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2020-06-18 11:12王海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血管

王海汀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分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期间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共100例患者,根据药物类型的不同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男女人数为28例、22例,年龄、体重平均值分别为(56.57±10.72)岁、(63.72±11.38)Kg,平均病程为(8.79±1.73)年,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三种冠心病发作类型。对照组年龄、体重、病程平均值分别为(57.94±11.31)岁、(64.92±10.72)Kg、(8.75±2.14)年,患者冠心病发作类型与上一组相同。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规范完成股动脉或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显示下,针对冠状动脉狭窄≥75%的目标血管,进行支架置入术[1]。

在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防治中,将低分子肝素注射用于对照组,药物剂量为0.4 mg,每次用药的时间间隔为十二小时。

将氯吡格雷药物用于观察组,每次使用剂量为75 mg,从术前一直持续至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用药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栓素B2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的应用下,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s)为计量单位,%为计数单位,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与用药前相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栓素B2水平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栓素B2指标改善情况较为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血栓素B2水平比较(%)

3 讨 论

氯吡格雷归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中的一种药物类型,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持续至术后半年,指导患者服用该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尽快康复[2]。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血栓素B2水平显著降低,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中,氯吡格雷药物的使用更值得推广与采纳。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