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2020-06-18 11:12樊福强张亦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樊福强,张亦丽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沾化区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 256800)

脑卒中常见类型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最近几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的复发率与致残率均极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加大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1]。为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本文作者对2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2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按照临床所用治疗方法将分为阿替普酶组与联合用药组。阿替普酶组125例,男74例,女51例;年龄56~83岁,平均(62.18±3.27)岁。联合用药组1 2 5例,男7 3例,女5 2例;年龄55~84岁,平均(62.92±3.31)岁。组间年龄等资料对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阿替普酶组:基于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取注射用的阿替普酶,0.9 mg·kg-1,总剂量10%在最初1 min内注射完,而剩余剂量则加入到100 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并在随后60 min内持续注射,需要在第一天内注射完。溶栓后24 h复查颅脑CT,将脑内出血情况排除,如果没有出血情况再给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d抗血小板治疗;1周/1疗程,治疗2个疗程。

联合用药组:基于阿替普酶组前提下增加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两次滴注间隔时间大于6 h;1周/1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临床效果评价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几乎退去并无残疾,NIHSS评分下降不低于90%,判断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残疾程度<小于3级,NIHSS评分下降在59%~90%之间,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残疾程度甚至恶化,NIHSS评分无下降或者下降不超过50%,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 结 果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n(%)]

3 讨 论

丁苯酞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药物之一,能够对脑血循环起到改善作用,并且该药还能够对缺血区血管新生起到促进作用,加大缺血区脑血流,对能量代谢起到改善作用,对抗氧化应激,缓解脑水肿等,甚至在多种机制的帮助下起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中,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