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态活水”培育刀鱼种试验

2020-06-20 04:06曹文景李荣福寇祥明顾树信王守红王曙光吴雷明
水产养殖 2020年6期
关键词:活水鱼种饵料

曹文景 ,李荣福 ,寇祥明 ,顾树信 ,王守红 ,王曙光 ,吴雷明

(1.镇江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扬中 212000;2.扬州市水产学会,江苏 扬州 225003;3.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

长江刀鲚俗称刀鱼,是传统名贵水产品——“长江四鲜”之一[1]。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和捕捞强度加大,刀鲚资源逐渐衰退,价格暴涨而成为奢侈品。刀鲚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往往“离水即死”,是极难养殖的名贵水产动物[2]。近年来,随着刀鲚“离水即死”、人工繁育等技术难题的突破,正在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兴名贵养殖鱼类[3]。尤其是在苗种培育阶段,正是其由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转变为人工饲料的阶段,是刀鲚人工养殖的关键期[4]。为了提高长江刀鲚鱼种培育效果,2019年镇江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生态活水调节养殖水质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实施,开展了“生态活水”培育刀鲚鱼种试验,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应用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与准备

试验在镇江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试验池和对照池条件一致。面积均为7.5×667 m2,水深 1.8~2.0 m,池塘长宽比约 2∶1,池底淤泥较少。进排水分开,并设置进排水设施,进水口网套是规格为60目(孔径为250 μm)的过滤筛绢网袋。排水口设有一道30目(孔径为600 μm)的拦网。7月初用生石灰100~200 kg/667 m2或者漂白粉20~30 mg/L的剂量全塘泼洒,清除野杂鱼,杀灭有害生物等感染源,消毒后干塘曝晒。在刀鲚鱼种下池前10 d进水,水深1 m,并开始培水,随着水色浓度升高而加大水深至1.8 m,并在放养前1 d,用解毒调水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为“生态活水”培育做好准备工作。

1.2 机械设备安装与使用

试验池-1和试验池-2均于8月28日各安装了1台和2台增氧活水机,增氧活水机的活水机部分功率为85 W,为生产季节全时段、全天候开机,微孔增氧部分为370 W,晴好天气一般无需开机,主要在阴雨天气或凌晨开机[5]。对照池安装了1台1 500 W水车式增氧机,为下午开机2~3 h,以及在阴雨或闷热天气夜晚开机。

1.3 设置防鸟网

在池塘两边横向的塘埂上每隔30 cm插一根木桩,总共插30根,池塘纵向的塘埂上每个20 cm插一根木桩,总共插40根。然后用反光防鸟线分别在横向纵向拉直拉紧。

1.4 刀鲚苗放养

放养时间2019年8月1号。在晴天上午太阳光弱时搬运刀鲚鱼种,搬运工具选择300 L蓝色塑料方桶,加苗池水至2/3处,配以0.5%~1.0%的盐,每个桶装运刀鲚苗800~1 000尾。运输桶上方设置遮阳网。运输刀鲚苗的运输桶内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达到1℃以内时再放养。在运输到养殖池塘后,先将运输桶漂浮在养殖池塘水中,慢慢掺入养殖池塘水,直至水温接近,再缓慢将刀鲚鱼苗放入池水中。放养情况见表1。

1.5 饵料投喂

刀鲚鱼种培育阶段前期饵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如轮虫、裸腹藻、桡足类等。后期投喂人工饵料。

1.5.1 活饵料培育 刀鲚鱼种培育阶段前期饵料一般按照鱼种培育池1∶3比例安排饵料生物培育池。饵料生物培育池在清塘后加水40 cm,按100~150 kg/667 m2投放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并将鸡粪分成数个点堆放在水中。饵料生物培育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培育的第7—10天,采用人工拉网或饵料生物采集器收集。饵料生物塘分2~3个批次发塘,第一批发塘饵料生物开始的第7—10天,第二批饵料生物塘即开始培育,以保证刀鲚苗的饵料生物的均衡供给。

1.5.2 活饵料投喂 刀鲚鱼种培育阶段前期活饵料投喂量按存塘鱼体重的15%~25%测算。一般每个刀鲚鱼种培育池每天投喂1次,按每667 m2鱼种培育池750~1 000 g饵料生物量进行投喂。或根据培育池中剩余饵料生物密度推算出在塘刀鲚苗种每天的摄食量补充投喂,并随着天气和刀鲚苗种生长适度增减[1,4]。

