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社论体”,彰显“个性化”

2020-06-21 15:20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4期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简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道作文题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很好地检测了“表达与交流”。其基于教材,紧扣新课标,彰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

2019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任务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也就是要体现出青年对国家大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本题一方面引导考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方面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使命,具有观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在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中,时间跨度较大,时代背景各异,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去尽情发挥。

考场原作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①

作为五四精神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动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的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五一”是劳动者、奋斗者的节日,“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两者比邻,为奋斗中的青年人坚定爱国情怀营造了良好氛围。②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众多劳动者③共同奋斗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怀着爱国之心誓死保卫祖国,面对这鲜血淋漓④的革命历史,就更应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和平的不易。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大多数人的新内涵,成为指引奋斗方向的明灯。只有深爱祖国,才能甘愿为祖国奉献。奋斗中的青年人要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梦融人中国梦,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融人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融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⑤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需要用奋斗去书写的。在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等各方面,都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位置做出清醒的判断,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国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⑥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虽然奋斗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若能在青年时便开始奋斗,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要让“五一”的奋斗情、“五四”的爱国心激励爱国爱党的精神力量,满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成真的勇气去奋斗,以生死不移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报国志向,为民族复兴大业砥砺奋进。⑦

①标题太直白了。最好能提炼一下文意,重拟标题,这个标题可用作副标题。

②作为一篇“观后感”,还是应当尊重它的传统写法,在开头援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内容作为文章由头,否则无从体现它是一篇“观后感”。同时,最好能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内容中导出“爱国主义精神”,并阐述“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

③前面还需要补上“革命者”。

④“鲜血淋漓”用词不当。

⑤大多為空泛的议论,缺少论据。需要推敲语言,增补论据,让议论富有激情与力量。

⑥还是缺乏论据,语言乏味,内容空洞。须增补论据,润色语言。

⑦文末的总结较为苍白,缺乏激情,缺乏鼓动性,缺少催人奋进的力量。同时,语言也不够顺畅,需要修改、润色。

阅卷评点

这篇作文主题鲜明,表达清楚,中规中矩。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论据,缺乏激情,是一篇没有个性特色的“社论体”文章;此外,文章标题也极其普通,不能彰显文章主旨,不能令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文章在高考阅卷中很难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很容易“泯然众人”,得分自然不会高。

升格建议

1.为文章重拟标题,原标题当副标题用,借标题凸显文章主题。

2.为议论添加论据,使论述不再空泛,更具有说服力。

3.润色文章的语言,适当运用各种修辞,使语言鲜活生动,富有文采和激情。

总之,要让这篇文章远离“社论体”,彰显“个性化”。

升格之作

继承五四精神,永葆爱国情怀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①

纪念会庄严热烈的氛围,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百年,让人回到那难忘的历史现场。五四——这个不朽的词语,这个属于中国青年的铿锵的音符,撞击着电视机前青年人的心。

百感交集、干言万语,此刻凝成了四个字——爱我中华!②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就是驱除列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起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在和平建设年代,爱国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美好的家园。今天,爱国主义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尤其是每一个青年的神圣义务,爱国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③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是众多革命者和劳动者共同拼搏、共同奋斗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志士怀着爱国之心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像李大钊、夏明翰,吉鸿昌、赵一曼……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出最动人的爱国主义乐章。面对革命先烈用热血撰写的历史,我们更应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和平的不易、发展的必要。在和平建设年代,爱国主义有了更切合实际、更凝聚人心、更鼓舞士气、更能团结大多数人的新内涵,成为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明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多少英模用他们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践行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新中国的发展,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新篇章,像王进喜、钱学森、邓稼先……他们,是新时代的爱国典范!

只有深爱祖国,才能甘愿为祖国奉献。奋斗中的青年人应当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梦融人中国梦,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融入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融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④

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用具体行动表达。就像钱学森当年舍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就像焦裕禄不顾重病在身,带领兰考全县人民治理风沙;就像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带领乡亲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然前进,直至因公殉职。爱国主义,体现在他们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身份不同,岗位不同,学历有高有低,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和奉献之心!今天,我们广大青年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和当代楷模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为建设祖国、为民族复兴献出我们的知识、本领、心血和汗水,与我们的祖国一起成长!⑤

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应当具有“发愤图强,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承和发扬五四的爱国精神,满怀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去奋斗,以生死不移的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砥砺奋进!⑥

①修改之后的标题,突出了“五四”和“爱国”两个关键词,凸显了文章主旨。

②加上这样的“由头”,正是为了照应命题中“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这样一个背景设定,也使下文的议论自然、有据。

③这一段修改之后,重在阐述爱国主义的传统、爱国主义的定义和爱國主义的实质以及青年人所要承担的义务和所要付出的行动。

④这里将原文的一段分成了两段,除了语言上的润色,还添加了一些论据,让“爱国主义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充实了文章内容。

⑤添补了论据,润色了语句,内容更充实,语言也脱去了“社论体”的味道。

⑥压缩了最后一段的语言,突出了“青年”和“爱国”这两个关键词,使文章首尾呼应,主旨更突出,立意更鲜明。

改后评析

升格之后的文章,内容上因论据的增补而显得较为充实,语言上因稍做润色而更富有文采,基本脱去了原作“社论体”的味道,更有朝气与活力。在此,提醒将要走上考场的各位同学,作文切忌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空洞乏味,一定要内容充实、彰显个性!