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06-19 07:59马春霞李育芳冯艳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0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马春霞 李育芳 冯艳娜

摘 要:高校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将课程思政贯彻在教育教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受众理论视角探析大学生思政工作得到三点启发:思政工作应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和发展性。以受众理论重新审视目前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如下:主体性缺乏,参与性不够;文化规范缺乏,融合性不够;意见领袖缺乏,渗透性不够等问题。根据理论启发,结合思政工作实际,针对思政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如下:一是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性,突出教书育人在思政工作的核心作用;二是强化大学生的群体规范,突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在思政工作的载体作用;三是强化“意见领袖”的引领,突出网络在思政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关键词:受众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120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暴力色情的各类“门”事件、新闻焦点和热点话题在网络及自媒体上频繁发酵,此时负面意见时常会占上风,主旋律和正能量总是被淹没。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政工作缺乏有效途径,采取生硬的灌输和说教,使得大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甚至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工作是辅导员的事,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现象,更有甚者个别教师自身出现道德缓坡,这都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诸多问题。高校如何贯彻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如何开展思政工作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是高校应思考的问题。

1 受众理论及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启示

(1)受众理论的核心观点。

受众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传播活动中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的总称。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构的现代传播学理论。受众理论的主要观点从三个角度梳理分析:一是从传播过程分析主要有两级传播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是在两级进行传播,第一级是媒介把信息传递给特殊的受众——意见领袖,第二级再从意见领袖通过人际传播把信息传递给大多数的受众。

(2)受众理论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启示强调了受众的主体地位和受众的内在动力机制,从受众的需要、动机和个性心理差异出发,来说明决定传播效果和受众接受程度的是受众心理因素本身,而不仅仅是媒介和信息。依据社会参与论,教育要达到理想效果,应让学生参与传播,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存在,而不是被动的存在。第二,思政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社会性,强调大学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依据社会关系论,学生的社会关系影响着他们对思政内容的选择,从而也制约着学生接受过程和效果。第三,思政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强调大学生并不是无变化的存在。依据使用满足论,大学生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受到思政也是不一样的,思政应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

2 以受众理论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问题

从受众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思政活动,对于提高思政是具有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理论得到启发,来重新审视思想教育活动的相关问题,能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方向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2.1 主体性缺乏,参与性不够

一是从教育的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及形式上,都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主体地位,与受众理论中的个性差异论和使用满足理论所述差距甚远。教育目标更多的考虑完成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尤其是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背枯燥的概念和理论,使他们产生厌恶和反感,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理论,存在追求量而不求质的现象;思政的方式、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呆板,仍采用传统的单纯灌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记忆记忆,为的只是考试成绩,在价值观和思想上并未产生真正的共鸣。二是从思想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无论是思想教育课堂还是日常思想教育,学生的参与缺乏,学生存在明显的“被动性”。

2.2 文化规范缺乏,融合性不够

一是思想教育存在“急于求成”现象,预想通过讲解式的、运动式、通过铺天盖地标语式的教育,只会加深学生的反感,依据文化规范论,思想教育不是直接的、一蹴而就的,而应追求一种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二是思想教育融合性不够,缺乏载体,思政教育要与社会和学校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未能有效的把思想教育融在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的文化规范力量。三是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性,学生的思想受到家庭、同学、老师等社会关系的影响,要全面的去看待学生日常的表现,应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教育效果具有持久性。

2.3 意见领袖缺乏,渗透性不够

一是意见领袖缺乏。无论在大学生日常思政中,还是在网络思政中,思想教育的大学生意见领袖缺乏,未能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在发性事件和热点性话题出现时,时不时有负面的意见领袖占了上风,未能正确引导舆论,使得主旋律和正能量得不到发挥。二是渗透性不够。大学生思想教育侧重显性教育活动,而隐性的教育则重视不够。

3 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对策

3.1 强化师生的主体性,突出教书育人在思政工作的核心作用

依据“社会参与论”,高校应把师生作为主体,让师生有表达意见,观点,和将自己拥有的和周围的信息及时传播出去的愿望,让广大教师、学生自己参与传播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觀点,从而影响他人。一是要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要深刻认识到思政工作不仅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事,而是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高校应突出教书育人在是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教师加强课堂设计,主动把思政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巧妙的不失时机的开展德育工作,有时教师在课堂上画龙点睛一笔,有时一个故事或一句话让学生受益匪浅,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也应该是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最有效途径。二是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主动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开展传播。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应让大学生在情景中得到体悟,应注重让学生对其理念的领悟和体会。同时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交流自己的体会,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

3.2 强化大学生的群体规范,突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在思政工作的载体作用

依据“文化规范论”,思政工作对大学生的改变不是直接的、一蹴而就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里,思政工作应以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为载体,循序渐进改变学生思想和行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他们的思想,塑造校园文化,重点塑造感恩文化,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有从社会实践出发,着重发挥育人的功能,真正做到让大学生知行合一。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是要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为人民服务中得以提升。

3.3 強化“意见领袖”的引领,突出网络在思政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中的活跃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容易接受网络观点的潜在影响。依据“两级传播理论”,培育 “学生意见领袖”并发挥其有效影响力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方式。很多意见领袖都通过多发帖和发新奇的帖子吸引人,增加点击率,将此视为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成功,并结合实际工作,注重培育学生的意见领袖。二是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建设网络平台。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工作是一个网络时代的新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科学地引导这个特殊的群体,使之能够在网络上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进步,发挥正能量。尤其是突发事件,意见领袖的富有个性化的评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势。高校也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见领袖培养,在学生的宿舍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意见领袖的正向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强.传播学受众理论论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94-98.

[2]王贤卿.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政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99-103.

[3]毕红梅,李婉玉.受众理论视阈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有效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6,(4):1-5.

[4]董璐.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5]唐昆雄,郭蕊.受众理论与思政接受过程的相关性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5-99.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刘川生.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2):119-124.

[8]孙茜,刘作权.高校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34-35.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