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放疗的疗效观察

2020-06-20 08:46季元红吴少兵孙小兵武小玲马高见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病灶

季元红 吴少兵 孙小兵 姚 钧 武小玲 马高见

(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四病区,江苏 盐城 224000)

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发病率在全世界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第8位,病死率占全世界恶性肿瘤病死率第6位,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其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不能手术的食管癌,如病灶部位较高、病期较晚、身体合并不宜手术的基础疾病及心理因素等,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其中食管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20%~73%,75%~96%[1]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局部未控或复发,其中距离放疗结束时间小于半年的定义为未控,距离放疗结束时间大于半年的为复发[2],复发后5年生存率为0%~11%[3]。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是治疗难点,再程放疗是食管癌放疗后复发主要治疗手段,现就本院既往收治的24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放疗患者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胃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复发,病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或低分化癌;复发时间距首次放疗结束时间≥6个月,KPS评分≥70分,可进半流质或软食;食管钡餐证实无溃疡、穿孔;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无放化疗禁忌证;所有患者接受普通二维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1.2 一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收治于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55~80岁,平均68.13岁,中位年龄:68岁。复发时间8~19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60.5个月。初次放疗分期:对资料齐全的7例患者按2010年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4]分期,其中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1例。24例患者中首次治疗为传统模拟机下定位常规外照射10例,三维适形放疗14例。再程放疗分期:Ⅰ期18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复发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2例,低分化癌:2例。复发时病灶位于食管部位:颈段:0例,食管胸上段(18~24 cm):8例,食管胸中段(24~32 cm):15例,食管胸下段(32~40 cm):1例。复发时症状:声嘶:2例,胸骨后不适:1例,进食不畅:21例。单纯原发病灶复发:21例,原发灶复发伴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10例(1例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4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1例合并贲门癌术后);14例不合并基础疾病。23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行姑息性化疗,平均化疗周期1.8个,化疗方案为紫杉类、顺铂、氟尿嘧啶类,三药、两药或单药,其中2例复发时间短于1年,给予姑息性化疗,延长放疗间隔时间。

1.3 方法。普通二维放疗:常规摆位,吞稀钡剂,模拟机下定位,明确病灶,等中心射野,开具治疗单,第一阶段采取前后对穿方式照射,其中颈段、胸上段采用T形野,包括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胸中段包括全纵隔淋巴引流区,胸下段包括胃左淋巴引流区,36~40 Gy后复查,改两斜野避开脊髓加量照射。三维适形放疗:采用常规摆位,热树体膜固定,CT机定位,层厚5 mm,范围由环状软骨至肝脏右叶下缘水平。将图像传输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共同勾画靶区,定义肿瘤解剖结构,明确大体的肿瘤体积(GTV),包括局部复发灶、转移淋巴结,其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勾画标准[5-8]为:短径>1.0 cm,食管气管沟、心膈角淋巴结短径>0.5 cm,在GTV基础上外扩形成CTV(前后左右0.5~0.8 cm,上下1.0~1.2 cm),在CTV基础上均匀外扩0.3~0.5 cm形成PTV,并勾画危及器官。给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限值。处方剂量定义为95%PTV所接受剂量,处方剂量:54~70 Gy,95%~105%计量均匀度,采用计量体积直方图、等剂量曲线优化治疗计划,尽可能避免对重要器官照射。二者均为:8 mV-X线,1.8~2.0 Gy/f,每日1次,每周5次,总剂量:DT 34~70 Gy,放疗时间4~8周。治疗中、治疗后,复查食管造影、胸部CT评价临床疗效,评估病灶消退情况。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4 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指标:近期疗效采用1989年万钧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急性不良反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4级。治疗1个月后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计算近期总有效率,总生存时间(OS)定义为患者二程放疗第一天起至患者死亡的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

1.5 随访情况:根据病案及门诊随访,辅以电话及信件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用SPSS11.5软件机械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参照万钧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9]及结合CT、症状等,其中完全缓解(CR)指:肿瘤完全消失,食管片边缘,钡剂通过顺利,但管壁可稍显强直,管腔无狭窄或稍显狭窄,黏膜像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或增粗,CT示食管增厚管壁较前明显缓解,病灶处管壁厚度与正常管壁厚度相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部分缓解(PR)指:病变大部分消失,无明显扭曲或成角,无向腔外溃疡,钡剂通过尚顺利,但边缘欠光滑,有小的充盈缺损或小龛影,或虽光滑,但管腔有明显狭窄(病变上端正常管腔与病变狭窄处相比,比值<3∶2),CT示食管增厚管壁较前有所缓解,仍可见病灶处管壁厚度与正常管壁厚度差异,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无缓解(NR)指:放疗结束后,病变有残留或看不出病变有明显好转,仍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及龛影或狭窄严重,CT示食管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23例患者中CR(完全缓解)5例(21.73%)(其中普通放疗:0例,三维适形放疗:5例),PR(部分缓解)15例(65.21%)(其中普通放疗:6例,三维适形放疗:9例),NR(无缓解)3例(其中普通放疗:1例,三维适形放疗:2例)。再程放疗后进食不畅症状缓解19例,胸骨后不适症状缓解,声嘶均未缓解。

