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开学后教学建议

2020-06-21 15:23粟湘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开学分数疫情

粟湘

2020年春季,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普遍执行超长版寒假。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疫情防控期间全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要求,区内各地各校通过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确保“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一度让学生兴奋(可以用电脑、手机听课)、家长好奇,毕竟对于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线上教学还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为了掌握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及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局对本辖区农村学校一至六年级44 728名学生和家长、1 755名农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据此对开学后的实际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疫情期间农村学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居家学习条件不够完善

据统计,本辖区有83.47%的学生居住在农村或边远山区,这些地方网络不稳定,部分家庭没有安装宽带或缺乏电视、电脑等设备,有些父母的手机不能长期供孩子使用,造成部分学生无法正常上网学习。在调查的22 364个农村家庭中,有6.76%的学生家庭没有智能手机、电脑等可支持网络学习的设备,网络学习受到限制,有些家庭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因此有5.25%的学生无法参与网络学习。

(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居家学习期间,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掌握得非常好的占3.12%,了解大部分知识的占21.02%,了解部分知识的占63.69%,还有12.1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到新知识。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只有7.11%的学生认为在检测中能考出好成绩,56.9%的学生对自己在检测中是否能考好表示不确定,6.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在检测中不能考出好成绩。以上数据表明,农村学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并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家长不够重视,一些学生开始听课时比较认真,可坚持几分钟后就左顾右盼,精力难以集中,而部分家长对此不够重视,只管把手机交给孩子,这种“放羊式”的管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学习自觉性不高,线上学习时缺少家长和教师的双重监督,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三是家长教育意识不强,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工作,导致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三)学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的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未能联系前后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只能掌握单个知识点,缺乏知识结构化意识,有碍学科思维、学科素养的发展。例如,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分数除法》包括“异分母分数加减”“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三部分内容。在内容上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异分母分数加减”“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运算脉络,由于没有延续的评价机制和练习,导致学生相关运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另一条是“分数与小数比大小”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脉络,与“分数的认识”和“小数的认识”知识直接相关,且为后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从运算中揭示了小数与分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由于网课没有整体考虑单元知识及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出现诸多缺陷。

(四)学习效果反馈不容乐观

疫情期间,有96.58%的学生已经领取了新教材,但能按时完成课后练习的学生只占76.09%,还有23.91%的学生没有完成课后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学生当中,只有40%的学生家长通过微信、QQ等方式发送给教师批改,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未能及时了解和跟进。

二、开学后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在开学后将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难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起得好,后面的工作才能做好。所以,如何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开学后做好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是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考虑并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思想重视,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进度、效果均存在差异,教师要对这一教学现状有清楚认识。开学后,师生将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本学期授课时间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积极调整学生学业负担要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前摸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采用以课时为检测内容或以单元为检测内容的摸底调查,做好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找出学生知识短板,及时查漏补缺。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一道题目:“有四根长分别为3厘米、5厘米、8厘米、11厘米的木棒,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学生可能会填24、22或16。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很快了解学生掌握知識的情况,统计出有多少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点,又有多少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学透知识。

(三)重新定位,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从调研情况来看,有些教学点的学生家长没有空陪孩子上“空中课堂”,学生学习不够自觉,因此每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都得重新教学;农村娃白天没有手机上不了网课,晚上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学习,很难达到全班学习成绩平衡。显然,各类学校学生出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开学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及具体学习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各学科分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重难点内容。

(四)因材施教,查缺补漏

调查中,有67.15%的教师采用平时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考虑到农村学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在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查缺补漏。对中等生要稳基础、重过程,让这部分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提炼和知识的巩固;对在疫情期间依然认真学习的学优生,不妨给他们设计一些特殊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学五年级数学“展开和折叠”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大多缺乏相关的空间思维,无法通过平面图判断图形和进行计算,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另外设置有梯度的题目,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对“学困生”,教师则应倾注更多心血,注重个别辅导,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缩小差距,精心设计作业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回校后,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首先,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着眼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其次,作业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设计基础练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业;再次,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差异性,应针对不同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分层设计,适量练习;最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诊断性,在作业的批改和反馈阶段,教师应采取精准、科学的方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教学反馈,提升纠错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其具有的综合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例如,在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3课识字教学中,教学“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形象、有趣。利用多媒体可记忆、可循环的特点,能更好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有助于突破难点。例如,教学“采”字时,呈现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同时辅以字理与解说)。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把画面与相关联的“采”字联系在一起。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掌握的生字也会更加牢固。另外,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布置多样性、有针对性的作业,并进行作业展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无限性的特点,可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系统整理,重视发展核心素养

开学复课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等,进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赏析《北京的春天》等課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整理出的思想内涵,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总体来看,各中小学校开学复课后,均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农村学校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农村学校教师有所帮助。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开学分数疫情
战疫情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开学啦!
开学了(2)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