1.6 微生态制剂使用

本试验采用水菌灵、生物调水1号和水菌灵、生物调水2号配合使用,正常用量为每667 m2刀鲚鱼种培育池各使用50 g。在首次使用或在使用过各类消毒剂、杀菌剂和抗菌素等药物后,用量加倍,即上述两种微生态制剂每667 m2刀鲚鱼种培育池各使用100 g。每隔20~30 d按正常用量使用1次。

1.7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做好日常巡塘工作,早中晚池塘注意水色变化,观察刀鲚鱼种的活动情况,如刀鲚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病鱼、死鱼,进排水口过滤网和闸网是否损坏,以便采取相关措施。鲚种培育池以投喂饵料生物为主,水色变清时,试验池一方面通过及时排水、注换新水等措施来实现浮游植物品种更新和新老交替,或是使用单胞藻补充数量。同时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以利于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有效调控。

2 结果与讨论

2.1“生态活水”全面持续改善池塘生态环境

刀鲚是天然活水中栖息生长发育的水产动物,对水质要求极高。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上层,但白天光线强烈时,则栖息于水体下层[3]。因此,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下层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刀鲚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调控养殖水质是刀鲚养殖成败的关键。“生态活水”继承了中国传统池塘养鱼“三塘(养鱼塘、育饵塘和氧化塘)合一”技术特色[5],将增氧活水机与微生态制剂配合使用造就“生态活水”,形成微速循环流动状态的高效“微生态系统”[6-7]。这个“微生态系统”相比自然池塘,增加投放了含有高活力有益菌的微生态制剂,形成了有益菌的活力优势和密度优势,同时增氧活水机造就的高溶氧微速循环流水,保持养殖水体上下水层持续垂直交流,使夏秋高温季节池塘水质净化过程由局部空间与部分时间(晴天白天在上层,凌晨和阴雨天气在下层),由割裂、分离的间隙性过程转变为整体、连贯的持续性过程,使有益菌、溶解氧持续高效作用于水底淤泥中有机污染物,既提升了养殖水体下层溶氧,又加快了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6-7],全面持续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在养殖水体中,尤其以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对苗种生长发育阶段影响较大。试验期间对试验池和对照池上述两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具体见表2。结果显示:在试验初期,试验池-1、2与对照池的水质指标是一致的。在试验中期,试验池-1、试验池-2水质均好于对照池。其中氨氮指标试验池-1与对照池一致,试验池-2则比对照池低50%;亚硝酸盐则分别比对照池低83.3%和86.7%。在试验后期,水质改善更为明显,其中氨氮指标试验池-1、2分别比对照池低75.0%和87.5%,亚硝酸盐指标分别比对照池低87.5%和90.0%。刀鲚鱼种培育池水质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刀鲚苗种摄食和生长。

同时,“生态活水”的交换、运送和净化作用,使养殖水体中“氧债”及时产生、及时偿还,防范了“氧债”累积,抑制了黑臭淤泥沉积,全面改善养殖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因无氧债累积,避免了养殖池塘在凌晨或突发雷阵雨时发生爆发性耗氧,彻底消除了“浮头”“泛塘”风险[8-11],也减少了疾病发生。

表2 刀鲚种“生态活水”培育池水质状况

2.2“生态活水”促进生物活饵料繁育和苗种生长

刀鲚苗种阶段主要食物是鲜活浮游动物,主要靠人工培育[1]。在该试验中,“生态活水”培育刀鲚苗种,在投入有益菌快速繁殖后,不仅加快净化了池水中和底泥表层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N、P、C等营养元素,及时持续运送到水体上层,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12-13],而且水中大量繁殖的有益菌及其菌团(絮团),也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适口饵料,从而将有害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有益营养性食物[14],另外,增氧活水机造就的微速循环流水,将淤泥表层沉积的部分有机物运送到水体中上层,这些有机物中的一部分也能成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来源[15-16],从而多途径增加了刀鲚苗种生物活饵料来源,减少人工投喂饵料。故在试验池-2人工饵料投喂量仅为对照池投喂量的1/8的情况下,反而比对照池增产30.5%。

