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2020-06-18 11:12王立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韧带软骨准确率

王立霞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四平 130700)

膝关节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损伤疾病类型,以往多通过CT和X线平片进行检查和诊断,均可获得诊断效果。然而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1],单纯应用CT和X线平片无法明确患者关节软骨以及韧带的具体损伤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广泛的新型诊断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同时辐射性的低,也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将着重探究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通过运用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69例膝关节损伤病例,性别比,男∶女=42∶27;年龄22~68岁,均值(43.5±0.3)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创伤39例,重物压伤共计24例,高空坠落致伤6例。

1.2 方法

入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CT检查与核磁共振检查,(1)CT检查:应用我院多排螺旋CT仪,检查过程中保持膝盖部位伸直,将患者膝关节作为扫描中心,其中左右范围为1 mm,上下范围为250~300 mm,相关参数设置如下:120 kV、250 mA、螺距0.8。在扫描完毕后分别实施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重建。(2)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我院核磁共振仪,患者保持仰卧位,以膝关节中心进行扫描,同时指导其保持膝关节外旋约15°,在检查期间叮嘱患者维持肢体平稳,避免乱动,同时也可适当应用海绵垫妥善固定,保障交叉韧带可见,分别运用自旋回波、短时反转回复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实施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全面重建。

1.3 评估指标

统计CT与核磁共振在患者膝关节不同损伤类型中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 17.0分析,标准差以(±s)描述,行x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核磁共振在患者本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韧带损伤中的检出率以及膝关节损伤总体诊断准确率方面均高于CT检查,且比较中P<0.05。见表1。

表1 CT与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 论

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并且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然而人体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在受损之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撕裂情况,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治疗难度,还需要在治疗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患者膝关节损伤以及具体损伤情况的明确诊断,以便于为后期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以往临床中都通过X射线和CT等进行检查和诊断,此两种检查方式虽然可实现对骨折情况的有效探查,例如,可实现对患者局部软组织情况和骨折线情况的观察。然而X线与CT检查中对于患者骨折实际损伤程度等相关信息无法充分全面的获取,因此在检查过程中还具有较高的局限性,若具有骨碎片情况,则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诊断难度。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传统的CT、X线等诊断方式相比,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无创性高和可重复性以及高对比度解像力和多参数以及多序列成像等优势,同时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软骨以及关节周边组织情况,有利于实现对患者软骨受损情况的判断。并且从本次的对比结果中来看,通过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在患者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且在半月板损伤、骨质变化、关节腔积液以及韧带损伤等检出率方面均高于CT检查。这也证实,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通过运用核磁共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韧带软骨准确率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