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2020-06-21 15:23蒙秀溪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教研

蒙秀溪

“教研形式单一,教师能学到的东西不多;教研‘骨架搭得太大,但实用的‘肌肉较少;教师的教研意识普遍较弱,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研成果少……这是我校校本教研过去存在的问题,一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红渡中心小学)校长黄海忻说。

据介绍,红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多年前,由于学校缺乏科学的教研管理观念和方法,加上教师队伍老龄化比较严重,教研热情不足,致使该校教研工作效果不佳。

2017年,红渡中心小学成为由广西教育学院培训学院承担的广西壮汉双语小学校长模块化培训项目学校,项目组对该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针对该校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校长、教师量身定制了教研能力培训课程。

在广西壮汉双语小学校长模块化培训项目专家的指导下,红渡中心小学对原有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梳理并明确了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创新,教研兴校”的奋斗目标,着力改变单一的教研形式。“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比较少,形式也单一,主要是上公开课,然后评课、议课,不能说毫无收获,但收效不大。”红渡中心小学教师韦岑喻告诉记者。

对此,红渡中心小学推进了小课题研究。在上一学期末,该校各学科教师提出教学遇到的问题,由学校教务处汇总、分析,找出具有普遍性、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拟定下一学期的教研主题;各学科组根据教务处拟定的主题,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小问题研究,形成小课题。

韦岑喻是红渡中心小学语文组长,在与学科组教师讨论后,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是造成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于是,她以年级为小组,让各年级语文教师针对本年级、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阅读小课题研究。“由于是从小问题出发,容易见效,所以我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大家各抒己见、合作研究。这样的教研方式,效果非常好。”该校语文教师卢远姣深有感触地说。

和语文组的教研形式不同,红渡中心小学数学组的教师们,则是在小课题研究法的统领下,采取了“同年级同备一节课”的教研形式,通过集中研讨寻求某节课、某个知识点的最有效教学方法,并建立学科组课例数据库,供教师交流、分享。該校数学教师莫晓琳认为,这样的教研方式,能让教师们学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思想,真正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

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课题,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主题化的方式举办各种校内公开课、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是红渡中心小学推进校本教研改革的重要方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老师们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解决更多问题,教研能力、教学技能才能不断提高。”黄海忻说。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红渡中心小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各种教研活动实现常态化,各学科组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教师教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近年来,该校立项并完成了7项市级课题、13项校级课题,教师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各级各类教研论文评选活动获奖300余篇。仅2019年,该校就有28位教师获县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多位教师获评为来宾市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及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这些都得益于我校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校本教研,让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黄海忻说。

(责编 莫东霞)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