2.2 耐受性和急性不良反应:23例患者中,放疗期间无食管瘘出现,二程放疗后,出现食管气管瘘2例(普通放疗1例,三维适形放疗1例),食管纵膈瘘2例(普通放疗0例,三维适形放疗2例),食管狭窄3例(1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1例胃镜下食管局部扩张术,1例鼻饲)(普通放疗1例,三维适形放疗2例)。全组2+3级放射性食管炎8例(34.78%)(其中普通放疗5例,三维适形放疗3例),2+3级放射性肺炎5例(21.73%)(其中普通放疗3例,三维适形放疗2例)。1例遗留顽固性刺激性干咳,可待因对症处理后好转。吕强[10]等资料显示三维适形放疗较二维普通放疗在保护器官组织、提高肿瘤组织计量方面存在剂量学方面的优势。结合本次回顾分析显示,三维适形放疗较二维普通放疗局控率高。但如果肿瘤消退速度快,正常组织修复慢,易出现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可从加强营养和减少局部炎症考虑办法。另在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上三维适形放疗略显优势,由于放疗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一般多在10~20年后显现[11],故本组患者未做比较。

2.3 死因分析:23例患者,21例完成两年随访,22例完成1年随访,本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见图1。健在2例,共死亡21例,其中食管瘘4例,食管狭窄3例,未控、恶病质3例,远处转移8例,心脏病1例,死因不明2例。

图1

3 讨论

放疗是食管癌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目前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亦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再次出现进食哽咽感、胸骨后不适感等,存在放疗后黏膜反应可能,需胃镜病理明确,方可确诊食管癌放疗后复发。

曹福生[12]等资料显示,放疗后手术的最佳时间为1年以内,由于放疗后超过1年,纤维组织增生、纵膈炎性反应,术后易导致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病死率高。另首程治疗未采取手术的患者,多存在病灶位置较高、病期晚、合并基础疾病、年迈、心理恐惧等因素。王鹤皋[13]等报道,根治性放疗后食管癌复发的手术切除和再程放疗的比较结论:手术切除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再程放疗组,手术是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的首选,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再程放疗仍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故对于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仍首先请外科医师评估,若存在根治性可能,应积极接收挽救性手术。

化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单用很难达到根治,可与其他手段联合提高疗效。多采用顺铂、5-FU为基础联合紫杉类、CPT-11、GEM等方案。顾祥[14]等报道:食管癌再程放疗联合替吉奥口服化疗耐受性好。罗宏涛[15]等报道: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放疗同步化疗不良反应增加,对于KPS评分≥70分的患者可考虑。另杨阳[16]等报道指出:既往有化疗史者、既往有放疗史者,同步放化疗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故对于需行再程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同步化疗及选用何种化疗方案。

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持谨慎态度。对食管造影显示龛影、毛刺征,有胸骨后疼痛的患者做好预处理,加强营养支持、防治感染,待情况允许后再考虑是否放疗。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胸腔积液的患者,需积极治疗,防止因基础疾病终止放疗。另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放射性黏膜反应更为明显,考虑于用药受限制(糖皮质激素易引起血糖波动)及营养吸收欠佳有关。

再程放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本组23例患者症状缓解86.96%(普通放疗85.71%,三维适形放疗87.5%),生存期,1、2年分别为:21.74%(普通放疗14.28%,三维适形放疗25%)、4.35%(普通放疗0%,三维适形放疗6.25%)。三维适形放疗在提高肿瘤剂量、保护正常组织方面较普通二维放疗存在优势,放疗靶区可采用累及野照射,考虑再程放疗患者多年迈、合并基础疾病,小野照射依从性好,且失败多见野内复发。有研究显示剂量50~60 Gy为宜[17]。本组资料显示:放疗剂量<45 Gy,局部未控可能性增大,放疗剂量>60 Gy,发生食管瘘的概率增大,但剂量与局部控制呈正相关;胸中段食管癌较其他部位食管癌再程放疗获益大;复发间隔时间长、病灶小、基础疾病少的患者再程放疗获益性大。三维适形放疗较二维普通放疗在延长生存期上优势不明显。

吴志峰[18]等报道:食管支架在缓解吞咽困难的近期疗效上较二次放疗有优势,但在远期疗效上不如二次放疗。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考虑二者联合,在放疗后复发梗阻严重的患者可先行支架植入改善吞咽困难,并同时放疗,待5 f(10 Gy)左右取出支架,继续放疗。另胃造瘘、营养管植置入可作为营养支持的方法。

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断发展更新,EGFR、VEGFR、HER-2、PD1、PDL-1等,已成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治疗的又一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大希望。

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患者例数较少,误差可能较大,还需临床更多病例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总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患者,首先请外科医师评估有无手术机会,如不采取手术,再与患者及家属交代再程放疗风险,采取累及野照射,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部分患者可能获益,可配合化疗及分子靶向、免疫治疗。

猜你喜欢
食管癌食管病灶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