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开唱“双城记”

2020-06-21 15:25朱昌俊
决策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城记双城经济圈

朱昌俊

成渝“动”起来了。

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部署共同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这是自今年1月初,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后,川渝两地党政联席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也标志着这个备受关注的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正式按下“启动键”。

抱团比预想中更快

事实上,川渝两地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在过去的短短2个多月时间里,川渝两地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多个层面展开了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快速敲定了一些重大项目。

1月17日,距中央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不到半个月,四川省发改委负责人就率队赴重庆,与重庆市发改委召开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对接会;随后,重庆市发改委团队又赶赴四川做进一步沟通协调。

3月11日,川渝两省市举行深化交通运输合作视频会;同日,四川省科技厅与重庆市科技局举行工作对接会……这表明,即使在疫情期间,川渝两地也仍在抓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推进工作,紧迫感十分明显。

除了相互对接,更有一些重大工程快速推进。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就是成渝中线高铁。

城市群融合发展,高效的交通连接体系是最基础的保障。目前成渝之间有两条高铁连接——成渝、成遂渝,但后者的设计时速只有200km,真正的高铁线路仍只有成渝。所以,成渝之间要像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之间那样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再增加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很有必要。

川渝两地显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1月中旬,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率先指出,今年将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随后,中国铁路招投标网站显示,“成渝中线高铁勘察设计项目”开始招投标,意味着成渝中线已经进入勘察设计预可研、科研、初步设计阶段。

这份招投标公告还透露,“拟规划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并采用更高技术标准”。这被外界解读为成渝中线运行时速将达到350公里-400公里。如属实,则可能成为中国设计时速最高的高铁线路。成渝中线高铁原本并未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这一背景下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推进,不仅说明川渝两地非常重视,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强力支持。

关于这一点,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1月中旬更是有明确表态:今年将大力推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各地区城市群发展,指导地方开展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提高重点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可以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被中央提出后,从相关国家部委到川渝两地就开始迅速部署落实行动,比外界预想的要来得更快。

为何受重视

当前,区域经济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战略趋势,就是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最新的文件便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直接点名了15个大城市群。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后上升到国家战略,相关规划也已经出台。这些都表明,城市群、都市圈是未来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具体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来说,它是三大顶级城市群之后,最有希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城市群,也可以说是呼声最高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为什么是成渝?这个既要看经济实力,也要在国家战略的平衡上予以综合考量。在经济总量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不仅低于前三大城市群,也低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也不占优势。

但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成渝的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前三大城市群都位于东部地区,而纵观中西部内陆地区,需要明确一个增长极,成渝毫无疑问是最具综合实力的选手。

另一方面,前三大城市群,都属于双核和多核,京津冀有北京、天津,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广州、深圳,长三角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

而在内陆地区,真正具备双核的城市群,只有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十。且行政级别上,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这在内陆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高端搭配”。

因此,国家层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很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这些年,整体经济环境和格局在发生变化,挖掘内陆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也让成渝的“大后方”战略地位更受倚重。一定程度上说,国家和两地层面的推进速度,也是由大环境下发展的紧迫性所决定。

需要化解的短板和阻力

目前,与前三大城市群比起来,成渝的综合实力差距比较明显,并且自身也有不少短板需要突破。

成渝双圈被国家赋予的定位之一是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不说经济总量的差距,成渝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平台建设上,也还有诸多功课需要做。

以前三大城市群为例。京津冀有金融监管总部+金融总部+新三板;长三角有沪交所等多个金融市场要素体系+金融总部+央行上海总部;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多个股票交易市场。而成渝地区在这方面,目前还基本是空白。

未来,成渝要真正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至少也得有类似的全国性金融总部,甚至是新增股票交易市场。另外,成渝的双核体量比较突出,但是“中部塌陷”问题较严重。在重庆、成都之外,原成渝城市群中,2019年经济总量最高的是绵阳,仍然不到3000亿元。

因此,近几年四川提出了“一干多支”战略,迫切需要在成都之外建设经济副中心。在其他多个省份突出“强省会”建设的当下,四川正在推进成都的“反哺”,这看似“反其道而行之”,但其实是有利于成渝地区真正融合发展。

这方面,最近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有重大突破;二是四川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宜宾正是最具实力的经济副中心竞争城市。可以说,不解决第三城缺失和“中部塌陷”问题,成渝融合发展水平就势必受到制约,需要加速解决。

一个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与内部各城市的行政效率、产业分工协作等密切相关。相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跨越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行政区乃至不同制度的复杂性,成渝融合发展,只涉及川渝两地的协作,并且川渝在重庆恢复直辖前还属于“一家人”,其需要突破的行政制约要简单得多。

但是,成渝过去多年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存在不少的竞争,两座头部城市要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向高水平融合发展,必须要加速建立全新的竞合关系。

成渝双圈的畅想空间

“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应该说,无论是从国家定位,还是从当前各个层面的推进速度来说,成渝双圈建设的前景都相当可期。

川渝两地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中更是透露,中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要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明确成渝双圈建设要认真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好經验好做法,也即对标三大顶级城市群。

乐观估计,成渝双圈的建设规划很有可能在“十四五”规划初期就能获得批复。届时,意味着成渝融合发展,将成为内陆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案例,代表的是内陆区域融合发展的最高水平,要真正肩负起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担。

不过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未来成渝双圈的能级到底有多大,可能还取决于它到底能够有多大的覆盖范围。

众所周知,长三角就经历了多次扩容。尤其是2019年安徽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城市正式“入长”,长三角扩容到41个城市,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成渝双圈如果仅限于此前成渝城市群的范畴,在城市数量、经济体量方面与前三大城市群比起来,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未来成渝双圈可能也得联合更多“小伙伴”。

这其中,贵州应该是最具想象力的合作对象,并且也具备现实基础。虽然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并未明确有贵州方面参加的信号,但贵州融入成渝经济圈的说法,早在十年前就被贵州官方提出。这几年随着成渝和贵州之间先后开通多条高铁线路,川渝黔三地的联系交往更是进入一个新阶段。

4月10日,川渝贵迎来利好消息。国内首条跨省环线动车从成都东驶出,经过资阳、重庆、遵义、贵阳、宜宾、乐山等城市,环川渝贵跑一圈,在8小时后又回到成都,标志着川渝贵动车线正式成“环”。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对于成渝来说,贵州是成渝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有贵阳、遵义等城市的加入,也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更强的第三城支撑;对贵州而言,成渝是贵州最接近的“铁哥们”,主动融入,也可避免自己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落单”,更好地参与国家战略。

展望未来,贵州之于成渝双圈会不会扮演安徽之于长三角的角色,值得期待。它不仅可能决定成渝双圈的发展上限,也将更有力地改写整个内陆地区的区域经济格局。

猜你喜欢
双城记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