由于“生态活水”快速改善并稳定维持养殖水体良好生态环境,使养殖水体“四维”全时空利用,从而扩大了养殖空间,延伸了养殖时间,提升了养殖容量,提高了饲料效率,促进了水产动物健康成长,提高养殖了苗种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9]。具体试验情况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池塘和减少投喂等情况下,2个试验池刀鲚鱼种平均体长分别为15.4 cm和15.6 cm,比对照池大10.8%和12.2%;体质量分别达8.34 g和8.43 g,分别比对照池大10.9%和12.1%。尤其是试验池-2,在放养密度比试验池-1高出4.5%,入池体质量比试验池-1低出7.7%的情况下,出池体重却比试验池-1高出1.1%。群体净增重倍数差异更为明显,试验池-1比对照池高出20.4%,试验池-2更高出32.8%。由此可见,“生态活水”对于加大刀鲚苗种快速成长具有显著作用。

表3 “生态活水”培育刀鱼种饵料投入与生长速度

2.3“生态活水”能预防疾病,大幅度提高育种产量

水产动物病原体大多是条件致病生物,水产动物发病往往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有关[17]。微速循环流动的“生态活水”使溶氧和有益菌均匀分布并处于“运动”状态,均衡降解有机污染物,抑制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避免了刀鲚种发病,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同时,“生态活水”有利于促进浮游动物的持续快速繁殖[9],而浮游动物含有大量活性物质,也有利于提高刀鲚苗种培育成活率,故试验池-2和试验池-1均高于对照池。试验池刀鲚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分别达77.9%和78.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7.7个和8.0个百分点。具体“生态活水”培育刀鲚种培育试验结果见表4。

“生态活水”试验池苗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全面提高,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试验池刀鲚种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9.06 kg和20.22 kg,分别比对照池高出23.0%和30.5%。尤其是试验池-2安装了2台增氧活水机,使长宽比较大的试验池形成了全时空(全水层、全时段和全天候)微速循环流动的“生态活水”,水质明显好于对照池,也好于仅安装1台增氧活水机的试验池-1。试验池-2比对照池增产30.5%,比试验池-1增产6.1%,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由此证明,对于长方形池塘来说,每台增氧活水机负担7.5×667 m2水面显然不足,根据水面长宽比例,每台以承担3×667~5×667 m2水面水质调控为宜。

表4 “生态活水”培育刀鱼种培育试验结果

2.4“生态活水”培育刀鲚种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

用于制造“生态活水”的增氧活水机为节能机械,活水机部分仅85W,一般24h开机仅耗电2kW·h;微孔增氧部分也仅370 W,仅在阴雨天气开机。试验池分别比对照池节能81.4%和62.8%(表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因为“生态活水”净化了水质,试验池生态环境良好,刀鲚苗种处于健康成长状态,而且促进了生物饵料繁育,再加上很少注水换水,用药也很少。药物成本仅为对照池的75.4%和32.3%。加上人工投喂饵料减少,从而使“生态活水”培育刀鲚苗种的成本明显降低,每千克鱼种成本试验池-1和试验池-2分别为1 372.55元和1 369.07元,分别比对照池节本19.2%和19.4%(表5)。因此,“生态活水”培育刀鲚种节电、节水、节省饵料,全面降低生产成本[8]。

由于“生态活水”能促进刀鲚苗种健康成长,提高了苗种规格质量,显著增加产量,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增加销售额,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产值计算中,表中苗种单价均按每尾15元计算,并未因为试验池刀鲚苗种规格质量好于对照池,按更高价格计算,即只计算了成活率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试验池每667 m2均纯效益分别达8 130元和8 294元,比对照池分别高出1.08倍和1.13倍。充分证明,“生态活水”培育刀鲚鱼种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表5 “生态活水”培育刀鱼种成本分析 元

3 结论

“生态活水”能全面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并保持稳定性,丰富刀鲚种浮游动物活饵料来源,并持续稳定供给,促进了苗种快速健康成长,消除“浮头”“泛塘”风险,省水省电节本,提质增产增收。每kg鱼种成本分别比采用常规培育方法的对照池节本19.2%和19.4%,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增加23.0%和30.5%,单位面积纯效益比常规培育方法提高1.08倍和1.13倍,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活水鱼种饵料
香饵
香饵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为有金融活水来
渠清源于活水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