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疗效比较

2020-06-18 11:12周姗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磷酸钠果糖

周姗姗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住院的小儿心肌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总共观察对象80人。其中参照组患者40人,男性小儿22人,女性小儿18人,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4岁;治疗组总共患者40人,男性小儿21,女性小儿19,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3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法,其方法如下:患者小儿身体体质不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确定是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开展,一般情况采用抗病毒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为主,同时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小儿注射Q1030和维生素C,使用的计量为60 mg和100 mg/kg,使用次数为每天一次。除采用药物干预以外,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要求小儿以清淡食物为主,每天适当锻炼,以此来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1]。

1.2.2 治疗组

对于40名患者幼儿,在治疗期间,除采用参照组治疗方法以外,还对患者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和磷酸肌酸治疗。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每日注射果糖二磷酸钠一到两次,每次使用剂量为100 ml,但是使用该种药物治疗时,需要有着相应的注意事项,要求是45分钟内完成注射;同时还为患者注射磷酸肌酸,在使用时是每天一次,剂量为500 mg/kg,治疗周期为14天[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和磷酸肌酸的治疗效果,参照组显效人数为16人,有效率40%,有效人数13人,有效率为32.5%,无效人数是11人,无效率为27.5%,总体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总人数40人,显效人数23人,有效率57.7%,有效人数为16人,有效率为40%,无效人数1人,无效率2.5%,总体有效率为97.5%,从两组对比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P<0.05),且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结果对照表[n(%)]

3 讨 论

在世界医学研究过程中,对小儿心肌炎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小儿心肌炎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3]。引发小儿心肌炎主要病毒有两种,一种柯萨奇病毒,另一种为埃克病毒,这两种病毒入侵小儿身体时,会引起小儿的机体免疫反应,造成后果是对小儿心肌损害。在当前的医疗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这些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治疗小儿心肌炎,但是治疗过程中不能够达到全部治愈,因此治疗时还有提升空间。本组研究项目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和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从研究的结果中,参照组显效人数为16人,有效率40%,有效人数13人,有效率为32.5%,无效人数是11人,无效率为27.5%,总体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总人数40人,显效人数23人,有效率57.7%,有效人数为16人,有效率为40%,无效人数1人,无效率2.5%,总体有效率为97.5%,从两组对比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因此采用的果糖二磷酸钠和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效果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加果糖二磷酸钠和磷酸肌酸治疗,能够对小儿心肌炎治疗明显提升,因此在现在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该种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磷酸钠果糖
磷酸钠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次磷酸钠废渣制备亚磷酸钠的工艺研究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急性心梗的作用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