分泌物、呕吐物排除,很可能引发窒息情况。在急救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需保持通畅的呼吸道,使其吸入纯氧,帮助患者头部向一侧偏,及时将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清除,关键时给予气管插管。其次,创建静脉通路。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收缩压较低的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有休克情况出现。第三,转送。很多重症患者都需转送医院治疗,在进行转送时,应与其他科室加强交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为患者开始通绿色通道,合理完成相应的交接工作,将人文护理体现在护送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指标为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转运时间。各项指标时间越短,临床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别采用(±s)和率(%)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检验值分别是t和x2,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

2 结 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急救前评估时间、转运时间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s)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s)

分组 n 昏迷时间(d) 住院时间(d) 急救前评估时间(min) 转运时间(min)对照组 38 13.57±2.04 52.36±4.13 7.23±1.46 35.10±1.92观察组 38 8.24±1.05 35.97±3.10 4.16±1.53 20.37±1.44 t 14.320 19.565 8.948 37.8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重型颅脑外伤若是由直接损伤造成的,很容易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该疾病若是由间接损伤造成的,会引发脑重症、脑水肿等症状,若没有及时治疗,会表现出不良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加强患者院前急救,能够提升护理效果[2]。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更加制度化、科学化的实施护理干预,加快患者救治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生命[3]。本次实验主要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干预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昏迷时间(13.57±2.04)d、住院时间(52.36±4.13)d、急救前评估时间(7.23±1.46)min、转运时间(35.10±1.92)min,各项临床指标均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所获取的护理效果更优,能够弥补常规干预中存在的不足。

总而言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获取理想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重度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宫斗剧重度中毒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